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郭媛丹 劉煊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日前訪問菲律賓,在參觀位於巴拉望省的西部司令部總部後,疑似在社交媒體上確認了“美國仁愛礁特遣隊”的存在。彭博社21日稱:“美國表示其軍隊支援菲律賓在南海有爭議地區的軍事行動。”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表示,美此舉可能會使菲律賓未來更加衝動,單邊行動力度更高,從而導致南海局勢進一步升溫。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 圖源:視覺中國
彭博社報道稱,奧斯汀訪問菲西部的指揮和控制中心後,在社交平臺X上的一篇帖子中寫道:“我會見了一些部署到美國仁愛礁特遣隊的美國軍人。”報道稱,這似乎是美方第一次公開承認該特遣隊的存在。
菲律賓媒體《馬尼拉標準報》21日將這解讀為美國士兵部署在菲律賓的“證據”,“它們隸屬於菲律賓西部司令部的一個名為‘仁愛礁特遣隊’的部隊”。報道稱,這是自1992年兩個美國軍事基地(蘇比克灣軍事基地和克拉克軍事基地)關閉以來,白宮高階官員首次公開承認美軍在菲律賓的持續存在。
中國南海研究院世界海軍研究中心主任陳相秒2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所謂的“仁愛礁特遣隊”一方面可能指的是幫助訓練菲律賓海軍和海警的美軍事人員,旨在提升菲海上行動能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包括在幕後為菲海上行動出謀劃策並進行指導的美軍人員。“一些美軍人員可能會在菲律賓海軍的船上做直接指導、參與相應行動。於美軍而言,如此安排可以控制菲律賓行動節奏。”
奧斯汀還在X上聲稱:“我們在這裡的存在對於我們與菲律賓的聯盟以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美國駐馬尼拉大使館發言人卡尼什卡·甘戈帕德亞21日在一份宣告中表示:“仁愛礁特遣隊使美軍能夠支援菲律賓武裝部隊在南海的活動,加強了美菲聯盟的協調和互操作性。”
防務分析人士、退休美國空軍上校雷·鮑威爾對《馬尼拉標準報》分析說,在奧斯汀爆料之前,這支特遣隊是不為人知的。鮑威爾稱:“我的印象是,這不是什麼新鮮事,而是剛剛公開的。他們想傳達的資訊最有可能是:美菲聯盟是緊密且積極的。”
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會見美國防長 資料圖
陳相秒認為,美軍對外公開這一資訊有兩層意思:首先是“生米煮成熟飯”——將美軍“仁愛礁特遣隊”變成事實,之後要想再對這一方案進行調整,將面臨一些困難。其次,菲律賓也希望向外界“證明”和美軍之間已有合作機制。陳相秒錶示,這將為南海軍事帶來更大的不穩定性。結合奧斯汀訪問巴拉望這一舉動來看,美國對外公開資訊會使得菲律賓倚仗美國支援,行事更加衝動,單邊行動力度更高,“南海局勢恐進一步升溫”。
在引發強烈輿論反響後,21日晚些時候,正在寮國參加東盟防長會及系列會議的菲國家安全顧問愛德華多·阿諾對“仁愛礁特遣隊”的職能做了進一步說明。菲律賓通訊社報道稱,阿諾表示,美國的這支隊伍並沒有直接參與菲在仁愛礁的任何行動,“他們正在為我們提供支援,例如情報、監視和偵察……但就實際參與而言,這純粹是菲律賓的行動。”
陳相秒強調,仁愛礁是中國固有領土,無論美國或菲律賓如何做,都無法動搖中方對仁愛礁執法的決心,中方也有能力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未來中方將繼續按照國內法和國際法,採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延伸閱讀:
日前菲律賓將其在中國南沙群島仙賓礁潟湖內非法滯留的海警船撤走,海上事態呈現一定程度的緩和,但在國際輿論場上一些菲律賓人士不甘心降低炒作的調門,繼續鼓吹菲律賓和美國應“揭穿中國的虛張聲勢”,透過強化美菲安全合作和利用所謂的小多邊安全機制“使北京在南海問題上讓步”。
但是,歷史經驗和國家實踐已充分證明,這種想法唯一的價值就是給菲律賓的戰略誤判增加了一個註腳。
我海軍055型驅逐艦出現在仙賓礁附近 社交媒體
當前海上局勢趨穩,馬尼拉需要注意,這絕不是其所謂“麥克風外交”“透明度戰略”和“灰色地帶纏鬥”起到了作用。恰恰相反,這些舉動只會挑高菲律賓國內的對抗情緒,對海上摩擦和地區形勢帶來火上澆油的效果。
為了避免在高度緊張時期出現地區國家都不願看到的結果,馬尼拉需要調整其在南海問題上的言行,以更加審慎和負責任的態度與中國相向而行、管控分歧,為緩和事態留出空間,避免海上局勢失控。
畢竟,出格的政治言論和失敗的海上挑釁,最終只會讓菲律賓政府在國內民眾面前處於一個極其尷尬的境地。
9月15日,中方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在X平臺發文證實,菲律賓海警船“特雷莎·馬格巴努亞”號已於14日撤離仙賓礁地區
近年來影響南海地區形勢的外部不確定因素非常清晰,主要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域外勢力的介入,“地緣政治妄想症”導致南海秩序中的對抗陰影揮之不去。
美國對菲律賓前段時間在南海的挑釁提供了不少情報、戰術和認知層面的支援,反映出其執意以強化美菲同盟為依託、以介入南海問題為抓手重塑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意圖。美菲相互勾連的舉動也暴露出菲律賓、特別是菲武裝力量從激化海上矛盾、挑高對抗情緒、推動摩擦升級中嚐到了甜頭。
菲律賓與美國透過海空聯合巡邏、雙多邊軍事演習,以及藉助小多邊的安全機制對華牽制威懾,由此導致軍事力量在南海集聚,不僅給東盟國家帶來不適,也會加劇冷戰思維回潮,導致南海上演集團對抗。如果越來越多的“小圈子”安全機制進入南海甚至是直接針對南海,其帶來的“泛安全化”影響不僅會擠壓“中國與有關當事國透過直接談判磋商解決爭議、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政治空間,也會衝擊冷戰結束以來南海持續了三十多年的和平穩定局面,從而導致海上局勢更加複雜難解。
美國等域外國家不斷介入南海問題,對地區和平穩定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性作用。放眼全球,冷戰後世界上所有混亂地區都能看到美國的影子。美國在全球擁有700多個軍事基地,其中300多個分佈在中國周邊。2024年前七個月,美國在南海及周邊地區累計開展大型演習演訓超過50次,航母編隊、兩棲攻擊艦編隊也不時進入南海。到底誰是地區和平穩定的威脅,答案不言自明。
美國前海軍陸戰隊情報官員斯科特·裡特發表言論 影片截圖
當地時間6月12日,席勒研究所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新聞釋出會,美國前海軍陸戰隊情報官員斯科特·裡特表示,美國把菲律賓當“工具”,而不是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會陷你於災難之中。
當下美國和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是相互利用。就美國而言,無論把美菲同盟關係說得多麼冠冕堂皇和“牢不可摧”,其對菲律賓“工具屬性”的定位從未改變。美國是在利用菲律賓,為贏得與中國的大國競爭創造有利條件。
就菲律賓而言,他手中並沒有太多能用來和美國討價還價的東西,其對中國的海上挑釁越是極端,美國對局面失控而被牽連下水的擔心也就越大。這就能夠解釋,為什麼菲律賓多次放言要明確或擴大對《菲美共同防禦條約》內容中關於武裝攻擊的解釋,而美國則在啟用《菲美共同防禦條約》的具體情形或適用條件等問題上刻意保持一定的模糊,絕不會給菲律賓任何“信得過的承諾”。
美國一方面利用著菲律賓,但捨不得掏出真金白銀來真心幫助菲律賓發展,另一方面又沒有給予菲律賓真正的尊重,還不斷對菲律賓的國內政策指手劃腳。菲律賓國家圖書獎獲得者吉娜·阿波斯托爾曾經說過,美國的貪婪是對菲律賓的詛咒,菲律賓為美國提供了進入東方門戶的基地。當一個國家成為了別國的工具,那無論如何都會成為一個失敗者。因為工具的目標、願望和需求是不會被利用工具的人考慮在內的,他使用工具只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在美國的地緣政治邏輯下,勢盡則疏,利盡則散,所有工具最終都有用壞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