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集合空降、空突、裝甲、炮兵、保障等多種元素於一體的多軍兵種合成訓練在陸軍某訓練基地展開。訓練中,作戰單元混合編組、一線分隊自主協同,跨軍兵種對抗成為“常規”動作,這也標誌著我軍多軍兵種合成訓練的新模式基本成形。
多軍兵種合成訓練 聚合生成作戰能力
正在進行的是空降奪控重要目標的行動演練,空降兵和一些重型裝備已經由大型運輸機遠端投送至任務地域,先期著陸的戰鬥員掩護所屬人員和車輛,迅速展開隨機編組和自主協同。衝擊命令下達後,他們將跨地域協同陸軍炮兵和航空兵的火力支援,打擊敵方的前沿與縱深目標。
在這場合成訓練中,各軍兵種的不同作戰模組依託某型指揮資訊系統,在統一的指揮下感知、判斷、決策、執行,同步發力,互為補充,形成制勝合力。
供需合一 實現大聯勤一體化體系保障
在這次合成訓練中,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保障旅擔負著參訓分訓的各類保障任務,訓練促進了任務部隊和保障單元的供需合一,實現了從作戰單元保障到大聯勤一體化體系下保障的轉變。
任務前夕,一支集合油料、彈藥、運輸、衛勤等保障元素的分隊向任務地域快速機動。
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旅 李超:在作戰地區前伸開設應急保障點,就是要充分發揮銜接前後、快速支援作用。為了更好地協調這些末端作戰單元,我們依託指揮系統共享互動資訊,從而實現資源的快速調配。
面對越來越快的保障節奏、越來越複雜的保障環境,每個保障要素都要擁有“一呼百應”的執行端和指令端。
現代戰爭,既要發揮好傳統保障模式按需供給,“糧草先行”,伴隨保障“寸步不離”的優勢,更要形成“借力打力”,超前配置,“立體保、保立體”的勝勢。
如今,我軍武器裝備、作戰理念發展迅速,如何發展跨戰區、跨軍兵種、跨軍地聯合保障新模式,最大限度最佳化戰時資源配置、增強協同作戰保障能力成了全體聯勤保障官兵的“共同課題”。
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旅 鄒佰林:我們強調模組化編組、網信化支撐、場景化對抗、自主化協同和精確化評估,可以說涵蓋了合成訓練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我們在這種實戰化牽引下,形成更具實戰化能力的模組,從而融合成更快更有力的“合成鐵拳”。
合成組訓模式具有哪些特點與優勢?
合成組訓模式具有哪些特點與優勢?對於提升實戰能力有什麼幫助?一起揭秘↓
軍事評論員 魏東旭:探索推開合成訓練組訓新模式,三個關鍵詞可以概括,全、新、巧。
第一個關鍵詞是“全”,指的是作戰要素全。不同作戰力量深度融合,形成制勝合力。運-20空投傘兵和戰車,直-20投送突擊兵力,對要地要點快速控制。集合油料、彈藥、運輸、衛勤等保障元素的分隊,為作戰力量提供全方位支援,是制勝保障。第二個關鍵詞是“新”,指的是戰法訓法新。模擬“敵”火力點和重要軍事設施兵力佈防情況,引導參訓兵力運用新戰法、新裝備、新技術,快速取得任務區控權。第三個關鍵詞是“巧”,指的是運用智慧裝備以巧取勝。無人機踹門壓制,與無人戰車和機器狗巧妙配合,智慧裝備在作戰最前沿發揮新質戰鬥力。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