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古代的中國有今天的銀行和典當行嗎?1928年11月1日:國民政府成立中央銀行,宋子文出任首任總裁。
老電影《林家鋪子》的最後,有一個悲慘的畫面。
知道林家鋪子倒閉、林老闆逃走後,大量貧民跑到林家來要賬。
期間你推我搡的爭搶,負責看門計程車兵開槍威嚇,人群大亂,出現踩踏現象。在擁擠的人流中,張寡婦的孩子被踩死,她則完全瘋了。
看到這一幕,大家也許會很驚訝,一個雜貨鋪倒閉了,同這些老百姓有什麼關係?
他們為什麼這麼絕望的來討賬?
古代的商店也是金融機構的一部分。
我們從頭來說。
全世界各國只要商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就必然會出現金融機構,中國也不例外。
在中國古代,最早出現的金融機構,是隋唐時期的“櫃坊”,它是銀行的雛形。
隋唐之前,中國沒有類似於銀行的金融機構,也沒有這個必要存在。
在秦漢以及先秦時代,老百姓很少使用貨幣。
先秦時期中國生產力不發達,國家民眾百分之九十九是農民,一生不會離開自己的農田。
嚴格來說,一生不會出遠門的農民們,不需要用什麼貨幣。他們可以用自己生產的農副產品,直接在村子附近進行各種交易。
比如說農民需要買一柄鋤頭,只需要揹著2袋小米交給鐵匠即可,根本不需要各種銅錢。
秦始皇統一各國貨幣,對於老百姓影響不大,主要是便於行走各國的商人。
老百姓用錢這麼少,也就不存在各種金融機構。
到了漢代和魏晉南北朝,中國社會有很大發展。老百姓開始普遍使用銅錢,而不再用實物交易。
在那個年代,銅錢是無法偽造的,還可以代代流傳,不像糧食那麼存放時間久了就變質。
於是,即便底層農民也開始儲存一些銅錢,地主人家更是如此。
劉備手下的將領糜竺,是徐州的豪門,先祖世代經營墾殖,養有僮僕、食客近萬,存庫中有無數銅錢和金銀。
劉備掌管徐州以後,糜竺兄弟將妹妹嫁給劉備為妻,更重要的是將自己倉庫內大量銅錢金銀交給妹夫作為軍費,這就難能可貴了。
由此可見,當年沒有什麼金融機構,有錢人只是將各種貨幣堆放在家中。
到了隋唐時代,中國生產力又有極大發展,楊貴妃甚至可以在陝西吃到廣東產的新鮮荔枝。
人民和商人手中貨幣越來越多,放在家中不太安全,也不方便,需要找個地方存放。
尤其對於商人來說,隋唐時代使用金銀貨幣還很少,而且金銀還涉及成色的問題,鑑定起來非常困難,民間交易都用銅錢。
誰都知道,銅錢是很重的。隋唐時代的“開元通寶”銅錢,一枚就有4克左右,一貫銅錢(原則上一貫銅錢價值一兩白銀)就重達七八斤。商業交易動輒幾貫幾十貫銅錢,拿著幾十上百斤的貨幣交易很不方便。
於是,上面提到的“櫃坊”就出現了。
“櫃坊”就是單純的存放錢物的地方,類似於今天的保險庫。
它同今天銀行的區別是,今天在銀行存錢會給你利息,古代在“櫃坊”存錢還要支付存放費用。
在“櫃坊”存錢以後,會得到一張類似於今天存款單的“憑帖”,以後拿著“憑帖”就可以來取錢。
有了“櫃坊”以後,商人交易就簡單的多。甲商人買貨,談好價格以後同賣家乙商人一起到“櫃坊”。隨後,甲商人從“櫃坊”裡取出若干銅錢,乙商人接著再存入“櫃坊”,根本不需要將銅錢搬來搬去。
自然,老百姓可以將微薄的積蓄存在“櫃坊”。只是這種事情不常見,畢竟“櫃坊”存在倒閉或者跑路的風險,老百姓將少量銅錢藏在家裡最保險,平時注意小偷就是了。
“櫃坊”的功能單一,可以看作一個存放貨幣的金庫。
到了宋代以後,中國經濟大發展,尤其商業貿易極為繁盛,連紙幣交子都出現了。
此時,傳統的“櫃坊”不符合市場的要求,必須進行改革了。
首先是宋朝政府建立了“便錢務”,這就是國有銀行的雛形。
“便錢務”收取商人的錢款後,出具一張單據。商人拿著這張單據,可以到外地的國家“便錢務”取出貨幣,這就是異地存取了。
不要小瞧這點,“便錢務”的出現對商業貿易有著極大幫助。商人們不需要帶著大量金銀冒險四處奔波,這搞不好就有殺身之禍。
小說《醒世恆言》中有個“張淑兒巧智脫楊生”的故事。
考取舉人的年輕公子楊元禮,家境頗為富裕,和同鄉六個富貴的舉人一起進京趕考。
其他舉人貪圖小利,在路上低價兌換了大量銅錢,沉甸甸的放在騾馬上。
他們一行40多人,走到一處偏僻的寺廟中,被化妝為和尚的強盜盯上。
這夥強盜誤以為沉甸甸的東西都是銀兩,決定殺人搶劫,再毀屍滅跡。強盜用美酒將這40多人灌醉,接著一刀一個,全部殺了個乾淨。
強盜們開啟行李才發現,包裹裡面主要是銅錢,只搶到約1000兩銀子卻殺了40多人。楊元禮雖年輕卻非常謹慎,覺得夜宿荒山寺廟必須小心,所以是唯一沒有喝醉的。
遇到20多個強盜來殺人時,楊元禮拼死跳窗逃走。
書中描寫的很生動:卻說那楊元禮因是心中疑惑,和衣而睡。也是命不該絕,在床上展轉不能安寢。側耳聽著外邊,只覺酒散之後,寂無人聲。暗道“這些和尚是山野的人,收了這殘盤剩飯,必然聚吃一番,不然,也要收拾家火,為何寂然無聲?”又少頃,聞得窗外悄步,若有人聲,心中愈發疑異。又少頃,只聽得外廂連叫噯喲,又有模餬口聲。又聽得匹撲的跳響,慌忙跳起道:“不好了,不好了!中了賊僧計也!”隱隱的聞得腳蹤聲近,急忙裡用力去推那些醉漢,那裡推得醒!也有木頭般不答應的,也有胡胡盧盧說困話的。
推了幾推,只聽得呀的房門聲響。元禮顧不得別人,事急計生,聳身跳出後窗,見庭中有一棵大樹,猛力爬上,偷眼觀看。只見也有和尚,也有俗人,一夥兒擁進房門,持著利刃,望頸便刺。元禮見眾人被殺,驚得心搖膽戰,也不知牆外是水是泥,奮身一跳,卻是亂棘叢中。欲待蹲身,又想後窗不曾閉得,賊僧必從天井內追尋,此處不當穩便。用力推開棘刺,滿面流血,鑽出棘叢,拔步便走,卻是硬泥荒地。
眾和尚不見楊元禮,也沒工夫逗留,連忙向外追趕。又不知東西南北那一條路去了。走了一陣,只得嘆口氣回到寺中,跌腳嘆道“打蛇不死,自遺其害。”事已如此,無可奈何。且把殺死眾屍,埋在後園空地上。開了箱籠被囊等物,——原來多是銅錢在內,銀子也有八九百兩。
楊延和慌不擇路,誤入一個強盜的家裡,見到了強盜的母親和妹妹。
強盜母親偽裝打酒賣肉,其實是向兒子報訊來殺人。強盜的妹妹張淑兒是個善良的人,不忍心看著英俊的公子哥被亂刀分屍,說出了真相,讓他儘快逃走,還贈送了路費。
楊元禮同樣是善良之輩,唯恐逃走以後這個女孩會被強盜們殺掉洩憤,就演了一齣戲。
楊元禮將女孩綁起來,又將屋內亂翻了一通,做出強姦未遂又搶劫財物的假象。
楊元禮由此逃生,後來考中了翰林學士,帶著官府的捕頭來報仇,將這夥假和尚全部抓住。
而張淑兒的強盜哥哥已經病死,楊元禮不念舊惡,不但寬恕了她母親,還娶女孩為妻子。
這個故事中,楊元禮一夥之所以被殺,就是因為攜帶了大量銅錢,讓僧人誤以為是價值數萬兩的白銀黃金,這才下毒手搶劫。
如果僧人知道眾人只是攜帶約1000兩銀子,萬萬不敢殺死6個舉人和他們的三四十個僕人。
“便錢務”的出現至少減少了商人路上的危險,楊元禮一夥如果只是帶著匯票上路,也不至於變成刀下之鬼。
沒多久,新事物“抵當所”又出現了,這就是當鋪的前身。
國有的“抵當所”主要是將商人各種金銀、珠子、綾羅綢緞等貴重物品,直接換成若干現鈔,雙方約定還款時間。
商人必須在約定時間內將現鈔和若干利息支付給“抵當所”,“抵當所”則將這些貴重物品返還給商人。
生意人都知道,只要生意規模大了一些,依靠自己的資本是難以維持的,必須設法借貸到大量資金。
我們以小說《林家鋪子》為例,這就是江南小鎮上的一個小商店,在我們看來根本不算什麼。然而,想要維持林家鋪子的運作,也需要不小的資本。
就債權債務來說,別人欠林老闆接近3000塊大洋,他自己欠別人2300多塊大洋。
這一進一出,維持林家鋪子就需要差不多6000塊大洋。
這可是非同小可的數字。當時上海產業工人,月薪不過10塊大洋,6000塊大洋等於一個工人50年的收入。
可見,即便是這種小商店也要很大資本,林老闆靠自己的積蓄是難以維持的,必須借貸。
“抵當所”的本質是一種商業貸款,這些貴重物品就是抵押物。
這讓商人可以得到更多資金進行商業投資,大大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便錢務”“抵當所”都是國有機構,雖然信譽不錯,功能卻單一,操作生硬。很多城鎮沒有這些機構,官府對經營這些不熱心。
於是,宋代就出現了很多民間金融機構,這就是私人銀行“錢莊”,也叫作“票號”或者“銀號”。
上面提到的林家鋪子林老闆的2300塊欠賬中,就有私人錢莊恆源號的600塊大洋。
“錢莊”最初同國有機構沒什麼不同,主要業務是異地存取和小額貸款抵押。
然而,它慢慢發現進行不用抵押的商人信用貸款,藉此獲得更大的利息。
有些商人為了週轉,願意用很高的利息進行信用借貸,但國家機構不提供這種風險很大的生意。
於是,民間“錢莊”就頂了上去。
表面上商業貸款不需要商人抵押,但“錢莊”不是傻子,會對貸款商人進行詳細調查,看看他是否有大量財產比如土地、房產之類,有能力償還金額,這才會將錢掏出去。
當年商人大多很重視信用,即便做生意破產也要傾家蕩產還債,自己還不清就讓兒子償還。
老賴也是有的,所以“錢莊”仍然有一定風險。
林家鋪子的林老闆從來信譽卓著,沒有拖欠過任何一筆欠款,恆源號才借給他600塊大洋。
在聽說林老闆週轉困難時,恆源號立即變了臉,威逼他必須在過年前還清所有錢。
更誇張的是,林老闆家裡坐著來逼債的人,被迫拿出剛剛得到的兩張價值100多塊大洋的匯款單去恆源號兌換。結果,恆源號竟然違背常規,將匯款單直接扣下,還催逼餘下的400多元。
後林家鋪子倒閉以後,恆源號利用政府的關係,第一波進入商店來清理剩餘商品,最大程度減少自己的損失。
可見,以前的私人錢莊也是認錢不認人,同今天的銀行也差不多。
到了明代,“錢莊”已經相當發達,可以勝任各種金融業務。
此時中國民間開始大量使用白銀,而不是銅錢。使用白銀的好處是不需要負重,一兩白銀相當於以前七八斤的一貫銅錢。
《賣油郎獨佔花魁》中,秦重為了同名妓王美娘過一夜,花費2年多時間存了12兩白銀作為嫖資。
如果放在以前,秦重就得僱傭個挑夫,挑著近百斤的銅錢去妓院。然而明代就方便的多,秦重直接讓銀匠把白銀鑄成10兩和2兩銀錠,放在衣服口袋裡即可。
白銀和銅錢不同,存在成色和重量的問題。
白銀交易前需要稱重,尤其小額交易連一錢也不能弄錯。
要知道,當年小商人做一整天生意,未必能夠賺到一錢銀子。
白銀由於產地不同,鑄造方式不同,成色存在很大差異。僅僅含銀量方面就讓商人頭疼,必須專業人士來鑑定。
於是,“錢莊”又多了一項業務,就是進行各種貨幣的鑑定和兌換。
我拿著100兩白銀到“錢莊”存款或者匯款,對方會仔細鑑定成色,然而按照純銀標準進行記錄,給我儲存單據。
到了清代,中國古代的金融機構已經發展到頂峰,尤其乾隆時代開始出現大型民間商業“錢莊”。
道光八年(1828)江蘇巡撫陶澍奏摺稱:蘇州為百貨聚集之區,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等地商人到蘇州販貨,銀達數百萬兩,“俱系會票往來”。
此時的“錢莊”雖然發達,和同時代的西方銀行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關鍵在於,“錢莊”屬於民間銀行性質、不同之處在於,“錢莊”之間沒有大面積實現金融聯網。
小說《基督山伯爵》中,基督山伯爵為了整垮仇人銀行家騰格拉爾,讓義大利第一私人銀行開具了一個“無限支付”的取款憑證。
在十九世紀,歐洲各大私人銀行已經聯網,你可以在甲銀行存錢,然後去乙銀行取錢,期間支付一些手續費即可。
為什麼義大利銀行會給基督山伯爵開具,從騰格拉爾銀行“無限支付”的憑證?
很簡單,騰格拉爾銀行最多有一千萬法郎的資本,只是中等商業銀行。而基督山伯爵在義大利銀行的存款有數千萬法郎。
就算銀行家騰格拉爾傾家蕩產,將全部資本付款給基督山伯爵,對後者來說也不算什麼,可以輕鬆支付。
中國的錢莊尚且做不到這點,主要還是某個錢莊在各地的分行進行商業支付。
而一個錢莊不可能在中國所有城市都辦業務,也就受到了很大的地域限制。
以上的金融機構都是針對商業,對於普通人又是怎麼樣?
對於老百姓來說,經常打交道的可不是什麼錢莊,而是當鋪。
中國私人典當行早在漢代時期就有了,同官方的“抵當所”差不多,區別是可以小額交易。
老百姓暫時缺少錢款,就將自己用不上的財物抵押到當鋪,換取一定的現款。
接著,老百姓在一定時間內支付本錢和利息,就可以贖回原物。
如果超期不贖回典當物,它就成為當鋪的財富。
漢代時,典當在民間非常普遍。吃軟飯狂魔司馬相如,就拿自己穿的袍子到集市上陽昌家裡去賒酒,有了錢以後再去贖它回來。
宋代的時候,私人當鋪大量存在,主要針對窮人做生意。當鋪的接待員叫作“朝奉”,通常有個高高的櫃檯,櫃檯外面還有個大木板遮擋住門口,不讓路人窺探。
當鋪的特點鮮明,主要是窮人來典當,典當物多是不太值錢的東西。從《吐魯番出土文書》的當鋪賬本可以看到,小本買賣的當物多是衣服、織物等物品,最廉價的質物是一條“故白綾領巾”,僅值20文,那時候的一斗米都需要三四千文錢。
典當的基本都是窮人,“朝奉”的態度通常是蔑視和不耐煩的。
魯迅回憶少年時期家庭的敗落:“我有四年多,曾經常常,——幾乎是每天,出入於當鋪和藥店裡,年紀可是忘卻了,總之是藥店的櫃檯正和我一樣高,當鋪的是比我高一倍,我從一倍高的櫃檯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裡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櫃檯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回家之後,又須忙別的事了,……”
除了輕蔑以外,當鋪還想方設法從窮人頭上刮油。
小說《隋唐演義》中,秦叔寶落難在外地,沒有錢支付食宿費,被迫將武器金裝鐧去典當。然而,當鋪只當作廢銅典當,根本給不了幾個錢。
這就是當鋪的利益最大化。一旦秦叔寶不能贖回金裝鐧,當鋪就能以很高的價錢,當作武器賣掉,大大賺一筆。
小說《紅樓夢》中,賈府的窮親戚邢岫煙沒錢請僕人們吃飯喝酒,被迫將暫時用不到的棉衣送到當鋪。
有趣的是,邢岫煙是薛家薛蝌沒有過門的妻子,而她的棉衣恰好送到了薛家的當鋪裡,還被薛寶釵調侃了幾句“人沒嫁過來,衣服先來了”。
其實,經營當鋪是沒有風險的。當鋪支付的款項,一般只有原價的十分之一,最高不超過一半。
只要“朝奉”對典當物的估價不出錯,當鋪就不會有任何損失。
其實,當鋪也分為三六九等。
最大規模的叫做當鋪,擁有很多資金,可以接受價格很高的典當物,比如珠寶、古董甚至田產、房屋之類,最常贖回期可以達到3年。
當鋪的利息為每個月3分,也就是百分之三,一年就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全年有三個月不需要給錢或者減免利息)。
顯然,當鋪的利息非常高,所以長期典當基本是不存在的。
比當鋪差一點的叫做按鋪,規模比當鋪小很多,不接受大資金典當,最常典當期不超過2年,利息是每年百分之三十六,每月百分之三。
按鋪主要出現在中小城市或者大的鄉鎮,這些經濟不太發達、開不起當鋪的地方。
最小規模的叫做押鋪,是當鋪的低配版本。
押鋪數量最多,到處都是,基本完全針對窮人做生意。押鋪是短期典當,最長典當期不超過4個月,利息也高達百分之十。
表面上押鋪似乎很垃圾,它卻接受各種物品,包括窮人好一點的衣服、鞋帽、被子。更重要的是,押鋪不挑客人,只挑典當物,所以窮人一般只去這裡交易。
除了當鋪以外,底層老百姓最長打交道的也不是什麼錢莊,而是最初提到的林家鋪子那樣的商店。
在古代,每個城鎮都有那種聲譽很好,傳了幾代的固定商店。而商店做大以後往往向附近居民吸儲,作為本錢。商店會定期,付給存款的居民一些利息,
還是以林家鋪子為例,它的老鄰居朱三太,就將300塊大洋的養老錢存在店內。朱三太不是白存的,每月可以藉此得到3塊大洋的利息。
作為一個單身老太太來說,這3塊大洋也夠一個月開銷。
那麼我們計算一下,朱三太每年可以拿到36塊大洋,相當於利息為百分之十二,比今天銀行利息高太多了。
為什麼林家鋪子願意出高的利息?
還是急需要這些錢作為本錢。當時當鋪之類的商業貸款利息驚人,往往要給三成利息,林老闆覺得很不合算,也未必借的到。
林家鋪子信譽很好,有一些相對大的儲戶,陳老七存了200塊大洋,張寡婦存了150塊大洋。其他還有幾個儲戶,各種加起來有1000多塊大洋,勉強能夠維持鋪子的運轉。
當時做生意也不是現款交易,很多是先給貨後付款的賒欠交易。林家鋪子有1300塊大洋的貨款暫時收不到,必須有大筆錢款才能週轉生意。
林家鋪子倒閉了以後,朱三太、張寡婦的存款也就血本無歸。他們拿著較高的利息,然而無論如何抵不上本錢,才會哭鬧著拼命。
著名的小說《抗戰時代生活史》、《銀元時代生活史》的作者陳存仁,他的父親是這樣一個商人。
陳家經營當地有名的大商鋪,陳存仁父親30多歲的時候,一時經營不善出現資金問題。
陳家店鋪只是暫時週轉不靈,挺一年半載等待生意好轉,也就沒事了。
然而,他們曾將一塊土地抵押給一個錢莊借款,時間到了無錢還款。錢莊不願意要這塊地,幾次派人到陳家商鋪催討。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當地立即瘋傳陳家商鋪嚴重虧空,就要倒閉。
於是,大量朱三太這樣的儲戶跑到陳家來提款,連利息也不要了。
當年包括今天,任何一個商家或者銀行都經不起這種擠兌。最終陳家失去了大部分本錢,雪上加霜真的倒閉了。陳存仁父親只能轉而給別人做夥計,從老闆變為職員後心情鬱悶,沒幾年就病死了。
除了同當鋪打交道以外,中國古代最常見的還是私人借貸。
這種私人借貸有一定的風險,往往侷限於同鄉、親戚、好友之間。如果完全是陌生人,則要有完整的借據,有時候還需要提供保人。
一旦欠債者不能還錢,保人就必須代為支付。
不管什麼時代放貸都是高風險的生意,有錢有勢的人才能勝任。
小說《儒林外史》中,就提到了禽獸一般的嚴貢生利用放貸騙人的事情:知縣喝過一邊,帶那一個上來問道“你叫做甚麼名字?”那人是個五六十歲的老者,稟道“小人叫做黃夢統,在鄉下住。因去年九月上縣來交錢糧,一時短少,央中向嚴鄉紳借二十兩銀子,每月三分錢,寫立借約,送在嚴府,小的卻不曾拿他的銀子。走上街來,遇著個鄉里的親眷,他說有幾兩銀子借與小的,交個幾分數,再下鄉去設法;勸小的不要借嚴家的銀子。小的交完錢糧,就同親戚回家去了。至今已是大半年,想起這事來,問嚴府取回借約,嚴鄉紳問小的要這幾個月的利錢。小的說‘並不曾借本,何得有利?’嚴鄉紳說小的當時拿回借約,好讓他把銀子借與別人生利;因不曾取約,他將二十兩銀子也不能動,誤了大半年的利錢,該是小的出。小的自知不是,向中人說,情願買個蹄酒上門取約。嚴鄉紳執意不肯,把小的驢和米同稍袋都叫人搶走,還不發出紙來。這樣含冤負屈的事,求太老爺做主!”知縣聽了,說道“一個做貢生的人,忝列衣冠,不在鄉里間做些好事,只管如此騙人,其實可惡!”
嚴貢生明明沒有實際上借出錢,卻強迫鄉農給利息,就屬於詐騙行為,難怪知縣發火。
《儒林外史》中,還寫了一個利用借貸詐騙的事情:一日,毛二胡子向陳正公道“我昨日聽得一個朋友說:這裡胭脂巷有一位中書秦老爹要上北京補官,攢湊盤程,一時不得應手,情願七扣的短票,借一千兩銀子。我想這是極穩的主子,又三個月內必還。老哥買絲餘下的那一項,湊起來還有二百多兩,何不秤出二百一十兩借給他?三個月就拿回三百兩,這不比做絲的利錢還大些?老哥如不見信,我另外寫一張包管給你。他那中間人,我都熟識,絲毫不得走作的。”陳正公依言借了出去。到三個月上,毛二胡子替他把這一筆銀子討回,銀色又足,平子又好,陳正公滿心歡喜。
又一日,毛二胡子向陳正公道“我昨日會見一個朋友,是個賣人參的客人。他說:國公府裡徐九老爺有個表兄陳四老爺拿了他斤把人參,而今他要回蘇州去,陳四老爺一時銀子不湊手,就託他情願對扣借一百銀子還他,限兩個月拿二百銀子取回紙筆,也是一宗極穩的道路。”陳正公又拿出一百銀子交與毛二胡子借出去。兩個月討回,足足二百兩,兌一兌還餘了三錢,把個陳正公歡喜的要不得。
看看,陳正公兩次進行短期借貸,都獲得了高額利息。第一次借了210兩,三個月後就拿到70兩利息。第二次借了100兩銀子,2個月後拿到100兩利息。
其實,這都是騙子毛二胡子給陳正公下的套,撒的魚餌罷了:那一日,毛二胡子接到家信,看完了,咂嘴弄唇,只管獨自坐著躊躇。陳正公問道“府上有何事?為甚出神?”毛二胡子道“不相干,這事不好向你說的。”陳正公再三要問。毛二胡子道“小兒寄信來說:我東頭街上談家當鋪折了本,要倒與人。現在有半樓貨,值得一千六百兩。他而今事急了,只要一千兩就出脫了。我想:我的小典裡,若把他這貨倒過來,倒是宗好生意。可惜而今運不動,掣不出本錢來。”陳正公道“你何不同人合火倒了過來?”毛二胡子道“我也想來。若是同人合火,領了人的本錢,他只要一分八釐行息,我還有幾釐的利錢。他若是要二分開外,我就是‘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羶’。倒不如不幹這把刀兒了!”陳正公道“呆子!你為甚不和我商量?我家裡還有幾兩銀子,借給你跳起來就是了。還怕你騙了我的!”毛二胡子道“罷!罷!老哥,生意事拿不穩,設或將來虧折了,不夠還你,那時叫我拿甚麼臉來見你?”陳正公見他如此至誠,一心一意要把銀子借與他。說道“老哥,我和你從長商議。我這銀子,你拿去倒了他家貨來,我也不要你的大利錢,你只每月給我一個二分行息,多的利錢都是你的,將來陸續還我。縱然有些長短,我和你相好,難道還怪你不成?”毛二胡子道“既承老哥美意,只是這裡邊也要有一個人做箇中見,寫一張切切實實的借券,交與你執著,才有個憑據,你才放心。那有我兩個人私相授受的呢?”陳正公道“我知道老哥不是那樣人,並無甚不放心處,不但中人不必,連紙筆也不要,總以信行為主罷了。”當下陳正公瞞著陳蝦子,把行笥中餘剩下以及討回來的銀子,湊了一千兩,封的好好的,交與毛二胡子。
兩人本來是朋友,沒想到毛二胡子是個專門坑朋友的大騙子。他騙到了1000兩銀子的鉅款,甚至都不用寫借據。結果就是,陳正公根本無法透過合法手段要回1000兩銀子,幾乎要破產。
好在陳正公有個叫鳳四老爹的朋友,是個非常講義氣的江湖好漢。鳳四老爹直接衝到毛二胡子家裡打砸,要將他的商鋪直接砸碎了。毛二胡子遇到這種不要命的亡命之徒,只能服軟還錢。而鳳四老爹非常講義氣,只是吃了幾頓酒,拒絕了陳正公的100兩銀子好處費。
到了民國時期,各地就建立起新式的銀行,古代中國的金融機構統統被廢棄了。
宣告: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路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