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有想到,短短一週時間內,歐洲兩大強國迎來政府倒臺的危機。繼法國總統馬克龍之後,德國當家人朔爾茨也迎來了危機。據央視新聞報道,在12月16日舉行的德國聯邦議院信任投票中,德國總理朔爾茨未能獲得多數議員支援。按照德國法律規定,朔爾茨必須獲得至少367票才能繼續執政。
而在此次投票中,共計207名議員投信任票,朔爾茨未能透過信任投票。沒錯,德國政府垮了,朔爾茨即將下臺了。隨著執政黨聯盟內部矛盾激化,這也標誌著朔爾茨所締結的“紅綠燈聯盟”正式宣告瓦解。後續,德國將迎來20年來的第一次提前大選,一場更深層次危機即將到來。
客觀來說,朔爾茨政府的垮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德國的政治體系存在漏洞,尤其是在“聯立制”框架下,政黨票的作用被無限放大,這就導致綠黨這種只在小選區獲得16席的政黨依然能在國會拿下117席,最終進入了執政聯盟。正是因為多黨聯合執政,這就導致德國政府在對外政策推行實施上很難達成共識,很多政策都是被迫的妥協。
比如在對俄關係上,朔爾茨並不希望和俄羅斯徹底走向對立面,但在“紅綠燈聯盟”執政框架下,他不得不做出妥協。尤其是聯盟中的綠黨,根本不為德國利益考慮,其主導的制裁俄羅斯、對華“去風險化”等政策雖然討好了美國,卻給德國帶來了不可逆的損傷。
特別是在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舉起了“反俄”大旗,進而綁架了整個歐洲,形成了西方反俄陣營對抗俄羅斯的局面。其中,損失最大的不僅僅是烏克蘭,還有德國。作為歐洲經濟領頭羊,德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根基就是俄羅斯與德國在能源領域的持續合作。而在美國的施壓下,德國被迫切斷與俄羅斯的能源供應,承擔起巨大的經濟和安全成本。在此期間,朔爾茨政府更是軟弱無力,加劇了國內民眾的不滿情緒。
毫不誇張地說,德國曾經是歐洲最具凝聚力的國家,如今卻陷入了分裂和內耗的漩渦。對於如今德國的亂局,德國選擇黨聯合領導人蒂諾・克魯帕拉就在俄烏問題上發表了觀點,認為目前俄羅斯已經勝利了,如果北約無法做到對歐洲各國利益一視同仁,德國將考慮退出北約。
德國選擇黨的表態,不僅代表了無數德國民眾的心聲,也獲得了德國政壇元老“鐵娘子”的認同。自卸任總理以來,默克爾很少出現在公眾場合,但她一直關注著德國政壇。在如今這個敏感而關鍵的時刻,作為德國前總理的默克爾自然要站出來發聲。12月9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默克爾就坦言,德國和俄羅斯的天然氣貿易有著根深蒂固的傳統,她不認為這是一個錯誤,因為德國以優惠的價格獲得了俄羅斯的天然氣。
很顯然,默克爾表面談及的是雙邊貿易,實則抨擊了當下德國政府全面投靠美國,不顧德國核心利益與俄羅斯決裂的政策。由於默克爾在德國依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與號召力,可以預見,未來德國新政府及新總理必然要在對美、對俄政策上作出改變。
按照德國《基本法》規定,在朔爾茨無法透過信任投票後,德國會在60天后提前舉行大選。根據德國媒體釋出的最新民調顯示,目前保守派基民盟的支援率依然高居榜首,達到了31%,緊隨其後的是極右翼的德國另類選擇黨,支援率為18%,而朔爾茨所在的社民黨,目前只有17%的支援率,僅僅高於綠黨的13%,想要重返權力中樞已經基本不可能。
不出意外的話,默克爾所在的聯盟黨再次執政的機率很大。聯盟黨由基民盟和基社盟聯合組成,而被稱為“默克爾接班人”的基民盟主席默茨很可能成為新一任德國總理。提前大選能否破解德國困局?新的掌舵人能否帶領德國重現“鐵娘子”時代的榮光?我們也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