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實驗室
東華大學松江校區五號學院樓裡,有一個神奇的“纖維世界”:踏入其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纖維走廊”。只見林林總總的各式纖維,還有它們的歷史:滌綸(又稱“的確涼”),不易變形、易洗快乾;錦綸,世界上最早的合成纖維品種,具有良好的強度和吸溼性;丙綸,抗汙、耐酸……這裡,就是我國纖維和紡織材料領域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它依託於東華大學,源於我國第一個化學纖維專業。
該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美芳教授面對走廊裡的“纖維牆”,總會對自己的學生說:“這裡的纖維基本都是外國人的發明。現在實驗室每個人的責任就是,讓中國從‘纖維大國’走向‘纖維強國’。”
說到纖維,普通人想到的只是衣服及各類編織物,其實纖維是國之重器,是當今世界國與國競爭力的體現。朱美芳說,“纖維是當今人類發現的最重要材料之一。航天器、飛機、高鐵等高精尖裝置,無一離得開纖維。纖維還是老百姓未來‘智慧生活’的保障。”這位女科學家講述起東華人與纖維的故事時,自豪地說,“全世界75%以上的化纖由中國製造,不管是碳纖維、奈米纖維,還是智慧纖維,只要國家發展有需要,老百姓生活有需求,就有東華纖維材料研究人的身影。”
說到高效能纖維及複合材料,就要提及實驗室的潘鼎教授。20世紀80年代,他領銜的碳纖維專案組採用國內僅有的棉漿基纖維素為原料,苦戰4年,最終成功研製出效能優越的航天級高純粘膠基碳纖維,為航天器飛天提供了關鍵性技術支援。
現在,實驗室的同仁又為中國的航天夢製造出高效能纖維網格材料及產品。陳南梁教授研製出玻璃纖維網格材料,作為一種關鍵創新材料已成功應用於我國“天宮一號”“天宮二號”“天舟一號”航天器,該技術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太陽能電池的發電量,而且大大地降低了電池翼重量。
模擬月球環境的月壤玄武岩纖維製備技術目前在國際上仍屬空白,針對這一難題,朱美芳團隊正開展集中攻關,併成立“地外纖維實驗室”(Space Fiber Lab),為未來月球基地建設任務提供技術儲備和纖維結構材料支撐。
實驗室裡,科研人員面對著試管,反覆實驗著……
作者:張炯強(新民晚報·鸚鵡螺工作室)
圖片:採訪物件
編輯:Amy 龔紫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