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號在火星自2022年9月份陷入沉睡,我國工程師們希望其在火星夏季能夠甦醒過來,將其喚醒。然而早在去年12月火星北半球的夏季就已經過完了,現在都已經是2024年了,祝融號已經在火星上一動不動地沉睡了一個多年頭了,最後喚醒期限已過,祝融號卻並沒有在預定期限內甦醒過來。
雖然官方還沒有正式公佈祝融號火星車的使命已經終結的訊息,但祝融號目前甦醒過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自2022年5月進入冬眠模式後,它已經在火星上度過了兩個夏季,連續兩個最佳喚醒期都已經過去了,祝融號火星車應該已經耗盡了最後一滴電,估計再也沒有喚醒的可能性了,現在是時候該說再見了。
祝融號的設計壽命僅為3個月,自2021年5月登陸火星表面,在火星北半球烏托邦平原南部著陸,到2022年5月因受火星冬季嚴寒天氣和沙塵天氣影響進入了冬眠模式,它在火星上運作了大約一年時間,超過了設計壽命,且累計在火星表面行駛了大約1.9公里,已經算是非常成功了。
那為什麼不把祝融號的壽命設計得更長一點呢?因為祝融號作為我國首個登陸火星表面的火星車,能成功登陸火星並完成簡單的科研任務,在當時對於我國來說就已經算很成功了。想要壽命更長一些,難度太大,也沒必要。
要想提高祝融號的壽命,就需要加入許多冗餘設計,這樣它的重量也就不止240公斤了,這不僅會增加發射難度,研製任務還會變得更加複雜、困難和漫長,會耗費更多資金。而我國在這方面本身就屬於嘗試,還沒有經驗,沒必要太過冒進。如果搞得太複雜,弄巧成拙,耗費過多資金,一旦失敗就得不償失了,因此有必要謹慎一點。
比如美國1997年首次登陸火星的火星車索傑納號,重約11.5公斤,它的設計壽命就只有7天,也只在火星上工作了三個月。而有經驗之後,美國後續火星車的實際工作壽命均達到了數年之久,其中有史以來最長壽的機遇號火星車更是在火星上工作了近15年,在火星表面累計行駛了45公里。
祝融號作為中國的首輛火星車,雖然只工作了短短一年時間,但它其實非常成功,非常值得我們驕傲。
火星距離地球十分遙遠,無人探測器登陸火星的難度比登陸月球高得多,因為存在訊號延遲,地球上的工作人員無法實時操控登陸過程,只能靠探測器自主登陸。
讓無人探測器成功在火星表面著陸,並讓漫遊車在火星上巡遊,任務難度極大,而中國能在沒有火星探索經驗的情況下,就憑藉探索月球所積累的經驗,一舉完成繞落巡任務,這在人類探索火星的歷史上絕對是壯舉。這樣的任務難度,其他國家可能要分幾次進行才有可能成功完成。而美國從1964年開始探測火星,到1997送火星車上去,可是花費了33年的時間。
但不得不承認,中國作為火星探索的後起之秀,在技術以及經驗上與美國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因為在中國發射祝融號到火星前,美國從上世紀開始就已經陸續往火星發射了數個著陸器和火星車,其中的勇氣號、機遇號和好奇號這三輛火星車都非常成功。其中美國第1輛核動力火星車好奇號已在火星上工作了十多年,而跟我國祝融號差不多同期發射的毅力號目前仍在火星表面正常執行。
雖然祝融號的探索使命早已經結束了,但我國的火星探索之旅並未終結,在未來十年時間內,我國還將擇機發射天問三號,完成火星取樣返回地球任務,這一型別的任務目前美國也沒有成功進行過。相信未來我國的火星探測器也能在火星工作數年甚至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