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釋出了一份警告宣告:“歷史告訴我們,下一次大流行是時間問題,而不是是否發生的問題。它可能是由病毒或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也可能是由還不知道的新病原體引起的——X 病。”這凸顯了監測人畜共患冠狀病毒宿主和跨物種傳播風險的持續需求和必要性。
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在《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上發表的縱向監測研究顯示,青海湖地區的高原鼠兔持續攜帶並傳播甲型和乙型冠狀病毒,且病毒的宿主譜在不斷擴大。關於冠狀病毒在野生動物中的長期傳播及其潛在的跨物種擴散風險,研究者強調並要求公共衛生部門加強對該地區和類似生態系統中病毒傳播的監測與評估。
鼠兔是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原生動物,與當地居民和遊客互動頻繁。它們也是高原猛禽和食肉哺乳動物的主要食物來源。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地區種群密集的重要物種,也是青藏高原數量最多的哺乳動物。
最近的研究在高原鼠兔中檢測到了各種病毒,包括流感病毒H5N1、H9N2、H7N2等,並且這些病毒顯示出了跨物種傳播的潛在風險。因此,必須探索高原鼠兔攜帶的潛在人畜共患病毒,以評估這一獨特棲息地的生物安全風險。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對棲息在青海湖周邊地區的鼠兔中的冠狀病毒進行了全面調查,在兩種鼠兔物種中檢測出了 α 冠狀病毒和 β 冠狀病毒,並且在取樣時間和地點之間具有很大的遺傳多樣性和病毒傳播性。
(青海湖周圍鼠兔取樣示意圖)
在這項對中國青海湖周圍鼠兔進行的為期五年的縱向取樣研究中,242只鼠兔中有14.5% 發現了α冠狀病毒和β冠狀病毒,包括高原鼠兔和甘肅鼠兔,這顯示冠狀病毒的宿主範圍擴大到了新的宿主物種。
值得注意的是,在7個取樣點和6個取樣時間都發現了冠狀病毒:α冠狀病毒(2022-2023年),β冠狀病毒(2019 -2023)。這些結果顯示出冠狀病毒在鼠兔種群中不斷擴大的宿主範圍、高流行率和持續傳播的趨勢。
(β 冠狀病毒在 2021-2023 年不同時間點表現出的序列變化)
分析顯示,研究發現的鼠兔冠狀病毒與先前在青藏高原地區收集的高原鼠兔中發現的α冠狀病毒和β冠狀病毒密切相關。 根據冠狀病毒的ICTV分類規則,本研究中的α冠狀病毒和高原鼠兔冠狀病毒P83可能屬於先前發現的鹿城鼠冠狀病毒Lucheng Rn rat coronavirus Lucheng-19的變體,而鼠兔β冠狀病毒可能是Beta冠狀病毒屬中的一個新亞屬。
新發現的 β 冠狀病毒在 2021-2023 年的不同時間點表現出序列變化,從而證明了鼠兔中β冠狀病毒的持續遺傳多樣性和進化性。
(RT-qPCR 測定的組織樣本中的 RNA含量 )
關於組織趨向性,研究人員透過qPCR檢測了冠狀病毒陽性鼠兔的不同組織。結果顯示,鼠兔的腸道組織和/或肺組織呈病毒陽性,且直腸和肺組織中的病毒載量最高,而其他組織包括肝臟、脾臟、腎臟和大腦均呈陰性。鑑於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的多樣性,如汙染物接觸、呼吸道氣溶膠、飛沫以及糞口傳播,鼠兔種群的傳染性值得進一步調查。
受體結合譜分析對於瞭解動物病毒的宿主範圍和人畜共患風險非常重要。本研究選用的β 冠狀病毒代表性毒株NQ06無法pika-ACE2、pika-DPP4、hACE2 或 hDPP4受體結合。因此尚不清楚該病毒利用哪些受體進入細胞。
青海湖地區冠狀病毒在鼠兔中的持續傳播及宿主譜的擴大,強調了進一步調查和評估其潛在公共衛生風險的緊迫性。這項研究為我們提供了有關冠狀病毒在野生動物中傳播的重要資訊,也為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提供了警示。隨著病毒的潛在跨物種傳播風險增大,全球監測和防控網路的建立顯得尤為關鍵。
主編微信
注:新增微信請備註暱稱+單位+研究
生命科學綜合交流QQ群:68134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