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狼瘡性腎炎(LN)是終末期腎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參與LN疾病的關鍵免疫細胞尚不明確。
2024年1月30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蔣小云、陳崴、王芳及周怡共同通訊在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IF 27.4)線上發表題為“Single-cell profiling reveals kidney CD163+ dendritic cell participation in human lupus nephriti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描繪了LN患者腎臟微環境的全景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揭示CD163+DC細胞是參與疾病進展的關鍵免疫細胞,發現LN患者腎臟CD163+DC細胞活化程度高、促炎和抗原呈遞能力強的特徵,經受損近端小管上皮細胞募集至腎臟,進而啟用T細胞加劇炎症反應可能是其導致疾病進展的關鍵機制。
透過多重熒光免疫組化在獨立的LN患者佇列中驗證了腎臟CD163+DC細胞可作為LN患者誘導緩解治療6個月時潛在的療效預測重要標記物。該研究首次鑑定出腎臟CD163+DC亞群,揭示其在LN患者中的臨床意義,可能透過iPTEC-CD163+DC-T細胞軸發揮致病作用。
狼瘡性腎炎(lupus nephritis, LN)是系統性紅斑狼瘡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兒童SLE患者發生腎臟受累的比例為50%~82%,成人為34%~53%。我國成人LN患者的10年腎臟存活率為81%~98%,兒童LN患者的10年腎臟存活率為93.4%。成人證據顯示,腎臟受累的SLE患者標準化死亡率為9.0%,高於無腎臟受累SLE患者。3%~15%的兒童LN可在10年內進展至終末期腎臟病(end stage kidney disease, ESKD)。LN是ESKD的常見病因之一,也是影響SLE預後的重要因素。LN患者臨床異質性大,患者臨床表現與腎臟病理改變並不完全一致。LN患者腎臟內可出現包括漿細胞、Th1、Th17和殺傷性CD8+T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浸潤,但目前參與LN疾病的關鍵免疫細胞尚不明確。
多項研究表明,腎臟固有細胞不僅僅是LN炎症損傷的靶位,還可透過分泌炎症介質、改變代謝方式等影響免疫細胞的功能狀態,促進腎臟炎性微環境的形成。LN腎臟中存在高度複雜的免疫調控網路,免疫細胞和固有細胞在炎症反應中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深入解析LN的腎臟微環境中免疫細胞和固有細胞的組成、分子特徵以及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對探明LN的機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方案流程圖(Credit: 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該研究透過對40例LN患者和6例正常腎活檢標本進行單細胞轉錄組和T細胞受體測序,繪製了LN患者腎臟全景單細胞圖譜,描繪了包括免疫細胞和腎臟固有細胞在內的51個細胞亞群。發現CD163+DC細胞具有活化程度高、促炎和抗原呈遞能力強的特徵,是參與疾病的關鍵免疫細胞。進一步透過細胞通訊分析、多重熒光免疫組化染色以及細胞實驗,發現LN腎臟中受損的近端小管上皮細胞(iPTEC)募集、粘附、啟用CD163+DC細胞,而活化的CD163+DC細胞進而啟用CD4+效應T細胞,加劇炎症反應。最後,透過多重熒光免疫組化在獨立的60例LN患者佇列中驗證了腎臟CD163+DC細胞可作為LN患者誘導緩解治療6個月時療效預測的重要標記物。
該研究深入解析了LN患者腎臟微環境中免疫細胞和固有細胞的組成,首次鑑定腎臟CD163+DC亞群,並發現其具有促炎、抗原呈遞能力強的特徵,可能透過iPTEC–CD163+DC–T軸加劇炎症反應,可作為LN患者誘導治療6個月的療效預測標記物。
https://ard.bmj.com/content/early/2024/01/30/ard-2023-224788?rss=1
責編|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文章來源|“iNatur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