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著名自媒體數位閒聊站爆料:國內各家手機品牌都在籌備自己的影像品牌,有幾家聯名到期後不再續約。
關於這件事,談點我的看法。
玩過一段時間相機,搞天文攝影,《中國國家天文》特約作者。
天文攝影對相機鏡頭素質要求比較高,所以還是有點發言權。
膠片時代,統治相機領域的三巨頭是萊卡、蔡司和哈蘇,其實還有飛思,只不過專做大畫幅,消費級產品很少見。
到了數位時代,日系品牌開始崛起。
佳能尼康賓得柯尼卡美能達在消費級市場殺的天昏地暗,後來三星也試圖分一杯羹,但一直做不好鏡頭,索尼收購美能達後成為巨頭之一。
如今消費級數位相機形成了、尼康、三足鼎立的局面,但這個市場空間越來越狹窄,現在出門旅行都是手機,很少見到1、20年前揹著長槍大炮單反的盛況了。
在這個過程中,徠卡和蔡司是一臉懵逼的:被時代淘汰的時候,連聲招呼都不打。
1、徠卡
徠卡和松下搞了合作,電子元件部分,由松下生產,光學部分,由徠卡生產,不溫不火了一段時間。
同配置的松下Lumi,一個工廠生產的,只是標不一樣,價格只有徠卡的三分之一。
徠卡把智商稅寫在價格單裡。
靠收割智商稅,徠卡一直活到手機攝影時代。
2、蔡司
再說蔡司,蔡司的光學鏡頭一直非常NB,ASML的光學部分就是蔡司的產品。
攝影裡提到的“很德味”,主要就是指的蔡司鏡頭。
蔡司鏡頭雖好,但價格昂貴,被佳能尼康的廉價鏡頭海洋戰術擊潰。
我玩單反的時候,蔡司50mmF 1.4要上萬,佳能原廠或者適馬副廠只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攝影圈有句話,一分錢一分貨,一毛錢兩分活。
在只有一丁點效能提升卻需要昂貴的翻番成本的時候,消費者選擇了便宜的那個。
拯救蔡司的,是索尼。
索尼就是數位相機時代的華為,美能達是個二線品牌,在佳能、尼康兩兄弟叱吒風雲,索尼接盤後並沒有很好的機會。
於是索尼拉來蔡司搞合作,高階鏡頭由蔡司代工。
索尼一直給尼康代工單反cmos,再加上蔡司的鏡頭加成,疊加在數位產品積累的經驗,索尼在單反(無反)市場掀起了一輪風浪。
一舉成為最受歡迎的單反(無反)相機品牌。
3、哈蘇
其實到了數位時代,哈蘇很聰明,一直是搞大畫幅機器的,基本不涉足低端消費級產品。
只是部分偏低端的型號,和佳能尼康的高階型號有一定的重疊,從而有了競爭關係。
登上月球的時候,宇航員們背的就是哈蘇相機。
但是隨著消費級數位相機的迭代和進步,在專業領域對哈蘇的衝擊也很大。
2023年,哈蘇投奔了大疆。大疆收購了哈蘇75%的股份。
4、回到華為、小米、OPPO、vivo
新貴們和這些老牌貴族合作和當年日系品牌的做法基本邏輯是一樣的,
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提升品牌形象,貼個徠卡標確實身價倍增的感覺。
第二是積累光學領域的經驗。
老貴族們的底子還是在的,他們雖然沒有消費級數位產品的快速迭代能力,但是光學領域的傳統優勢依然存在。
透過雙方的合作,老貴族們賣一下底褲,新貴族們學到了經驗。
大家都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後面分道揚鑣是必然。
將來,徠卡和蔡司會不會像哈蘇一樣賣身?
可能性不大,因為徠卡和蔡司都不是單一產品線,徠卡蔡司還做顯微鏡望遠鏡醫療器械光刻機配件等,相機鏡頭只是他們曾經輝煌但已經不作為主營業務的產品線了。
這點和哈蘇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