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曾思怡
“平日每天賺100多元,過去一個月每天能賺三五百元。”
春節假期,大量年輕人返鄉過年,縣域網約車市場也迎來一波小陽春。
在柳州三江縣開網約車的吳江(化名)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離除夕還有半個月的時候,縣裡的人流開始多起來,他和同行的收入也開始翻倍增長,“這股熱度會持續到元宵節後”。
這還不是當地網約車市場最火熱的時候。
2017-2019年,當地全職網約車司機月入過萬比比皆是.到了國慶、春節等假期,一天流水七八百元,甚至上千元,都不是問題。
彼時正值網約車行業高速發展期,平臺自掏腰包給司機、乘客讓利,各種補貼、獎勵之下,開網約車成為一門低門檻高收入的熱門行當。
不過隨著司機數量日趨飽和,乘客出行需求難再增長,行業開始內卷。各大網約車平臺之間為了搶奪乘客展開的價格戰,基本也由司機買單。
潮起潮落間,曾經因低門檻入行、高收益匯聚而來的人們,有人在失意中堅守,也有人另尋他路。
透過延長跑車時間,吳江保持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這個數字很難和從前對比,但省點、辛苦點,大家都這麼過”。
吳江曾經的同行,莫明凱(化名)想法不一樣,在跑車收入斷崖式下跌後,他直言這是“白打工”,現在他在尋找新的工作。
這也是過去兩年,縣裡近三分之一網約車司機的選擇。
一半時間跑大單
三江縣城不大,用吳江的話說,在城區任何一個位置打車,5、6元起步價可以抵達城內任何目的地。
這也決定了吳江和同行的工作特性——很少能接到單價高的“大單”,每天10-12小時的跑車時間,大都由十幾、二十多個“小單”組成。
到了節假日,這才會有點不一樣。柳州是廣西境內著名旅遊目的地,通常會有大批遊客湧入,加之外地務工人群返鄉,大單小單一下子多起來了。
“很多遊客從動車站、縣城趕去景區(多分佈於鄉鎮),一個單子就是10-30公里不等;返鄉過節的年輕人也喜歡打車,從車站到各個村鎮,也是十幾公里起步。”吳江說,春節為這個縣城注入大量遊客和返鄉年輕人,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幾乎每天有一半的時間都在跑大單,收入較平日翻了幾倍。
返鄉過年的莫明凱也沒錯過這股熱度,春節假期大部分時間都在跑車接客。
他的接客地點比吳江更有針對性,因為更看中掙錢的效率。“我只在動車站接人,(根據路途遠近)一個人10塊到50塊不等,湊到一車人就出發,一天跑個三五趟,毛利就有五六百元了”。
吳江和莫明凱都表示,這些從車站、城區等人流聚集點開往偏遠村鎮的訂單,將視路程遠近收取“空返費”,“這和在城區隨時有人下單不同,我送人過去(鄉鎮),回來只能空車,鄉鎮沒有訂單”。
隨著假期出行熱度上升的,還有縣裡的網約車運力。
當地多名網約車司機都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全縣註冊網約車司機達600人左右,近兩年長期活躍的有100多人。
不過,在春節及其他重要節假日,人流湧向這座縣城的時刻,原本轉行的網約車司機也會趁這個時候接單,“估計這個春節跑網約車的人要過兩百了”。
進入縣城的第8年
2016年,有關政策出臺,確定網約車在我國的合法地位。其後幾年,網約車行業發展迎來黃金期,從大城市向小城市和縣域滲透。
在多位司機的印象中,三江最早網約車也是2016年出現的。彼時平臺方為了佔領市場,對司機端和乘客端給予多重獎勵和優惠,當地司乘規模不斷擴大。
吳江就是這個時候入局的。他早前沒有做司機的經驗和打算,但在當時各種面向司機端的獎勵推動下,他和周邊不少朋友抱著試試的心態註冊為網約車司機。
他們確實趕上了行業發展的紅利期,“一天跑10個小時,月入過萬不是問題”。
隨之而來的是縣域傳統出行方式的改變。
林欣是土生土長的三江人,在她的記憶中,沒有網約車以前,公交經常是要擠的,城區內通行可以選“三蹦子”和計程車,其中乘坐體驗較差、但價格更實惠的“三蹦子”是當時更主流的選擇,城鄉通行則以定點、定時大巴和隨叫隨停的“麵包車”(多座小型私人載客車)為主。
“網約車比傳統公交、大巴和私人載客車更便捷,比出租車更便宜,乘坐體驗也比大多數傳統付費出行模式更舒適。”林欣今年30歲出頭,平日城區上下班、逛街購物多選擇網約車出行,城鄉通行則是優先乘坐公交車或定時大巴。
“身邊的朋友也基本這樣,有的就算自己買車了,城區內代步也經常選擇網約車,畢竟停車費有時比網約車訂單收費更高。”林欣認為,最近幾年,網約車已經成為相當一部分年輕人城區內出行的主流選擇。
不過也有網約車難以撼動的領域。
中老年乘客對線上打車較為生疏,對價格也較為敏感,基本會選擇更低價的公交車、私人載客車和定時大巴。
5公里往上的較長路途,網約車收費也會勸退大多數年輕人,他們更願意犧牲一些時間和腳力,去乘坐更低價的交通工具。
與此同時,最近幾年當地私家車也肉眼可見的多起來了。
“和以前比不了”
然而,出行需求是有限的。
在多位網約車司機看來,當地網約車領域的出行需求早在2018年左右就達到瓶頸。
但是,無論是早前開網約車的高薪誘惑,還是作為就業蓄水池源源不斷的吸引力,當地網約車司機一直在增長。
這也意味著,“僧多粥少”的節點早晚會到來。在三江,這個節點是2019年。
多名網約車司機表示,2019年及往前幾年,開網約車一天流水300元不是問題,但此後訂單流水開始斷崖式下跌,剛過去的2023年雖然出行需求高漲,但也難擋司機飽和引發的內卷,“以前一天300多,現在花更長時間跑,100多就不錯了”。
以吳江舉例,如果不是節假日,他日均流水100多元,月均純收入在3000多元,前提還是他將跑車時間從過去的每天10小時增加至12小時。
身邊還有更拼的朋友。吳江說,有人專門貸款買車來跑(網約車),每個月都要還車貸,經常跑到半夜兩點才回家、第二天早上六七點就出車,“但是就算再拼,一個月掙四五千也是天花板了”。
莫明凱已經到柳州市區工作幾年,剛開始進工廠,但是不喜歡被管著,他說開車能給他相對自由,後來轉行開小型貨車,每月穩定收入6000多元。網約車則成為副業,節假日返鄉,人流激增的時候,正是載客高收益的時間,他都不想錯過。
在提及開網約車效益下降時,他們都會不約而同和縣裡的生活成本做對比,“吃喝玩樂,物價不比二三線城市低”。
某種程度上,這個說法或許並不誇張,如在小吃、快餐、休閒娛樂、生活服務等方面,縣域較之大城市,規模經濟並不明顯,商家更需要以價換量。
而對大多數當地網約車從業者而言,他們能用以交換維持收益的,只有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