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確定!中國人要登月了,這可以說是一個驚喜的訊息啦,不少人都期待我國能夠早點完成載人登月,畢竟這是首次。
而在載人登月訊息再次公佈之下,其實關於我國登月任務的時間週期也來了。
同時,關於航天員的問題,也在說,我國發布登月服的時候,其亮相的兩位航天員,是不是就執行載人登月的?下面就詳細看看。
中國人要登月了,時間表確定
沒錯,在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釋出會上,我國再次透露了關於登月的訊息,這也是引發了大家的熱議,而這一次的說明之中,也透露了我國載人登月的進度問題,那就是工程全線正在全面推進各項研製建設工作。
其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月面著陸器、登月航天服、載人月球車等正按計劃開展初樣產品生產和相關地面試驗。
先後完成了飛船綜合空投、著陸器兩艙分離、火箭芯一級三機動力系統試車、YF-75E氫氧發動機高空模擬試車等大型試驗,保障上述生產試驗的一批地面設施裝置已建成並投入使用。
載人前的飛行試驗和首次載人登月任務的科學研究目標和配套載荷總體方案基本確定,發射場、測控通訊、著陸場等地面系統正緊張有序地開展研製建設。
所以,一切都在準備之中,都在全面推動整個載人登月任務的執行,當然,我國還是明確說明了,錨定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的目標。
然而,這個時間其實並不是精確的時間表,我國在前面已經透露了一個更加精確的時間表。
那就是“深空探測實驗室”釋出了一份關於中國月球探索任務總結,裡面明確給出了登月的時間表。
那就是我國將在2029年-2030年完成,透過兩次發射將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表面,透過“夢舟”載人月球飛船和“攬月”載人月球著陸器,實現中國首次載人登月。
所以,這個時間表更加地明確,也就是最快我國將在2029年完成載人登月。
不過,這個時間有沒有可能提前呢?其實也有這個可能性,這可能需要根據我國長征十號,新一代載人登月飛船等來進行確定,這是我國執行任務的關鍵。
特別是長征十號,它是一款專為載人月球探測任務而開發的三級半結構新式火箭,它的高度達到92.5米,起飛質量約為2189噸,擁有2678噸的起飛推力。
在地月轉移軌道上,它具備至少27噸的運載能力,一旦它完成了,那整個任務就更快了。按照時間來說明,我國預計是在2027年進行首飛。
所以,如果運氣好的話,搞不好在2028年我國還真的有可能完成載人登月。
當然,現階段這個時間表是最為明確,確定性的時間,大家可以先看下,這是來自“深空探測實驗室”釋出的一份資料,具體後續變化可能存在,以我國航天中心為準就行。
我國登月的2名航天員也出現了?
的確,在這一次登月訊息之下,不少人也想起了我國登月服釋出的時候,恰好就有兩位航天員出現在“大片”之中,這一度被認為,可能是我國執行登月的2名航天員,這是真的嗎?
下面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位航天員。
第一位就是航天員翟志剛——他先後兩次進行飛行的航天員,執行了神舟七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而且這兩次任務航天員翟志剛都是指令長。
其次就是他也是穿著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第一位出艙活動的航天員,這是非常特殊的。
第二位就是航天員王亞平——也是先後兩次執行過飛行任務,分別為神舟十號、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她是中國首位太空教師,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首位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
所以,這兩位航天員在我國發布登月服的時候,出現了,讓很多人都覺得可能會執行我國首次載人登月任務,恰好是2人上月球表面。
這剛好一男一女也就更加具有特色了,那這兩位航天員會不會參加載人登月任務呢?
只能說,有這個可能性,無法確定,畢竟載人登月是非常關鍵性的任務,對我國航天任務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那必然會經過層層選拔,在符合最好的要求之下,確定出來。
而這一次,我國也是再次說明了,我國將有序開展8大類200多個科目的訓練任務,特別是針對第四批航天員不僅要執行空間站任務,還有未來執行載人登月任務的新特點。
在訓練內容設定上,既注重失重狀態下生活工作與健康維護等基本技能,以及掌握出艙活動、裝置維護維修、空間科學實/試驗等專項技能。
更面向未來載人登月任務,進一步培養航天員從操控飛行器到駕駛月球車、從天體辨識到地質科考、從太空失重漂浮到月面負重行走的能力。
所以,這說明了第四批次的航天員也是在選拔範圍,那最終誰上去,的確無法確定,以我國航天中心為準就行。
中國也將邀請國外航天員一起登月——也就是未來國外航天員一起
沒錯,我國實施載人登月任務,在未來也會類似於中國空間站一樣,將邀請國外航天員一起登陸,這是我國在2023年下半年的時候,就已經明確說明了的問題。
那就是——我們正在紮實推進各項研製建設工作,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中國人登陸月球的目標。
隨著載人登月任務進展,待相關條件成熟後,我們未來也會正式邀請國外航天員一起參與登月飛行任務,共同探索浩瀚宇宙。
所以,中國航天是真的開放,在各個專案上都在擴大其合作,這也說明了我國航天開放將走向一個新高度,太空朋友圈的不斷擴大。
也將推動我國航天走上一個新階梯,只有在不斷合作之下,更多的突破性成就也才會出現,這就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