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範維】11月1日晚,參與發現月壤可以制水的中國科研人員、來自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的王軍強研究員在一場科普活動上表示,有報道稱美國已請求中國出借月壤樣本,但是“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美方的申請“並沒有受到批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納爾遜近日聲稱,NASA官員一直在與中方討論關於出借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的協議條款。他認為,中國將同意提供樣品。
美方有意申請研究中國月壤的訊息,最早始於2023年底的一封內部電子郵件,內文稱此次申請研究是“有必要的”,不僅是因為中國的月壤樣本具有“獨特價值”,也因為嫦娥五號月壤樣品已面向國際開放申請。
諷刺的是,自2011年美國《沃爾夫修正案》以來,美國航天局一直被禁止與中國同行合作。但中國的崛起也令美國“眼紅”。路透社指出,正是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炮製出的所謂“沃爾夫條款”,構成了對中美航天合作的一大阻礙。NASA稱,向中國申請月壤屬於“例外情況”,其“已向國會證明了意圖”。
11月1日晚,王軍強研究員介紹月壤研究的相關知識。 影片截圖
在中國知名影片彈幕網站bilibili舉辦的超級科學晚現場,承擔了首批嫦娥五號月壤物性研究任務的王軍強強調,月壤異常珍貴,對其申請研究需要經過一系列嚴格的審批流程。
“不要覺得申請到月壤,月壤就歸自己了,研究結束要還回去的。”王軍強說,一旦對月壤造成意外損害,研究人員和團隊就可能被拉入“黑名單”,“將來再也研究不了了”。
據他介紹,截至目前,已有110多家研究團隊累計獲批80多克月壤。在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獲批1克月壤後,團隊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比如使用高標準實驗室、安裝指紋鎖、購買專用手套箱、安裝24h、360°全方位監控紀錄裝置等。
公開資料顯示,王軍強在月壤礦物中發現了一種以氣泡形式存在的氦三資源,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一種透過月球礦物與內源氫反應生產水的全新的方法,為未來月球能源開採和科研基地建設奠定了重要基礎。
2022年11月16日,中國航天博物館在北京開館。圖為參觀者觀看月壤樣品展陳。中新社編輯 侯宇 攝。 ICPhoto
2020年嫦娥五號任務圓滿完成,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表面採集樣品的國家。今年的嫦娥六號任務,又使中國成為第一個從月球背面帶回樣品的國家。
今年8月,一則“中國科學家發現利用月壤大量生產水的全新方法”的重磅報道,引發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王軍強即是相關研究文章的通訊作者之一。
中國研究團隊確認,利用新方法,1克月壤中大約可以產生51-76毫克水。以此計算,1噸月壤將可以產生約51-76千克水,相當於100多瓶500毫升的瓶裝水,基本可以滿足50人一天的飲水量。
路透社評論稱,月球水的重要意義遠不止於讓人類永久駐留月球。報道援引NASA局長納爾遜今年5月的話稱,在月球上發現的水可以用來製造氫火箭燃料,為進一步探索火星和其他目的地提供動力。
透過加熱月壤收集月球水的原位開採與利用策略示意圖。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網站
近幾個月來,隨著嫦娥五號月壤研究成果不斷出爐,嫦娥六號又帶回月背“土特產”,月壤研究已成為科學界最受矚目的話題之一。
今年10月,第75屆國際宇航大會在義大利米蘭開幕,在美、歐、日航天機構負責人等參會者的見證下,中國國家航天局總工程師李國平展示了中國嫦娥六號任務今年取自月球背面的土壤樣品,這是該月壤樣品首次亮相海外。路透社稱,嫦娥六號任務首次實現月背取樣,“被廣泛視為中國太空力量地位不斷上升的證據”。
李國平介紹,“嫦娥五號月球樣品第二批國際申請即將開始,歡迎全世界科學家開展聯合科學研究。”
此外,在今年9月央視的報道中,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嫦娥六號(對國際開放申請)要過一段時間,肯定是我們中國科學家多研究一段時間再說,這是慣例。”
第75屆國際宇航大會召開,國際宇航大會與會人士參觀展出的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樣品。 視覺中國
據路透社10月23日報道,NASA局長納爾遜當時表示,NASA正在同中方官員進行談判,以便讓美國科學家對中方月壤樣本進行研究。在他看來,與中方的談判會有“積極”的結果,中國也會答應提供樣品的請求。納爾遜稱,大約有四所美國大學已提出申請。
報道經更新後澄清,納爾遜所指的月壤談判應是指嫦娥五號月壤樣本。NASA發言人表示,美方尚未與中國就申請嫦娥六號月壤樣本的前景展開討論。
有美國官員透露,過去一年裡中美加強了太空領域的溝通和協調,表明美國對華太空策略出現轉變。但也有美官員糾結,與中方合作可能會有損美國對華強硬姿態。
今年6月,中國國家航天局國際合作司負責人劉雲峰表示,中方先後制定了月球樣品管理辦法和月球樣品及科學資料的國際合作實施細則,詳細公佈了月球樣品研究的申請流程和開展月球樣品國際合作的具體資訊。中方歡迎各國科研人士按照有關流程提出申請,共享惠益。
7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應詢表示,中國政府對中美航天交流合作持開放態度。
“美方似乎忘了‘沃爾夫條款’等國內法的存在,不知道美國科學家和相關機構會不會被本國政府允許參與對話交流合作。”毛寧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