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側是24Pin主機板供電介面。
前方:
在個性化和美學日益重要的今天,主機板的外觀已成為影響銷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使用者不僅追求效能,更希望他們的硬體能夠反映出個人風格。因此,我們看到了市場上Z890主機板在外觀設計上的激烈競爭,各大廠商紛紛推出顏值更高的產品以吸引消費者。
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
作為業界領先的微星科技,繼MEG Z890 ACE戰神主機板之後,又推出了一款顏值與效能兼備的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討這款主機板究竟有哪些吸引人的特點。
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開箱
這一次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真採用了銀“白”設計,包裝盒上的產品外觀已經很好地識別出該產品。包裝前後都有著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幾大亮點:支援IntelCore Ultra 200S處理器、升級LGA1851插槽、Z890晶片組、Intel Killer WiFi 7無線網路、Intel Killer 5G有線網路、16+1+1+1相Ultra Power供電、加大散熱馬甲設計、第二代EZ M.2 Shield Frozr 散熱鎧甲、EZ PCIe 快拆設計、Lightning Gen 5 PCIe 插槽,以及雷電4介面等。
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隸屬於MPG系列“MSI PERFORMANCE GAMING”,而由於支援Intel Core Ultra 200S處理器,因此搭配使用時,整機也可以實現離線AI應用例項。
打破了傳統主機板的黑色調,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此次採用純白色PCB設計,配上銀色全覆蓋散熱裝甲,不僅提升了主機板自身顏值,也更容易與各種白色或淺色系的顯示卡、機箱等硬體進行搭配,為追求個性化裝機的使用者帶來了新的選擇。
由於定位主流級別產品,因此部分功能和擴充套件效能上並沒有之前我們評測過的MEG Z890 ACE戰神主機板。因此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背部較為簡潔,但是配合上白色的設計,反而給人一種另類的和諧。
I/O擋板同樣採用了預裝一體I/O遮蓋的設計,為使用者提供更快捷便利的安裝。頂部“龍”為RGB設計,可以利用MSI CENTER中的Mystic Light燈效外掛進行RGB個性化控制。
左側介面,從左到右分別是:Flash BIOS按鍵(可以實現無處理器隨身碟刷寫BIOS)與Clear CMOS按鍵;HDMI 2.1a介面(支援8K@60Hz影片訊號輸出);2個雷電4介面;3個USB-A 5Gbps介面;以及1個USB-C 10Gbps.
右側介面,從左到右分別是:5G有線網路介面;1個USB2.0介面(與Flash BIOS按鍵配套使用);1個USB-A 5Gbps介面;4個USB-A 10Gbps介面;WiFi7&藍芽EZ 天線介面;以及3個音訊介面。
接下來就是與一體化I/O遮蓋相連的VRM散熱模組,不得不說這一代的Z890主機板上的散熱器馬甲都是相當巨大且厚實,利用熱管直觸式連線兩段不同的散熱模組,並配上高品質導熱墊進行輔助散熱。
頂部VRM散熱還有特殊角度的導熱槽,加速熱量排出
旁邊是處理器的雙8Pin輔助供電介面,頂部靠右側的設計方便裝機時走線
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配備了4條DDR5記憶體插槽,支援雙通道記憶體模式,最大可支援256GB內容容量。同時還相容最新的CUDIMM DDR5記憶體,這樣預設頻率提升到了6400 MT/s,甚至1DPC 1R情況下還可以超頻到9200+ MT/s。
右上角是3個4Pin PWM風扇介面,分別 是CPU_FAN1、PUMP_SYS1,以及SYS_FAN1,完全滿足頂部水冷風扇、水泵與尾部風扇控制。下面是EZ Debug燈與EZ數位除錯燈,方便大家對硬體裝置進行排錯處理。
中間位置是最新的EZ CONN複合介面,可擴充套件1個4Pin PWM風扇介面,1個USB2.0介面,以及一個ARGB介面。尤其是水冷燈上帶LCD顯示的,這樣的EZ CONN介面,不但可以讓水冷快速簡便地與主機板進行通訊,也不用水冷操心線材長度不足的問題,走背線也更為好看。
上圖最左側是前置USB3.0 介面,提供一組2個USB-A 5GBps介面。
M.2散熱馬甲面積直接擴充套件開來,散熱面積超大
左側為M.2散熱馬甲,右側為Z890晶片組散熱馬甲,並帶有反光印上了MPG系列產品LOGO貼紙
主機板Z890晶片組散熱馬甲直接把SATA介面與前置USB-C 10Gbps介面給覆蓋上
這個圖片的角度就更好地展示出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輔助散熱馬甲散熱面積到底有多大了,基本上M.2插槽位置的面積與晶片的位置都覆蓋上。
EZ PCIe 快拆設計,微星新一代的顯示卡快拆技術,可以讓使用者單手即可拆除顯示卡
M.2_1位置這裡的散熱馬甲特別巨大,這裡是專門為超高速的Gen5固態硬碟而設的。
第二代雙面EZ M.2 Shield Frozr 散熱鎧甲,輕按即可以把散熱馬甲給拆下,M.2固態硬碟正反兩面都配上的散熱馬甲+高品質導熱墊直接輔助散熱。
主機板M.2_4與M.2_5配上了新一代的EZ M.2 Clip II,固態硬碟安裝起來更為輕鬆
值得注意的是,主機板上可同時安裝上5個M.2固態硬碟,其實一個更可達22110規格長度的M.2。
底部是主機板的擴充套件介面,較為重點的分別為:JFP1前置面板控制介面、SYS_FAN6與SYS_FAN5兩組風扇控制介面、JARGB_V2_3 ARGB燈效控制介面、JBAT1 短接可清除CMOS,2組USB2.0介面,以及特別的JTBT5_1雷電5擴充套件卡通訊介面。
單獨的8Pin PCIE_PWR1介面,可以 為下一代顯示卡提供額外供電支援
左側底部是音訊介面、3組AGRB介面,以及2組4Pin PWM風扇介面
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拆解
剛才我們就已經對M.2散熱馬甲直接了拆除,餘下的就是VRM散熱馬甲、M.2_1底部散熱馬甲,以及Z890晶片組的散熱馬甲。
先動手的自然是VRM的擴充套件散熱器,散熱器與一體化I/O相連所以拆解時需要把I/O面板一併拆除。
7W/mK MOSFET 導熱墊與電感導熱墊
兩個散熱模組除了內部進行特殊開槽處理增大散熱面積外,還利用熱管直觸的方式加強散熱效果,確保即使是酷睿Ultra9處理器也能全速穩定執行。
把VRM散熱模組拆完之後,可看到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較為板正的板型設計,標準ATX規格大小,用料佈局相當合理。LGA1851 socket與DDR5記憶體插槽卻靠右側,以便左側可以堆放更多的擴充套件介面晶片。
I/O介面除了WiFi7無線模組是採用直插式連線之外,其他均直接焊接到PCB主機板上。
主機板供電模組規格也相當豪華:16+1+1+1相供電設計,其中16相為VCore核心供電,1相為SA供電,1相為GT供電,最後1相為VNNAON供電。
主控晶片採用MPS的MP29005-A 多相數字控制器,但目前在monolithicpower官網中仍未能找到對應晶片的更詳細資料。
與主控相配套使用的是同為MPS自家出品的DrMos晶片,絲印編碼:MP87692,最大持續電流可達到90A。
MP87661同為一顆DrMos晶片M2940C同樣為一個多相數字控制器,輔助SA供電、GT供電,以及VNNAON供電
Realtek RTD2151,內部eDP轉換成HDMI 2.1a訊號,支援8K@60Hz顯示輸出
GL9901VE,雙通道USB3.1 10Gbps重驅動器
GL9950VE,2埠10gbps線性重驅動
GL850G,USB2.0 HUB晶片
Intel KILLER E5000B,5Gbps有線網絡卡晶片,可配合Intel自家KILLER軟體使用
ALC1220P音訊晶片
Nuvoton NCT6687D,智慧硬體監控晶片
RC26008,外部時鐘發生器,意味著這塊主機板,我們還能對其進行外頻超頻
GL3523,USB3.1 HUB晶片
EZCONN自帶有一個4Pin PWM風扇介面,因此配上獨立的nvoton 3961SP線性風扇驅動器
主機板上僅有一個BIOS晶片,不過可以利用硬體進行隨身碟重新整理BIOS,即使一個BIOS晶片問題也不大
Z890晶片組散熱馬甲也比較大
Z890晶片組
前置TYPE-C介面還提供27W PD快速充電支援
LOTES出口的LGA1851底座
全新BIOS介面
測試前我們先來到最新BIOS的Beta BIOS:7E19v2A22,主要是更新了CPU微程式碼0x112,修正外接顯示卡與內顯間所引起的衝突性問題,以及匯入相關超頻解決方案。
同樣這一代的微星主機板均採用了最新的EZ簡潔BIOS介面,此介面就可以顯示主機上大部分的資訊,同時還能控制處理器、NPU,以及記憶體的效能模式。
右上角即可以召喚出不同的Preset預設檔,預設情況下使用lntel Default Settings即可,玩家們可選擇微星提供的額外MSI Preformance、MSI Extreme,以及MSI Unlimited。
當然更高段位的玩家用傳統的Advanced模式可以實現更多的功能設定
配合上UDIMM記憶體,可以實現Dragon Alliance Mode模式:記憶體頻率直接提升到了8600 G2檔對應電壓和記憶體小引數也得到進一步調整。
實際上此次BIOS更新還默默地加上iGPU開關選項,即處理器的開關這裡可以手動開關,當然KF處理器此選項為不可見
同時我們還能M.2各個介面,PCIe介面模式進行選擇,預設AUTO情況下會全開。若是想某個裝置執行在Gen4模式下,手動選擇對應裝置的模式即可
同理板載的雷電4介面也能做單獨的控制,提升裝置相容性的同時還能實現更快的傳輸速度
測試平臺介紹:
測評平臺方面,我們沿用了Intel酷睿Ultra 200S系列處理器首發當時的平臺組合,區別就在於處理器Intel酷睿Ultra 5 245K,主機板則是更換成本文主角——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同時我們已經更新到微星最新版本的BIOS。
另外首發時由於擔心相容性問題而沒使用上高頻,這次我們直接在此平臺上開啟Dragon Alliance Mode模式,直接讓記憶體頻率執行在DDR5-8600 C40 G2下,至於穩定方面就不太擔心,此主機板在1DPC 1R情況下支援超頻到9200+ MT/s記憶體頻率,距離還是有一些,穩定得很。
CUDIMM DDR5記憶體預設情況下,不開啟XMP檔,那麼其基礎頻率只會執行在6400 MT/s頻率下,而且時序拉到了C52-51-51-102,想想都知道此時效率定不會太高。
當然後面的測試我們都是開啟Dragon Alliance Mode模式,頻率達到8600 MT/s。從AIDA64記憶體測試來看,此頻率下記憶體讀取達到了121.03 GB/s,記憶體寫入達到了124.69 GB/s,記憶體複製達到了122.81 GB/s,延遲更是降低到了77.1 ns,記憶體效能相當高。
至於7ZIP與Blender測試中,Intel酷睿Ultra 5 245K處理器效能都得到較好的發揮,而由於記憶體頻率提升,此兩款軟體效能也有一定的效能提升。
再來看看內容創作效能方面,配合上高頻記憶體條,Intel酷睿Ultra 5 245K的效能已經有著較為明顯的提升。
常規日常辦公方面的效能已經比上一代處理器不差,而影片方面則是由於核心數量較少而吃了些虧。
至於3DMARK CPU測試中,我們更能看清楚Intel酷睿Ultra 5 245K處理器的效能,其是一個14核心處理器,16執行緒已經達到了最佳效能表現。
至於GeekBench測試中,記憶體頻率高的確是會帶來更強勁的MP效能表現;但GeekBench AI效能方面,由於內建的NPU單元並不依賴記憶體,因此效能其實與我們首發當時的效能並沒差。
最後的遊戲效能測試,高頻記憶體的確會影響部分遊戲效能方面的表現,但目前來看大部分3A遊戲仍是依賴顯示卡效能更多一些。因此高階玩家可以考慮升級更高頻率的記憶體&效能更高的顯示卡來獲得更好的遊戲效能,但一般玩家想要流暢玩上游戲,錢還是花到顯示卡上更好。當然這些的前提都是需要有一塊能夠穩定發揮酷睿Ultra 200S系列處理器的主機板。
總結:
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以其出色的設計、強大的效能和豐富的功能,成為追求高效能和個性化裝機使用者的理想選擇。它不僅提供了強大的硬體支援,還透過其獨特的設計和功能,滿足了市場上對高效能主機板的需求。
當然新一代的Z890晶片組主機板價格都不便宜,若是真想體驗酷睿Ultra 200S處理器強勁的效能,那麼這款微星MPG Z890 EDGE TI WIFI刀鋒鈦主機板會是價效比不錯的選擇。當然結合上近期雙11優惠,相信能以更低的價格拿下此款主機板,有興趣的可以跳轉到電商平臺,先加購再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