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知道反式脂肪酸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沒想到它還能有新的壞花樣兒。
今日,索爾克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細胞·代謝》雜誌發表論文,研究者們發現,反式脂肪酸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主要是透過鞘脂(sphingolipid),而非我們更熟悉的“壞脂肪”膽固醇。
高反式脂肪酸飲食會促進小鼠肝臟分泌鞘脂和極(VLDL)到迴圈中,從而加速了斑塊生成。
好在研究者們也找到了這條通路的“總開關”,以鞘脂合成的限速酶SPT為靶點就有希望對抗反式脂肪酸的毒手。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咱們平時吃東西得注意,氫化植物油啊起酥油啊長時間高溫加工過的油啊,留心少吃就對了。
論文題圖
反式脂肪酸的壞名聲由來已久,不用奇點糕多說大家想必也知道,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是疾病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會升高血液中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但終究說來說去,大多數研究的目光都放在膽固醇身上。可知現在LDL-C已經不是唯一的壞蛋,有不少研究都開始關注新的目標,比如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以及奇點糕也經常寫到的降脂新明星靶點脂蛋白(a)。
相較之下,鞘脂大家可能就更陌生了。其實已經有不少研究發現,鞘脂與多種疾病有關,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ASCV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肥胖和相關胰島素抵抗疾病、糖尿病、、神經變性等。
研究者從鞘脂的生物合成過程入手,嘗試尋覓它與ASCVD之間的聯絡。在這個過程中,研究者們有了一個有意思的發現,鞘脂合成的限速酶SPT,在選擇合成原材料時,似乎比起順式不飽和脂肪酸(CFA)更加青睞反式不飽和脂肪酸(TFA)。
SPT的底物非常多樣
透過一系列體內外實驗,研究者發現,反式脂肪酸會透過SPT促進鞘脂合成、加速極低密度脂蛋白分泌到血液中。而這與TFA的結構有關——相較形狀更“扭曲”的CFA,TFA更接近“筆直”的飽和脂肪酸。
在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缺陷(Ldlr-/-)小鼠中,研究者開展了下一步實驗。由於缺乏LDL受體,這種小鼠難以及時清除迴圈中的LDL-C,會更容易患上動脈粥樣硬化。
研究者設計了60%熱量由脂質提供的高脂飲食(HFD),區別在於一組中脂質62%為順-單不飽和脂肪酸C18:1(Cis HFD),另一組則是混合了28%的反-單不飽和脂肪酸C18:1和34%的順-單不飽和脂肪酸C18:1(Trans HFD)。
有趣的是,明明是Cis HFD小鼠長胖得更多,但卻是Trans HFD組小鼠的肝臟脂肪變性情況更嚴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面積也更大!
myriocin為SPT抑制劑
Trans HFD小鼠斑塊面積更大
分析結果顯示,反式脂肪酸會誘導肝臟鞘脂和VLDL分泌,小鼠餐後血漿中甘油三酯水平要增長得快得多。
使用tyloxapol抑制脂蛋白脂肪酶,用於測量肝臟脂蛋白分泌
好在已知的限速酶SPT看起來還是個不錯的靶點,研究者使用抑制劑myriocin抑制SPT活性後,就能顯著減少反式脂肪酸導致的硬化斑塊面積。
研究者還進一步提出SPT的特定亞基SPTLC3當為此事負責。參考人類基因組資料也可以發現,SPTLC3與人類肝臟中許多VLDL分泌基因有強烈的正相關性。
不過這些和生活還是有點遙遠的,咱們只能多留意飲食,儘量不吃反式脂肪酸啦~
參考資料:
[1]Gengatharan et al., Altered sphingolipid biosynthetic flux and lipoprotein trafficking contribute to trans-fat-induced
atherosclerosis, Cell Metabolism (2024),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4.10.016
[2]https://www.salk.edu/zh-CN/news-release/cholesterol-is-not-the-only-lipid-involved-in-trans-fat-driven-cardiovascular-disease/
本文作者丨代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