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許久的記憶體市場迎來了一個令人振奮的好訊息。
不久前,金百達和光威推出了兩款新的臺式電腦專用的DDR5 6000CL36規格的16*2套裝記憶體條,售價均為499元。和往常不同,這兩款記憶體條採用的並非來自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知名頭部記憶體品牌的常規顆粒方案,而是未被市場熟知的國產DDR5方案。
(圖片來自京東)
金百達和光威的產品詳情,都不約而同地把國產顆粒介紹部分放在最前,字裡行間都是自豪的情緒。這不得不讓人好奇,國產的LPDDR5方案都沒有太多存在感,國產DDR5記憶體顆粒又是啥時候被端上桌的?
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DDR5這條高階記憶體賽道,終於要有國產方案的席位了。那麼國產顆粒打破國際大廠的壟斷,勝算有多大?
國產DDR5方案來了,價格是最大優勢
說起國產化,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其實是“價格打下來”,不過我們還是先看看產品如何。
金百達(銀爵系列)和光威(龍武-弈系列)推出的兩款6000CL36規格16*2套條,臺式電腦專用,頻率為6000MHz(XMP),均支援XMP 3.0和AMD EXPO超頻,時序都是同樣的CL36,工作電壓分別為1.35V、1.4V。
兩款產品最大的亮點在於採用了國產首個量產DDR5記憶體顆粒方案,金百達和光威在產品詳情頁中著重介紹,光威還特別強調“手工特挑”,可能是在暗示記憶體顆粒的“體質”會更好一些,便於使用者後期進行超頻。
(圖片來自京東)
想必大家都很好奇國產顆粒具體供應商是哪家,小雷向客服了解了一番,但沒有得到正面解答。不過國內首個LPDDR5記憶體方案來自長鑫儲存,推測現在能買到的國產DDR5顆粒也是來自這個品牌。
事實上國產DDR5顆粒方案放在高階記憶體市場當中,引數並不算很出色,6000MHz超頻潛力擺在這裡,上限和更高階的6800MHz、7200MHz等國際大廠顆粒方案有一定距離。
記憶體顆粒就是儲存晶片、電路板、金屬引腳等元件組成的“微觀生態”,是記憶體條的重要構成,也是DRAM的其中一種形式。一般來說,記憶體條預設的執行頻率是4800MHz,產品介紹上提供的6000MHz甚至更高的頻率,是記憶體顆粒普遍具備的超頻潛力,超頻頻率越高,價格往往會越貴。同時考慮到記憶體顆粒的“體質”問題,好的記憶體可以做到更穩定的超頻狀態,相反則容易出現藍色畫面等情況。
小雷橫向對比了一下同樣是桌上型電腦專用DDR5-6000 16GB*2 CL36的其它記憶體條,採用美光顆粒的英睿達Pro系列價格為579元;採用原廠SK海力士M-Die顆粒的金百達白刃記憶體條價格為659元;採用SK海力士A-Die顆粒的金百達黑刃記憶體條時序更低,價格也來到了759元。
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廠家採用了“體質”更好的特挑顆粒,但普遍來看國際大廠解決方案會略高一點,自主顆粒方案在高階記憶體市場確實存在一定的價格優勢。
和國際大廠相比,國產顆粒方案的記憶體條價格並未有十分顯著的下降,其超頻潛力還需要市場進一步驗證,有超頻需求的可以進一步觀望。但國產解決方案衝進賽道,是一個擺脫國際大廠壟斷的積極訊號,無論如何都是值得支援的。
國產大廠主宰市場,但自主可控才是未來
一直以來,全球DDR市場被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頭部廠商主導,他們的市場份額合計超過90%,呈現壟斷的狀態。中國是主要消費市場之一,智慧手機、伺服器、PC、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對記憶體有著極高需求。尤其是高階記憶體領域,可替代的國產少之又少。
作為最新一代的記憶體技術,DDR5的效能相比DDR4在傳輸速度和能耗管理上有了顯著強化,但這也更依賴尖端的製造技術和設計能力。DDR5記憶體的技術壁壘雖然不是牢不可破,卻給供應商帶來了諸多挑戰,既要平衡好高頻率執行帶來的發熱和能耗問題,又要攻克訊號完整性、資料傳輸、硬體相容性等技術難關。
按照以往,LPDDR記憶體是從DDR技術演化而來的低功耗版本,在DDR4之前,都是先有DDR再有LPDDR。如今節奏有了變化,桌面級記憶體的技術升級變得緩慢,LPDDR技術走在前面,LPDDR4也是先於DDR4記憶體登陸消費市場。從長鑫儲存的佈局也可以看出這樣的規律,國產的LPDDR5方案也要早於DDR5。
(圖片來自長鑫儲存)
可量產自主方案出現的意義無需多言,國產儲存晶片技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把價格打下來只是其一,DDR5記憶體顆粒技術自主可控,降低對外部供應的依賴意義更大。藉助國際大廠的現成方案的確有利於快速建立產品,同時外部供應商的供應不穩定、價格上的波動,都是主機廠都要承受的風險。
例如SK海力士無錫工廠的一次火災導致DRAM生產停擺,移動手機和計算機的儲存芯片價格產生了波動,上漲了19%。此外,因為英偉達Thor晶片的延期,直接影響到主機廠的產品進度,後者不得不臨時採用其它方案。各種案例都在表明自主方案的必要性,不看別人“臉色”,供應上才有更多話語權。
但小雷認為,眼下國產方案的步伐還是慢了點,打破國產大廠壟斷的可能性很低,至少短期來看不太實際,兩者在技術上仍有差距,再加上後者有多年積攢下來的市場和口碑,一切還得看時間。
不知不覺中,面向AI計算的下一代記憶體技術逐漸浮出水面,速率、頻寬、功耗表現又會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層面,來滿足未來AI的計算需求,在AI PC上的表現會遠遠好於現有的記憶體標準,三星、SK海力士、美光第一批喝上“頭啖湯”只是時間問題。
但我們也不用急著否定自主DDR5記憶體技術的成果,從金百達和光威兩家品牌的記憶體條產品來看,技術引數不弱於國際大廠的主流方案,價格上也具備了一定的吸引力,對消費者來說有積極意義,經過市場考驗有利於打出影響力,才會吸引主機廠的目光。
AI時代儲存需求大爆發,中國記憶體“等待花開”
時至今日,國內的記憶體市場依舊是國際大廠的天下,DDR記憶體顆粒依賴外部供應,LPDDR、桌面級DDR記憶體充斥著大品牌的身影。尤其是高階的智慧手機或PC等消費級產品,三星、SK海力士等大品牌的記憶體顆粒是常客。
小雷認為原因有二:
一個是三星、SK海力士等大廠在DRAM市場中處於領先地位,供應體系成熟穩定規模龐大,產品覆蓋廣泛且效能穩定,是國內主機廠理想的合作伙伴。
另一個是國際大廠在技術上更加先進,面對這個硬體快速迭代、競爭激烈的市場,他們總能在第一時間拿出最新的技術和產品,更能得到主機廠的青睞。不得不承認的是,記憶體市場國際品牌為王,主因是國內供應商暫時還拿不出媲美大廠的選擇。
再加上AI時代,智慧裝置需要的算力儲備需求爆發式增長,要滿足AI手機、AI PC等品類的運算需求,智慧汽車的發展也離不開高效能的DDR記憶體晶片。
(圖片來自金百達)
現在LPDDR5和DDR5兩條賽道上,國產已經拿出了自己的記憶體顆粒,長鑫儲存的LPDDR5晶片已經在小米、傳音等品牌機型上完成了驗證。要說國產方案沒有給國內DRAM行業造成影響是不可能的,只是自主方案還處在緩慢起步的狀態,記憶體的需求依舊旺盛,留給國產廠商的機會還有很多,但要建成國際大廠一般的影響力,顯然還需要更多時間。
這讓小雷覺得,中國記憶體市場類似曾經的顯示市場,早期國產顯示技術還比較落後,主機廠對三星等國際廠商的顯示面板偏愛有加,在旗艦產品上,三星、LG等品牌的螢幕都是必選項,還會以此為宣傳點。這一情況在近幾年得到了逆轉,TCL華星、京東方、維信諾等國產顯示技術突飛猛進,成本更低,顯示效果更好,逐漸取代了國際品牌。
可以預見的是,等到國產記憶體供應商崛起,自主DRAM方案也會像顯示面板一樣,成為國內主機廠眼中的“主心骨”。
25年1月7日,CES(國際消費電子展) 2025 即將盛大開幕,雷科技報道團蓄勢待發,即將飛赴美國·拉斯維加斯現場全程報道,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