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於2月6日20時30分在湖北武漢逝世,享年99歲。
2月7日下午,華南師大附中汕尾學校的部分師生來到學校黃旭華塑像前,獻上鮮花哀悼,希望黃老一路走好。
“聽到黃老去世的訊息,我很悲痛。”華南師大附中汕尾學校高三旭華班學生黃鐸乾告訴記者,聽聞黃旭華逝世的訊息,班裡第一時間組織大家手捧鮮花,趕到黃老的塑像前緬懷,“黃老把一生奉獻給了核潛艇研製事業,‘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精神將始終激勵我們……”
黃旭華院士與汕尾華附的不解之緣。
海邊出生的他決定棄醫造船
“我的家鄉在汕尾海豐田墘鎮……”“我是客家人,祖籍揭陽、生於汕尾,三個身份缺一不可。”黃旭華曾在採訪時這樣介紹自己。
紅樓門前擺著黃旭華院士題字“英烈精神永存”碑文。
2022年元旦假期,時年96歲的黃旭華帶著夫人李世英和小女兒黃峻回到家鄉汕尾,這是他最後一次踏上這片承載著他童年回憶的土地。雖然當時的黃老行動不便,但他和夫人精神矍鑠,心情愉悅,偶爾蹦出一兩句“家己人”家鄉方言,和隨行人員講述起舊時故事。
1926年,黃旭華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父母都是醫生,他們學成之後離開祖籍地揭陽,來到了汕尾市海豐縣田墘鎮(現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田墘街道)定居。彼時,其父母認為田墘鎮地方病多發,需要醫生,做醫生不是要去最好的地方,而是去最需要的地方。父母不圖名利、無私奉獻的品質在黃旭華心中深深埋下了種子,點燃了他後來深藏功與名的“無名英雄”之火。
“我是在海邊長大的,對海有感情,那就學造船吧!” 1945年抗戰勝利後,黃旭華收到了中央大學航空系和交通大學造船系的錄取通知書。
黃旭華回家省親的第一站就是母校白沙中學,他在課室裡向師生們分享了自己放棄學醫改學造船的心路歷程。他對孩子們說,現在國家需要你們,國家的前途寄託在你們身上,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一樣都不能缺。據當時在場的學生回憶,一番話下來,黃旭華眼眶泛紅,情緒激昂,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住在汕尾的父母是他無法割捨的牽掛
位於汕尾市城區鳳山街道的鳳山舊居,是黃旭華母親生活了16年的地方。
黃旭華院士鳳山舊居。
母親去世後,黃旭華常常戴著母親留下的圍巾,彷彿她就在身邊。在黃旭華看來,“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回家省親的路上,黃旭華就一直唸叨著,要到母親住過的地方看看。
黃旭華在32歲時離家,海豐縣145信箱是黃旭華與父母之間的紐帶。直到1986年,60歲的黃旭華才藉著到深圳大亞灣核電站出差的機會,終於回到汕尾見到已逾90歲的母親。彼時,距他上一次回到故土已有30年。
黃旭華院士出生地。
離開鳳山舊居時,黃旭華在一旁的宣傳欄看到了父母的照片,提出要在宣傳欄前合影留念,還要把父母的照片拍進去,拍成“全家福”。
家鄉教育是他最深的牽掛
2017年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黃旭華當選為全國道德模範。
一夜間,黃老的名字傳遍神州大地,汕尾市多位領導前往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向黃旭華表達祝賀,並給他帶去家鄉人民的問候。
黃旭華對家鄉人民的祝賀和關心表示感謝,說“做夢都希望汕尾發展上去”。雖然離開家鄉多年,日常交流已經不用家鄉話,但黃旭華做數字運算的時候,還是用汕尾話,十二生肖他也只有用汕尾話才能說全。
2019年,汕尾市紅色故事匯在深圳、廣州、惠州、東莞、珠海等地巡演,其中一場情景劇《一對母子30年的時空對話》將黃旭華的故事搬上舞臺,生動講述了黃旭華為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30年的傳奇人生,為整場演出最感人肺腑的一幕。
“大家好,我是黃旭華,在這裡,我預祝第二屆汕尾發展大會圓滿成功,祝願我們親愛的家鄉發展越來越好,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汕尾山好水好人情好,奔向海陸豐,汕尾歡迎您!”2021年11月20日,黃旭華透過影片為家鄉盛會“打call”。
“大家好,我是黃旭華,祝願我們親愛的家鄉發展越來越好,人民生活越來越幸福。”2023年2月26日,汕尾國際康養產業發展大會上,黃旭華作為“汕尾十大壽星”之一透過影片祝福家鄉……
汕尾國際康養產業發展大會上,黃旭華作為“汕尾十大壽星”之一透過影片祝福家鄉。
黃老的每一次出鏡、每一句祝福、每一場站臺,都讓海陸豐人民動容、振奮,因為那是海陸豐革命精神最具象化的表達。
黃旭華生前最為牽掛的就是家鄉的教育事業。2017年,黃旭華將當時獲得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部分獎金捐給汕尾中學和白沙中學兩所母校。此後,他又在白沙中學設立“黃旭華獎教獎學金”,表彰教育事業中表現優異的教師和學生,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六屆。他說,希望汕尾學子勤奮學習,學好知識、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能夠自立,做有人格、有尊嚴、有人性的人。
2020年,華南師大附中汕尾學校建校十週年之際,黃旭華髮來親筆賀詞,之後該學校成立了“旭華班”。去年,來自旭華班的畢業生羅俊杭、邱宇恆分別考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如今,校園的黃旭華塑像手拿書本,滿懷深情地凝視著汕尾的莘莘學子。不遠處響起朗朗讀書聲,那是對黃老最好的懷念。
學子心聲
華南師大附中汕尾學校2024屆旭華班學生羅俊杭,現就讀於清華大學核物理專業:
黃旭華院士,驚聞您駕鶴歸去,我的心中滿是哀思與敬意。您將一生交付於祖國的核潛艇事業,於無聲處驚天動地,用智慧與汗水鑄就國之重器,那深海中的潛行軌跡,是您對祖國深沉的愛與無悔的奉獻。
我既是汕尾華附旭華班的一名畢業生,又將成為祖國核工業的工作者,定當傳承黃老的精神火種。以您為榜樣,堅守初心,不懼風雨,在學業與人生的征程中,默默耕耘,砥礪奮進,以此作為對您的告慰。
華南師大附中汕尾學校2024屆旭華班學生邱宇恆,現就讀於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專業:
得知此悲訊時,我先是有些訝異,隨後呆呆地站在原處,難以接受。
在2021年,我很幸運,成為了汕尾華附旭華班的一分子。在我們班的前門處,總是能看到一塊牌子,上面用紅字寫著旭華班的寶貴內涵——愛國愛鄉,敢為人先,崇尚科學,潛心鑽研。初次看到這段話時,我便被深深觸動,並將它一直記在自己的心裡,現在依然清晰。在後來,我在學校深入瞭解了黃旭華深潛滄海、為國鑄劍的故事,不由得為其隱姓埋名數十載、無怨無悔獻芳華的事蹟所感動。黃旭華院士偉大無私的愛國精神和科學精神,就像一座豐碑銘刻在我的腦海。就這樣,旭華院士的故事一直陪伴著我們旭華班的師生,陪伴著我在高中三年裡每一個埋頭苦讀的時刻,也陪伴著我登上了那曾以為不可到達的臺階,支撐著我考上了北京大學。
黃旭華院士將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國家,將丹心一片奉獻給了人民。旭華東昇,光耀中華,藏名半生,赤忱未涼。而他轉身離去,走出時間,走進歷史。今日吾輩,悲拗之時,我會繼承黃老遺志,接過他手中的燈塔,帶著祖國向繁榮富強走去。
黃老千古,國士無雙。先生一路走好。
記者:吳彥洋
通訊員 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