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馬秋剛教授團隊在國際期刊《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上以Research Letter形式線上發表題為《在雌激素缺乏模型中,玉米赤黴烯酮暴露透過選擇性調節雌激素受體α/β加劇鈣轉運的減少》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發現,玉米赤黴烯酮透過下調ERα和上調ERβ影響腸道鈣轉運蛋白,從而抑制鈣的吸收,導致老年蛋雞蛋殼鈣沉積減少,影響蛋殼質量,從而對養殖效益產生不利影響。
該研究表明玉米赤黴烯酮目前沒有潛力被開發為雌激素替代品。然而,鑑於開發染料木素黃酮等雌激素替代品的有效性,未來可能會透過分子修飾和基因修飾對玉米赤黴烯酮進行修飾,以挖掘其替代雌激素的潛力。最近一種新的玉米赤黴烯酮解毒方法是敲除毒性的關鍵基因,其毒性明顯較低,但雌激素活性需要進一步評估。這些研究可能證明玉米赤黴烯酮作為雌激素替代品的未來可行性。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博士研究生柳青秀為論文第一作者,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馬秋剛教授和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印遇龍院士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的資助。
來源:中國農大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