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瓜田李的猹
編輯 | 沐語紀史
在陝西關中平原上,矗立著十八座宏大的唐朝皇陵,除了被譽為“天下名陵”的昭陵之外,就數從未被盜掘過的乾陵最有名。
乾陵十分特殊,是一座夫妻合葬墓,也是唯一一座兩位皇帝合葬墓,其中一位,還是歷史上唯一的女帝武則天。
而皇陵自古以來都是神秘的象徵,也有很多未解之謎,乾陵也不例外,朱雀門外東西兩側的無頭石像之謎,百年來無法解釋,不料在1971年,卻被兩個農民意外勘破。
老農挖地挖出石像頭
1971年秋末,陝西乾縣兩位老農在地裡幹活,兩人邊幹邊聊,就這樣一整天過去了,眼看夜幕將至,兩人決定抓緊在幹一會兒就回家。
不料正是這個決定,解決了一件困惑考古界已久的問題,其中一位老農卯足了勁兒鋤地,可剛挖了三兩下,就感覺鋤頭碰到了硬東西。
老農又使勁夯了幾下,手都被頂麻了也沒挖下去,這是碰到大石頭了,老農便決定挖開周圍的泥土,將石頭清理出來。
可當他挖開泥土時,赫然發現這塊大石頭居然有鼻子有眼,原來是一顆精美的石刻頭像,老農趕忙喊來同伴,兩人合力將石像挖了出來。
兩人心中十分驚疑,地裡怎麼會出現這種東西,兩人想了一會兒,忽然不約而同的望向身後的大山。
這座大山可不一般,它就是武則天和唐高宗的合葬皇陵乾陵,這個石刻頭像會不會和乾陵有關,作為居住在乾陵腳下的村民,他們對乾陵的石像在熟悉不過。
一念至此,兩人趕緊抱著頭像找到了縣裡的文管會,果不其然,專家看到後十分興奮,作為常年研究乾陵的考古人員,他看到石像頭的第一眼,就和乾陵外的無頭石像聯絡了起來。
這很有可能就是朱雀門61個無頭石人丟失的頭顱之一,如果能解開這個謎團,對乾陵的考古工作無疑是一個重大突破。
朱雀門外無頭石像
乾陵位於陝西乾縣城北的梁山上,和唐朝皇陵規制一樣依山而建,是唐朝第三位皇帝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
陵墓規模宏大,總面積接近240萬平方米,除了未知的地底建築,還有豪華的地上陵園,不過經過一千多年的歷史變遷,許多建築都消失在了歷史的洪流中。
只留下了石碑以及一些石雕時刻,相比於其他高大雄偉的石像生,在朱雀門外靜靜佇立的61個無頭石人更受人關注。
這些石人分為兩組,分佈在朱雀門外的神道兩側,西側有32尊,東側有29尊,他們整齊排列,就像在給兩位皇帝守陵。
不過讓人奇怪的是,這些石人都沒有頭顱,是一尊尊殘像,而石人頭顱的去向眾說紛紜,誰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這些無頭石人更加為乾陵增添了一份神秘感,眾所周知,乾陵有無字碑,又有了無頭石人,還是唯一一座從未被盜掘的皇陵。
如此多謎團混在一起,不禁讓人浮想聯翩,但實際上,乾陵的這些神秘之處最終都得到了解答。
解開乾陵謎團
首先是從未被盜掘,在歷史上乾陵其實也遭受過幾次劫難,唐朝末年,政局混亂,百姓民不聊生,於是各地農民紛紛起義,這裡面黃巢之亂是聲勢最為浩大的。
為了籌集軍費,黃巢帶領40萬大軍準備盜掘乾陵,士兵們不眠不休,挖出了一條40多米深的大溝,即便這樣,還是沒找到乾陵的入口。
士兵們又累又困,又面臨唐軍的威脅,黃巢無奈之下,只能悻悻退軍,乾陵躲過了第一次盜掘,如今在乾陵梁山主峰的西側,還有一條深不見底的溝壑,被稱為“黃巢溝”。
到了五代十國,節度使溫韜組織大軍,挖掘所有在其管轄境內的唐朝皇陵,乾陵自然也在他的計劃之中,可挖掘乾陵時總是天降大雨,盜掘計劃無法進行,最終溫韜也失敗了。
有古籍記載: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機緣巧合之下,乾陵又躲過了第二次盜掘。
溫韜
此後明國時期,軍閥孫連仲也盯上了乾陵,知曉乾陵從未被盜掘,孫連仲決心要做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藉口軍事演習,企圖用炸藥炸開乾陵入口。
可士兵一連爆破了許多地方,甚至還有人為此受了傷,依舊沒能找到乾陵的墓道口,孫連仲無奈之下只能停止挖掘。
在之後,就沒有人在打乾陵的主意了,一直到1958年,幾個農民為了取石頭,才無意間炸開乾陵的墓道口。
再有就是無字石碑之謎,有好幾種說法,一是武則天認為自己功績太大,所以沒法用文字描述,二是武則天覺得自己罪孽深重,無法立碑撰文,三是武則天想讓後人去評判自己的是非功過。
最後就是這61個無頭石人之謎,結合老農送上來的頭像,考古專家再次確定了這些石人的身份。
挖出來的頭像恰好能和一座石人相匹配,而且頭像有兩撇鬍子,是唐朝時期的胡人,結合石像背後的刻字,確定了這些石像就是當時參加唐高宗葬禮的少數民族官員。
他們有鄰國的王子、使節,還有少數民族的封疆大吏,比如一座石像背後刻著“木俱罕國王斯陀勒”,也有石像刻著“吐火羅王子持羯達犍”。
由此可見唐朝之強盛,無愧於“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之說,武則天為了弘揚大唐威勢,便將這些人刻成了石像,立於乾陵之前。
無頭之說
而且這些石像建造的時候,肯定異常精美,無論是服飾還是石像神態,都是按照胡人的習慣雕刻的,之所以頭顱不見的原因,考古專家也給出了說法。
這次農民在不遠處挖到石像,說明這些石像本來是有頭顱的,專家推測,可能是因為歷史上的自然災害,導致這些石像破損,尤其是明嘉靖時期的地震,給石像帶來了巨大災難。
再有就是明末清初連年不斷的戰爭,也使這些石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不過民間對此也有說法。
有人認為,是外國使臣的後代,看見自己的先祖立於陵前,覺得丟了面子,便想辦法誆騙百姓,讓他們毀去了石像的頭顱。
結語
對於這些說法,應該還是自然災害最為有說服力,1971年農民挖到的石刻頭像就是佐證,當然更深層次的原因,還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來驗證。
不過對於石像還有另一個問題,為何這些石像是61座呢,武則天設定61座石像有何深意,大家對此有何看法?
如果喜歡本期節目,煩請點選“關注”,既方便瀏覽往期作品,也不錯過下期分享,感謝您的支援!
[免責宣告]文章內容、圖片來源於網路,此文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絡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參考:
1.乾陵無頭石像之謎.央視網CCTV.2010-02-28
2.陝西乾陵:獨一無二的夫妻皇帝合葬陵.華商網.2015-07-16
3.六十一蕃臣像.王朝網路.201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