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感謝您的支援。為方便與您分享,可以點個“關注”哦~
他是清朝的閣老,和紀曉嵐是好朋友。傳說中,他大貪官和珅狼狽為奸,搜刮了無數的民脂民膏。
關於劉墉,坊間一直有著很多的傳聞,但其中最出名的還是他的別名——劉羅鍋。
1958年,考古隊找到了劉墉的墳冢,準備一一探究竟。
等到劉墉的棺材被開啟後,在場的專家們紛紛驚呼:野史果然不可信!
劉羅鍋的墓葬,到底與史料有什麼不同?
真實的劉墉
劉羅鍋,本名劉墉,字崇如,在山東出生,但祖籍卻是徐州碭山縣。
劉墉家境富裕,從順治朝開始,曾祖父就入朝為官,祖父和父親也在康熙乾隆兩代做官。三代做官,使他們家可以稱得上是官宦世家。
他父親便是鼎鼎大名的劉統勳,被乾隆譽為“真宰相”。在家裡人的薰陶下,劉墉從小致力於為官。他在乾隆十六年進行科舉考試,一次就考中了進士。
但他的仕途卻不像科舉那樣順利,反而幾經波折磨難。
屢遭連累
劉墉在中進士後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職,在散館擔任侍講。
為官不過四年時間,他的父親劉統勳,就因上書直諫被革職押解回京,他也受父親連累被革職。
然而沒過多久,原本生氣的乾隆又認為當時錯怪了劉統勳。於是在第二年,補授給了劉統勳刑部尚書一職。
康熙在那之後,為了安撫劉墉一家人,曾親自和劉墉談話。
告訴他為官要為百姓做事,還兩次賜詩。其中“海岱高門第,瀛洲新翰林”一句,傳播最為廣泛。
而劉墉,也確實並未辜負皇帝的期許。兢兢業業任職三年,劉墉升任為太原知府。
但好景不長,他再一次遭人連累。這次,他不僅丟了官職,甚至險些丟了性命。
這個連累他的人,就是他的下屬陽曲縣令段成功。
劉墉對段成功頗為信任,還對他有知遇之恩。誰料這個段成功卻被金錢矇蔽了雙眼,幹出了貪墨國庫銀兩的蠢事。
在遭御史彈劾后皇帝震怒,斥責劉墉御下不嚴,下令將他處斬。
但明清時期處斬都有一段等待複核的時間,也就是秋審。
在這段空檔裡,乾隆最終還是看在劉墉父親劉統勳的面子上,赦免了劉墉。
後來,劉墉被重新起用,做了江寧知府。
在任職期間他重新審判了無數冤假錯案,而劉墉在民間的好名聲就是這時候有的。百姓皆認定他是好官!
為官那些年他基本都在外放,去遍了大大小小的地方,也就是這些經歷讓他對民生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但也許是年齡到了,此後的劉墉竟然一再犯錯……
不過最後,乾隆還是任命他為體仁閣大學士。
乾隆駕崩之前,劉墉還曾參與了大貪官和珅的審查案。
劉墉不僅在政治上頗有建樹,他的書法在清朝也十分出名。
百年騙局
他與成親王、鐵保、翁方綱等三人,並稱清代四大書法家。
民間關於劉墉的各種傳言數不勝數,最出名的就是他是一個“羅鍋”,也就是駝背的人。
但實際不然,劉墉作為一個老人,駝背實際上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並不能以此作為證據。
而關於劉墉墓裡財寶無數的事情,也並不可信。
根據史料記載,劉墉一生清正廉明,從來沒有貪汙受賄這種事情發生。
他為人方正,最討厭的,就是偷奸耍滑、雞鳴狗盜之輩。而且,劉墉在任職考官期間,凡是被他發現作弊的人,他絕不會放過。
在任職湖南巡撫時,更是嚴辦貪官汙吏,是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
也許有人不服氣,認為所謂史料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所以我們用事實說話。
考古挖掘
1958年,國家考古隊來到了劉墉的老家,山東省高密市方市鄉白家莊。
劉墉作為清朝閣老,且家中世代為官,墓裡的陪葬品應該很多。
為了研究文物與歷史,決定對劉墉的墓進行挖掘研究。
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劉墉的墓地,一行人根據史料記載,找到了最有可能的地方。
當詢問了周圍居住的居民後,得知這裡的確是一位大官的埋葬地。
村民們說:
“我們幾代人住在這裡,都知道這裡出過大官,但不知道具體是誰。”
得到了肯定回答的考古隊驚喜不已,本認為很快就能將劉墉墓找出來。
可即使他們用上了當時最先進的裝備,卻仍然找不到劉墉墓。
在搜尋了很長一段時間未果後,國家考古隊在失望之下,已經準備打道回府。
就在這時,事情出現了轉機。
在這土生土長的村民們在與國家考古隊的成員聊天時,提到靠近溪流的一片樹林裡有一個衣冠冢,但是並不大。
考古隊的成員本來並不抱希望,畢竟身為清朝閣老,劉墉的墓絕對不可能很小。
但在實在找不到的情況下,考古隊只能選擇去看看,碰碰運氣。
誰料這一試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不過這個墓卻不是劉墉的,而是劉墉的妻子單氏。
根據史料記載,劉墉的墓和單氏的墓分別位於東西兩頭。
既然單氏的墓已經找到,那根據方位一定能找到劉墉的墓。
功夫不負有心人,考古隊廢了半天勁,終於找到了劉墉的墓。
本該是一件非常值得慶祝的事情,畢竟幾個月的努力沒有白費。
但是考古隊隊員的表情,卻實在不好看,這又是為什麼?
劉墉的墓在靠近河邊的小樹林裡,可能是因為靠近河邊的原因,墓裡的棺材竟已經腐爛了。
原本設想的金銀滿地的情況也並不存在,看上去這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墓。
難道里面值錢的金銀文物都被盜墓賊偷走了嗎?
但是地質學的專家表示:沒有可能!
如果盜墓賊挖了這個墳墓,那墳墓應該會倒塌或者不完整。
但實際上墳墓的狀態很好,所以不存在這樣的情況。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望著空蕩蕩的墓室,考古隊的成員們只能盡力去搜查。
此時,正研究棺材裡的屍體的專家們,卻對這座墳墓的墓主人的身份產生了強烈的疑問。
原來,這具屍體小腿骨約有75釐米長。可以說,小腿長這個長度,那主人絕對不會矮。
根據醫學專家的推測,這位墓主人在世時至少有一米九。
這就與劉羅鍋的傳言不符了!
在大家激烈地探討墓主人的真實身份時,正在搜查墓室的考古隊卻有了有了新發現。
“我們找到了一枚印章,一頂帽子,一塊笏板和一串朝珠。”
考古隊對找到的陪葬品進行了統計。
根據對這些陪葬品仔細的檢查,發現印章上刻了劉氏的字樣,朝珠笏板和帽子都是清朝官員制。
基本可以肯定,這就是劉墉的墓。
震驚眾人
劉墉的墓可以說是家徒四壁,並不像民間流傳的那樣金碧輝煌遍地財寶。
事後根據考古隊員回憶,那些官制的東西,應該是這個墓室裡最值錢的陪葬品。
墓裡也發現了劉墉本人的一些作品,其中就有關於他和紀曉嵐和珅的故事。
在研究這些作品,並與真正的史料進行對比後,專家們紛紛苦笑……
明辨是非
野史果真不可信!
劉墉既不是羅鍋也並沒有萬貫家財,他是那個時代中少見的為民辦事的好官。
由於時代原因,歷史性的人物和事件,沒有影像資料只能口口相傳,或者用文字記錄那些名人的故事。
而我們都清楚傳播所造成的誤差很大,三人成虎的事情大家都不陌生,我們無法確定那些文獻的正確性。
比如在《鐵齒銅牙紀曉嵐》播出後,很多人對和珅的印象都是矮胖挫。
但實際上,因為乾隆皇帝喜歡長得好看的人,所以能做官的人最基本都是相貌端正。
像和珅那樣被乾隆喜愛的寵臣,相貌肯定還要更好。
由此可見,電視劇對觀眾的影響是很大的。
近些年來,對不同朝代歷史的各種改編翻拍數不勝數。
在賺得盆滿缽滿之際,也希望編劇與製片人可以耐心打磨劇本,不要為了噱頭對歷史進行胡亂改編。
而在電視上播出的歷史正劇也需要進行一定程度的考證,畢竟電視劇和電影的傳播範圍很廣,很容易引導觀眾對歷史有不正確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