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1950年的時候我國曾支援朝鮮,開啟了抗美援朝的戰爭,雖然中間經歷了太多的艱難和挫折,但是結果總歸是好的,在中朝兩國的聯合努力下,成功擊退了美軍。
而戰後很多人、很多國家開始討論中國該不該抗美援朝呢?
(抗美援朝)
要知道這場戰爭明面上與中國無關,非要參與其中豈不是給自己惹麻煩,而且中國的損失也是巨大的,這樣做是不是太不值得了。
對於這個疑問,15年後的美國和34年後的英國給出了答案,那這何以見得呢?
一、朝鮮戰爭的爆發
在1950年6月,朝鮮戰爭一觸即發,朝鮮領導人金日成,此前還曾向韓國領導人李承晚表示願意“和平統一”半島的想法,但是李承晚在美國的授意下,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金日成的提議,就這樣,兩國迅速投入戰鬥中來。
(金日成)
那看到這裡很多人好奇了,既然同屬於一個半島的國家,為何不能和平解決,非要打的兩敗俱傷呢?這就不得不從朝鮮戰爭爆發前夕的世界局勢說起。
1945年8月初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進入尾聲,同年8月8日,蘇聯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朝鮮,僅僅用一天時間就橫掃日本關東軍,眼看著就要佔據朝鮮半島全境,此時的美國在一旁看的著急了,美國也想從中“分一杯羹”。
(進入朝鮮)
於是處於被動地位的美國靈機一動,臨時搞出了一條以“三八線”作為受降日本軍隊分界線的方案,說白了這所謂的“三八線”就是將整個朝鮮戰場分為南北兩大部分,緊接著美國要求南北兩方分別由蘇聯和美國來處理,這也就為美國佔領一半的朝鮮半島提供契機。
(三八線)
只不過沒想到的是,1947年3月“冷戰”開始,美蘇兩大陣營劍拔弩張,誰都想成為“世界霸主”,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可是奈何兩國實力相差不大,各有各的優勢,一時間難分高下,而反觀朝鮮半島“三八線”的存在就變得越發敏感。
(衝突加劇)
伴隨著朝鮮和韓國的衝突加劇,美國也從中搞鬼,他們巴不得雙方打起來,那樣的話美國就會出兵作戰,其目的是對蘇聯施加壓力,也是對當時整個社會陣營施壓。
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政府一直慫恿李承晚不接受調解,主戰不主和的原因,同時也為後續美國投入作戰埋下伏筆。
二、中國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等到了1950年10月,朝鮮軍隊明顯落於下風,並且被美軍打的節節敗退。
按照這樣的趨勢,要不了多久朝鮮的首都平壤也將會淪陷,在這樣的危機關頭,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迅速向我國發來電報,希望中國能夠伸出援手支援朝鮮,抗擊美國的入侵。
(平壤淪陷)
這一求救也讓當時的黨中央領導人犯了難,說實話,我國確實是想支援朝鮮,因為當時中國和朝鮮同屬於社會主義陣營,而且兩國一直保持著十分友好的外交關係,甚至中國在解放戰爭期間,朝鮮傾盡全國之力幫助中國實現解放,可以說是做的仁至義盡了。
如今朝鮮有難,面臨著滅亡的命運,中國怎麼能夠袖手旁觀?
可是要知道對方可是當時的超級大國,對此,黨中央領導人迅速召開了會議,對是否支援朝鮮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出發前往朝鮮)
當時有人持反對意見,比如林帥等人持反對意見,而理由也很多,比如中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很多事情都沒有確定下來,實在是不宜參加戰爭。
再就是中國此前經歷了多年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上的損耗都十分大,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恢復,諸多因素加起來也就致使中國也處於一種尷尬的處境。
不過最終毛主席和周總理等領導人,還是決定派兵支援朝鮮,同時主戰的彭德懷元帥擔任總司令親赴戰線,而中國選擇支援朝鮮也是有著極其重要的必要,先不說兩國交好,同屬於一個陣營,理應互幫互助。
(抗美援朝的宣傳)
單從美國的舉動和目的上中國就不得不出兵,要知道美國此舉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想要開啟在亞洲地區的缺口,此後方便更好的監控和和針對蘇聯與中國。
再就是美軍一路向北,有意直抵我國鴨綠江地區,很顯然我國要是不幫忙也難以無恙,更何況唇亡齒寒的道理我們還是懂得的,所以說抗美援朝是必然的選擇。
三、重拳出擊,彰顯大國風範
在經歷了長達3年之久的戰爭過後,最終於1953年中朝聯軍成功將美軍擊退,並且將戰線控制在“三八線”位置,美國此時也不得不簽訂《停戰協議》。
(美國簽署《停戰協議》)
而事後很多國家和外界人士,對此評價中國此舉很“愚蠢”,有的甚至質疑中國該不該抗美援朝,畢竟中國為了支援朝鮮得罪了美國這個大國,雖然戰爭勝利了,但是自身也損失慘重,實在是太不值得了。
殊不知在多年之後,中國抗美援朝的作用很好的表現出來。
在15之後,即1965年越南戰爭爆發,此次還是美國挑起的熱戰,當時的越南領導人也向中國求助,希望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越南阻擊美軍的進攻,對此黨中央領導人在予以物資和武器援助的同時,還發表宣告,警告美國不要越過中間的軍事分界線,即北緯17度線。
(三八線)
而美國也是很識趣的控制住了自己攻勢,不想和中國發生衝突,擔心中國再進行支援,那對美軍來說沒有任何好處,可見此時的中國已經具備一定的話語權和威懾力。
等到34年之後,1984年鄧小平多次與撒切爾夫人和英國其他的領導人進行協商,明確表示中國將於1997年收回香港,英國應提早做好交接準備,儘可能的把設立在香港的機構進行轉移和撤離,屆時中國將會正式接管。
(香港迴歸)
對此,即便撒切爾夫人千百般不願意,但是奈何鄧小平態度堅定,毫不退讓,再加上中國的軍事力量的提升有目共睹,總不能還施以強硬的手段,而且曾經朝鮮戰爭中中國軍隊展現出來力量和精神他們也看在眼裡,不得不忌憚中國的實力,只能按照合約來辦。
(抗美援朝)
總的來說,抗美援朝的重拳出擊打出了中國的大國風範和氣勢,也展現了中國的堅定立場,這為後續的外交發展和處理其他的國際事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