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朋友是一個瘋子,你會怎麼做?
上次寫的「暴力畫家卡拉瓦喬」大家應該還有印象吧。
很多人說,藝術家天生就是瘋子,因為他們的腦回路異於常人,所以總能創作出意想不到的題材。
而在所有的藝術家裡,梵高是公認的最瘋的一個。
他是一個割掉耳朵的人,是一個被家人嫌棄的人,是人生最後幾年在精神病院度過的人。
人們都說他是瘋子,但羊其實不願意用這個詞去稱呼他。
今天「閃閃發光的藝術家」專欄,咱們來聊聊梵高——
世人總想知道他是怎麼死的,但你不知道他是怎麼活的嗎?
Starry Starry Night,Lianne La Havas
貧窮貴公子,終生都在找回家的路
一個疑問:你是不是也覺得梵高很窮?
也許是因為當了畫家之後的人生過於苦了,以至於梵高給人的印象就是窮困潦倒被人救濟。
但真實的梵高其實是歐洲的富家貴公子。
梵高他姥爺裝訂了荷蘭憲法,被稱為是“國王的裝幀師”,他伯伯是荷蘭著名的海軍上將。
他表妹夫是當時的上流畫家;他還有一個伯伯經營著歐洲頂級畫廊。
而梵高自己家呢?
他爸爸是很出名的牧師,在當地地位尊貴且享有盛名。
因為家庭條件不凡,梵高父母對他的教育是偏精英式的,並且還有一個準則:不許和窮人玩。
但梵高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他是梵高家族整整400年來最不乖的小孩,甚至還被寫進了家族史裡。
在爸媽的眼裡,梵高非常惹人嫌,但在梵高眼裡,自己只有闖禍才會被爸媽看上一眼。
梵高是個小可憐兒。
1853年3月30號,梵高出生了,然而在1852年的3月30號,梵高的媽媽誕下了一名死去的男嬰。
在生下梵高的那年,母親安娜依然沉浸在失去兒子的悲痛中,所以並沒有對梵高有什麼關心。
甚至連文森特·梵高這個名字,其實也是為他死去的哥哥準備的。
對安娜來說,梵高只是大兒子的替代品,她一直思念死去的梵高,並不care真實的梵高。
為了讓爸媽注意自己,梵高經常做出各種各樣出格、令人厭煩的行為,但梵高越不乖,父母就煩他。
7歲的時候父母把梵高送去了學校,但梵高性格孤僻不愛說話,而且還擁有一頭紅髮(歐洲髮色審美最底層),所以沒少被欺負。
他不知道該如何與人相處,所以就逃到自然。
他很喜歡在森林裡走來走去,看藍天白雲,看花鳥魚蟲,看一切他從未感受過的風景。
梵高畫的樹好像在動,彷彿擁有無盡的生命力
梵高特別喜歡畫自然風景,肆意生長的繁花野草以及被星空照亮的夜間河岸都能讓他感受到一種少有的平靜。
世人都說梵高極端,但他卻能分明地感受四季。
他筆下的自然是溫柔靈動,五彩斑斕。
梵高曾經說他喜歡自然,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在家庭中格格不入,在大自然裡他可以忘掉那種孤獨感。
於是他走遍森林的每個角落,熱切地觀察著,聆聽著,在這裡感受蓬勃的生命。
充滿生機的向日葵是他最愛的景物
但是梵高也說過,即使是在身處美好的自然他也能感受到另外一種孤獨,彷彿無論他多麼想要融入,也依然認為自己不屬於這個世界。
他渴望被大自然撫慰,卻被更深的孤獨感包圍。
所以在梵高的很多畫作中,不管畫面多美好多有生機,角落裡也總會有一個孤零零的身影。
是誰呢?是梵高自己。
梵高最渴望的東西就是父母的愛,最想回的地方是他的家。
後來,父母看不下去梵高成天在森林裡溜達,於是把他送去了一所寄宿學校。
“那是秋天的一天,雨後溼漉漉的,上面的灰色天空倒映在水坑中,道路兩旁依稀有幾棵樹,我站在學校門口的臺階上,看著爸爸媽媽乘坐回家的馬車,那小小的黃色的馬車在長長的路上,穿過草地,消失在路的盡頭…”
這是梵高後來的信裡描述的場景。
那是所離家很遠的寄宿學校,父母把梵高送到學校後沒做過多停留,他們離開時的場景梵高直到30歲時還記得。
為了能回家,梵高比以前更加淘氣,為的就是老師能把他的家長叫來,他還不斷給家裡寫信表達思念,希望爸媽可以接自己回家。
當爸爸真的被老師叫來的時候,梵高几乎是跑著去跟他擁抱——
“我興高采烈地摟住了父親的脖子,這個時候我覺得父親好像來自於天堂。”
然而想象中的溫情一刻並沒有到來,梵高爸爸並沒有父子團聚的喜悅,反而把他送到了更遠的寄宿學校。
他在一年時間裡學完了12門課程,順利掌握了德語和英語。
那段時間裡的他不能去野外,於是他瘋狂從書本中汲取養分,小說、詩歌、散文,他樣樣不落。
可即便他成績優秀,學校也依然令他感到痛苦。
後來他終於忍不住還是逃學了,當徒步十幾個小時回到家中後,迎接他的是父母的責備與疏遠。
有人說,天才是創傷治癒的,而梵高心裡的刺就是那個他永遠回不去的家。
其實在梵高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到那輛父母離去時乘坐的黃色馬車
終其一生,父母都沒有來接梵高回家。
但在繪畫中,梵高給了自己一個家,就像他說的:我夢見了畫,然後畫下了夢。
這世界上的故事,無非都是關乎於愛罷了,藝術家也是如此。
愛情與宗教,都不能解救梵高
梵高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日子是在英國度過的,因為他在倫敦遇到了初戀尤金妮。
尤金妮是梵高房東的女兒,房東太太來自法國,獨自帶著女兒在倫敦生活,她們在家裡開了一個幼兒園。
和每天想家性情孤僻的梵高不一樣,尤金妮活潑開朗大方,性格像太陽一樣火熱,能輕易調動起梵高的情緒。
梵高很喜歡尤金妮,在尤金妮家住的那段日子他甚至不再給家裡頻繁地寫信,整個人都變得輕快了起來。
尤金妮家裡的氛圍很好,這裡充滿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母女二人還會在花園裡種花種草,房間裡還有很多蝴蝶標本。
梵高從小就熱愛自然,但爸媽卻很嫌棄這些骯髒的昆蟲,但在尤金妮家他可以自由地享受一切。
他們一起種丁香花,一起裝飾家庭,一起過聖誕節。
爸媽不讓他和窮人在一起,所以他知道他只能憑自己。
為了能讓自己和尤金妮以後的生活有保障,梵高拼命工作努力賺錢,甚至還被老闆漲了兩次工資。
那段時間的梵高過得積極努力,可以說是他人生中最健康的一段日子,他不再想東想西,只嚮往著能擁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
然而現實非常殘酷,就當梵高準備告白的時候,尤金妮跟他說:我訂婚了。
或許是因為期待太深,所以打擊也就更重,知道這個訊息的梵高離開了倫敦,過上了和從前一樣精神萎靡的生活。
他每天作畫、看書,在文藝中緩解痛苦。
在他後來的畫中我們也總能看到丁花香的痕跡。
梵高至死都沒有忘記尤金妮,他有時候會去尤金妮家的院子外偷偷看上一眼,但從未進入尤金妮的生活。
他在信裡說過:如果她願意,隨時歡迎她回到我身邊,那個位置永遠屬於她。
河岸上疾馳的馬車以及花園裡大簇的丁香花,都是梵高心裡“家”的象徵,可他們都沒有接納他。
《人生第一步》-梵高,畫的是他夢想中的家
當現實無法滿足人的需求時,那麼宗教可以是另一種救贖。
沒錯,梵高去考牧師了。
其一是爸媽希望他從事高尚的職業,其二是他想用宗教的力量去給人的心靈帶去慰藉。
梵高花了好幾多才考上牧師,被分配到一個很邊緣的小城。
這是礦區裡最貧窮的一個村子,天空是黑的,土地是黑的,河水也是黑的。
男人們終日在暗無天日的礦井裡工作,經常一天連軸轉16個小時,渾身黢黑,身體疲憊。
這裡的教堂就是個擺設,人們忙於生計根本不在意禮拜,就算是週末教堂裡也沒幾個人。
為了更瞭解當地人的生活,梵高選擇成為當地人。
他跟著一起下礦區,住茅草屋,吃簡單的食物,甚至還把自己租的房子給工人住。
一直以來梵高都沒有見過真正的窮人生活,當他深入到礦區人的生活後才發現,自己曾經信仰的教義並不能拯救人類。
信仰是什麼?
對生存艱難的人來說,它一文不值。
梵高畫了很多關於勞動者的畫。
這裡有成片成片的金色麥田,有辛苦勞作的收割者。
畫中人衣著樸素,吃著簡單、毫無營養的晚餐。
那段時間梵高自虐般地對待自己,因為他覺得自己不配擁有一絲奢侈的生活。
後來有一天,礦井爆炸了,無數工人死在了地下,整個村子充滿著血腥味和撕心裂肺的哭聲。
梵高脫下自己的牧師服開始幫助救人,他賣掉了自己的銀表,把所有的衣服都撕成了一條條幫忙包紮。
可惜死亡的人數不由梵高控制。
他又開始自虐,不吃不喝,光腳走路,把自己打得渾身是傷,他潛意識裡想把自己變成耶穌來替人間接受苦難。
然而結果呢?
教會嫌梵高不夠體面,侮辱了教會顏面,於是解僱了他。
這是梵高的至暗之日,卻也是他的覺醒之時
如果世界不夠可愛
發瘋為什麼不能是一種選擇?
什麼是覺醒?
當你意識到曾經所依賴、信奉的一切都是假象的時候。
比如家人,再比如宗教。
從被教會解僱的那一刻起梵高就開始流浪了,因為家裡人要把他抓去精神病院,所以他只能四處飄蕩。
可即便是這樣,梵高的畫也依然是溫柔的。
他畫花團錦簇
畫枝繁葉茂
畫燦爛星河
在那個不能拍出星軌的年代,他用畫筆畫下了斗轉星移
就這樣,梵高流浪了很久很久,他之後的生活基本就是靠高更和弟弟提奧的救濟。
他一心沉浸在藝術世界裡,用畫筆救贖自己。
有人看了梵高的畫後說他沒有常識,因為沒有樹是長到天上的。
梵高卻說:“我一直感覺得到,用樹木去接觸星辰,是大地的渴望,你不理解我沒有關係,因為大地會懂。”
他說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團火,但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
人們說他是割耳朵的瘋子,是心理殘缺的自殺天才,可羊卻覺得他只是一個有悲憫之心的藝術家而已。
他體恤眾生,渴望愛與平等。
而藝術家的使命本就不是向絕望屈服,而是找到一方解藥,來對抗存在的虛無。
而關於那個被割下來的耳朵,有人說是梵高瘋了,有人說是他獻給女人的禮物,還有人說它是被高更不小心割下。
其實真相如何不重要,因為當世界不夠可愛的時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也是一種解藥。
《神秘博士》裡有一集曾把梵高帶回了現代,他聽到人們在讚美他的不凡與偉大後流下了熱淚。
然而,在回到過去之後,他依然選擇了自殺。
自殺從不是一件好事,可總有些靈魂要承受苦難,即使這些苦難本可以避免。
梵高不是死於精神病和躁鬱症,他死於過於堅守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