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構成社會的人都穿著時尚,那麼毫無疑問,時尚應該與社會同步變化。從經濟環境和社會運轉來看,整個社會正在經歷劇烈的變化。不僅是表面的變化,而且引起制度本身的根本性變化。”
從多巴胺到格雷系,我大概已經記不清最近一年出現過多少流行趨勢了。但這些風格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並不是哪個造型或者單品,而是這些風格之間實在是變得太快了。
image:Lemaire
最近一位老牌設計師給了我一些靈感,讓我產生了對這些流行風格變遷的小想法,他就是Helmut Lang。
image:culturedmag.com
一提到 Helmut Lang,相信大部分人對他的印象一定都是刷蠟和潑墨牛仔褲,畢竟他的外號就是刷蠟祖師爺嘛。但在講我從他身上收穫的思考之前,我想先帶大家細品一下他的設計經歷。
image:VOGUE
20 世紀 70 年代,高階定製逐漸沒落,時裝的主戰場開始轉向成衣。到了 80 年代,成衣已經佔據主流。裝飾性時尚在當時是常態的設計語言,著名的法國設計師 Claude Montana 就是代表人物。主要體現為鮮豔的色彩、誇張的肩部造型、緊緻的腰身和令人眼花繚亂的配飾。
image:pinterest.com
不過一位“半路出家”的奧地利設計師對此卻感到厭倦。
在他眼中,這種時尚不免有些膚淺,他認為這樣的設計還停留於炫耀女性的外表。這位設計師的語氣確實也帶著不少傲氣,畢竟他將自己形容為更加重視內在的新一代設計師。在隨後的 90 年代,他帶著充滿功能性、實用性和去裝飾化的時裝系列,悄悄吹動了時裝航向的轉變。沒錯,這個設計師就是 Helmut Lang。
image:pinterest.com
Helmut Lang 手下的造型多以牛仔褲、襯衫、西裝外套等日常生活服裝為基礎,結合如軍裝夾克、防彈背心、工裝褲等軍事元素,配以簡樸的米白色、純白、黑色來突出功能感。他的設計中實用性總是最優先的,因此在 Lang 的設計中,經常會出現“現代”一詞。
image:pinterest.com
乍一看,Lang 的設計很“簡單”,但是之所以“簡單”,是因為他將其中包含的各種元素進行了提煉和濃縮,然後剔除多餘的元素。在服裝設計中,做減法往往比做加法要更有難度,需要花費更多心思才能做得精妙。
image:VOGUE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能在 Lang 的衣服上發現微妙的色彩、選材、精緻的紋理等細節,即使全身的顏色並不豐富,但觀感卻不覺單調。
<<向左滑動檢視更多
image:pinterest.com
在 Lang 的眼中,時尚不應只侷限於對外形的描繪,他對此有一些不同的追求。如果服裝自帶清晰且易於理解的設計,就可以給穿著者足夠的空間進行個性表達,這也是 Lang 喜歡進行“濃縮”式設計的原因。
他這種與當時主流時尚背道而馳的理念,其中淵源還不淺。奧地利建築師Adolf Loos是 Lang 非常崇敬的一位人物,前者活躍於 19 世紀末、20 世紀初,提倡“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裝飾”作為建築設計的理念,與當時歐洲主流的奢華裝飾風格截然相反。
image:unfold-plane.com
Adolf Loos 在 1913 年發表的論文《裝飾與罪惡》中,言辭激烈地指出:強迫工匠或建築工人在裝飾上浪費時間是一種犯罪行為。在當時引發了不少爭議和對他的攻擊。不過 Loos 在 1911 年以及 1930 年竣工的建築,在後來卻成為現代主義建築的重要參考。
image:unfold-plane.com
Adolf Loos 的言論往往會讓人認為他是一個杜絕一切裝飾的偏激之人,但如果我們觀察他手下的建築風格,又能發現並非如此:弧形線條的傢俱、大理石牆壁、花紋地毯...裝飾的存在需要建立在實用的基礎上,這才是 Loos 想表達的理念。
image:pinterest.com
Helmut Lang 受到這種理念的影響,對服裝也產生了自己的想法:現代精神首先要求的是實用性。繁複的視覺,簡單粗暴地執著於外在的搶眼,在他看來過於“吵鬧”,是不以實用為前提的不必要裝飾。而且對比起 Adolf Loos,Lang 無疑是“幸運”的那個,畢竟在 90 年代初後者已經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而 Lang 的冒頭,也間接讓一些同樣擁有反主流思想的設計師嶄露頭角,其中就有我們熟悉的Jil Sander和Miuccia Prada。
Jil Sander 1992 / 1993 | image:pinterest.com
Miu 姨在 1988 年接手 Prada 後,其同樣注重實用的設計風格卻遇冷嚴重,甚至讓 Miu 姨本人都否定了自己的設計方向。但在 Helmut Lang 讓人們真正注意到實用主義的魅力後,Prada 和 Jil Sander 等在 80 年代末便開始嘗試該風格的設計師們,逐漸被鎂光燈青睞。
Prada 1992 | image:pinterest.com
Helmut Lang 會在當初迅速受到追捧,並非空穴來風,這就不得不提到90 年代初動盪的國際局勢。1990 年 8 月,伊拉克進攻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緊隨的 1991 年,蘇聯解體,此前持續了 40 多年的美蘇對峙局勢瓦解。動亂的局勢給當時人們的價值觀帶來很大沖擊,焦慮、困惑、不安、恐懼的情緒持續散播,人們開始尋找持久、實用且具有設計感的產品。
image:pinterest.com
Lang 的設計可以說是反映了人們在 90 年代初動盪局面下的真實需求,他的風格同時也和 80 年代的繁複視覺形成強烈對比。這樣差異化巨大的風格趨勢更替,不禁讓我的頭有點癢,好像想動腦了:流行變遷的背後其實是社會狀況的對映。
我們繼續把時間線推進,90 年代中期,世界經濟雖然經歷了一波上升,但在90 年代末,發達國家的經濟再次經歷動盪,而當時正是 Miu 姨和 Jil Sander 先發後至的發力期。
<<向左滑動檢視更多
Prada 1998| image:pinterest.com
到了 00 年代,許多國家的經濟和科技開始高速發展,各種高飽和度的色彩,絲絨以及亮片材質開始流行,女生們穿起了超短牛仔褲或超短裙,男生們則鍾愛肥大廓形的衣服,人們的脖子、手腕上也開始出現層層疊疊的閃亮配飾。
image:ELLE
08 年雷曼危機後,全球經濟再度受創,人們開始追求經典和舒適的款式,最好的例子就是喬布斯腳上的美產 New Balance,時髦中產們都穿起了 Jil Sander 和 Lemaire。
image:VOGUE
在 2015 年前後,球鞋文化全球盛行,街頭品牌開始和奢侈品聯動,老牌時裝屋也開始做起了街頭感強烈的款式,旨在吸引更多年輕人市場。時裝與街頭服飾互相靠近,經過設計師重製的 Champion 能賣到原來的十倍價格,時裝品牌們也在開始研究街頭款式的“貴替”。
image:vsaleet.life
到了前兩年疫情期間全球經濟下行,老錢風、靜奢風開始被反覆提及,簡單舒適且實用的 Athflow 被重新搬出。人們又重新開始熱衷於經典款式,懂哥們開始挖掘 Archive 服裝,Helmut Lang 的許多作品也在這段時間重新受到熱烈討論。但無論是復刻、Remake 還是 Vintage,最重要的關鍵詞總離不開實穿和百搭。
image:esquirehk.com
不敢貿然說這是種規律,但我們卻能實在地看出,在這些流行風格更替輪轉的背後,多少都與大環境、與生活狀況有所關聯。
從潮流穿搭的視角來看,Helmut Lang 的作品無疑是時裝愛好者的一座大山,而結合他的設計經歷和時代背景,我覺得他更像是一枚觀察流行風格變遷的放大鏡。
image:anothermag.com
以他的設計為索引,我對這些流行風格的來去變化又有了不一樣的觀察角度,一些似乎是一夜之間火起來的潮流元素,貌似也變得有跡可循。研究設計師總能帶給我不同角度的驚喜,這大概也是我為此著迷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