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吧2月11日訊 亞洲盃決賽,東道主卡達3-1擊敗“黑馬”約旦,成功衛冕亞洲盃冠軍。
今日體壇週報記者馬德興發表了題為《亞洲足球進入無序狀態 卡達最後的狂歡?》的文章,文章寫道:
卡達如願在家門口衛冕亞洲盃冠軍,作為一箇中途接辦的東道主,卡達此番可謂出盡了風頭。拋開東道主辦賽等場外因素不談,單就競技層面而言,本場亞洲盃冠亞軍決賽未必就是本屆賽事最高水準的一場對決,而且技戰術含量也未必是最高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卡達隊雖然衛冕,但其奪冠的含金量恐怕遠無法和2019年上屆阿聯酋亞洲盃上首次奪冠時相提並論。甚至某種程度上,本屆賽事所展現出來的,讓人有一種“亞洲足球進入無序狀態”的感覺。
奪冠含金量無法相比上屆
2019年亞洲盃,卡達一路幹掉了沙特、伊拉克、韓國,半決賽4比0橫掃東道主阿聯酋,最後的決賽3比1令日本隊稱臣,歷史上第一次登上亞洲之巔。那一次,卡達隊奪冠可以說是令各界“心服口服”,不管是阿菲夫還是莫伊茲-阿里,抑或是海多斯等,表現都堪稱亞洲頂級。
但五年後,卡達一路上的對手就只是黎巴嫩、塔吉克、中國,在1/8決賽中靠著點球勉強淘汰了巴勒斯坦;1/4決賽中則是與亞洲二流隊伍烏茲別克激戰120分鐘不分勝負,以互射點球勉強過關。或許,只有半決賽對陣伊朗隊一仗算是一個真正有質量的對手。而最後的冠亞軍決賽對陣約旦隊,靠著三粒點球取勝,恐怕很難令輸球的約旦隊心服。
相比上屆7場比賽,卡達隊取勝5支排名高於自己的對手,此番僅僅只是戰勝了伊朗隊這一支排名高於自己的對手。這樣的冠軍,含金量打折恐怕是必然的。而且,作為東道主,在分組編排、賽程設計等方面,卡達不得不說在賽前是費盡了心思,讓諸多強隊提前“火拼”,從而可以讓東道主儘可能不碰或少碰強隊,以確保爭取到最好成績。當然,亞洲諸強自身在本屆賽事中的表現未達預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卡達隊。
成功進入“無模式”狀態
通常情況下,像亞洲盃這樣的洲際大賽,最終奪冠的隊伍一般都具有引領性作用,其成功的背後有很多東西值得其他球隊去學習和借鑑,不管是球場內的技戰術層面,抑或是球場外的發展之路。可是,卡達隊此番奪冠,包括與卡達隊一起聯袂上演冠亞軍決賽的約旦隊,我們似乎很難用某種模式去“套”。這其實才是最令人感到困惑的,甚至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亞洲足球的一種悲哀。
上屆阿聯酋亞洲盃,卡達隊3比1力挫日本隊第一次奪冠,給亞洲各國和地區最大的鼓舞和引領作用就是:“阿斯拜爾精英學院”修成了“正果”,注重青少年精英球員的培養是發展足球的必由之路。因為像阿菲夫、莫伊茲-阿里、巴沙姆-拉維等一大批95、96年齡段球員都是精英學院培養和打造出來的優秀球員,從2014年緬甸亞青賽上奪冠到2019年奪取亞洲盃,讓亞洲足球落後國家和地區更進一步清楚地看到:注重青少年球員培養肯定是可以“有所得”的。至於日本足球,則更不必多言了。但是,當卡達隊此番與約旦隊聯袂進行冠亞軍決賽、並第二次登上亞洲盃冠軍寶座之時,我們似乎再也找不到類似的、可以借鑑的成功經驗了。
老齡化卡達最後的狂歡?
2019年亞洲盃上,卡達隊的平均年齡為24.87歲,是當時24支參賽隊中平均年齡第四小的隊伍。而此番亞洲盃上,卡達隊的平均年齡為28.30歲,在24支參賽隊中平均年齡排正數第六位。全隊26名球員中,征戰過2022年世界盃賽的共18人,參加過上屆亞洲盃的共12人。換言之,卡達隊平均年齡趨於老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西班牙人洛佩斯在接手後為應對亞洲盃賽,甚至還召回了多名已經遠離國家隊數年的老隊員。
卡達的95/96年齡段在2014年緬甸亞青賽上獲得冠軍之後,這批球員隨即征戰了2016年U23亞洲盃,結果殺入四強,距離里約奧運會只有一步之遙;2018年在我國江蘇進行的U23亞洲盃上,小組賽中淘汰了中國隊,並最終獲得了第三名。直至以這批球員為主,卡達隊在2019年亞洲盃上問鼎冠軍。但在這之後,卡達各級青少年隊伍就再也沒有在亞洲賽場上有所作為。於是,為什麼現在的卡達國家隊呈現“老齡化”、大有“青黃不接”之意,恐怕也就非常清楚了。
當我們越發提倡“走出去”、闖蕩歐陸之時,卡達隊卻是本屆亞洲盃賽八強中唯一一支全部來自本土聯賽的隊伍,整個亞洲盃24支隊伍中,只有5支隊伍是全部由本土聯賽球員組成的,其他4隊最遠也就走到16強。如果說卡達聯賽真的很強的話,近幾個賽季亞冠聯賽除了杜海勒在2022賽季進入到亞冠八強,其他幾個賽季最多隻能進入到16強。儘管精英學院依然還存在,但卻沒有能夠再培養出優秀的好苗子;國內的聯賽情況也完全不像同為西亞的沙特或東亞的韓、日,又沒有一名留洋球員。這與我們先前印象之中的足球崛起與發展模式完全不對路。那麼,這樣一個亞洲冠軍,究竟對亞洲足球是一種怎樣的引領?
(Ja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