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四人組”這個說法,我內心的感覺就是不提米蘭的“4個10號”不太合適吧?
經典的“4個10號”是裡瓦爾多+魯伊科斯塔+西多夫+皮爾洛,這幾個人裡,巴西人和荷蘭人是2002年夏天加盟米蘭的,而葡萄牙人和義大利人是2001年就已經在球隊裡了。
在剛剛過去的2001-02賽季,魯伊科斯塔+因扎吉+舍瓦的“夢幻三叉戟”其實沒怎麼一起好好踢過球,只給大家留下些“米蘭很強”的假設命題。當時皮爾洛的定位乾脆就是魯伊科斯塔的替補。
裡瓦爾多和西多夫來了之後,順理成章先進入首發陣容的人是西多夫。關於對這個人的描述和神奇,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就為了誇他——
二十一世紀以來,國際足壇有哪些被低估的球員?
總之當時的西多夫到任何球隊,只要主教練不瞎,他都應該是當仁不讓的主力。
剩下的問題就有點難度了——裡瓦爾多就算可以暫時頂頂因扎吉的位置、球隊依然是“三個10”的情況,那皮爾洛怎麼擺呢?
安切洛蒂按自己的思路給皮爾洛“生生造出了”後腰的位置。在此之前,無論是皮爾洛自己、還是他之前的教練們,都沒有過這個想法。可世上的事情往往就是差在“敢不敢想”上,只要你敢想,才能有故事。
結果訓練場上一試兩試,包括皮爾洛和安切洛蒂自己,都知道這事兒成了——其實這個事情對米蘭來說,受損失最大的是德米·阿爾貝蒂尼。同為隊史的巨大功勳球員,下個賽季他只能匆匆離開米蘭前往西班牙了此殘生。
總之,四個10號的大致成型過程大致如此——裡瓦爾多踢上了他最喜歡的二前鋒、西多夫和魯伊科斯塔交替站在鋒線之後、皮爾洛站在後衛線之前。而這一切要發生的前提條件有2個:因扎吉受傷、阿爾貝蒂尼淡出&離開。
從這個時刻開始,米蘭的足球就進化到了一種之前沒有過的境界——這種境界可以說是安切洛蒂的、可以說是西多夫的、也可以說是皮爾洛的, 但似乎又都不盡然。作為觀眾,我見證了一種有著巨大控制力和觀賞性的足球,精確而不畏懼冒險,這種足球的活力和餘韻庇護了米蘭整整下一個10年,給米蘭人留下的印象卻足以停留終生。
對皮爾洛個人來說,這種足球甚至也影響了義大利整整10年——2004-2014,皮爾洛一直都是那個主宰者,歷史級的偉大球員。
這種足球的根基是米蘭在當時舉世無雙的強大防線——而且和後來巴薩的“傳控”足球在哲學上沒有區別,都只是對球權的無限要求,和對自我安全的掌控感——區別只不過是一個需要在前場搶、一個更多是在後場搶而已。
“四個10號”的米蘭在大概1年後,又有了一個更大的收穫就是卡卡。卡卡平替了裡瓦爾多和魯伊科斯塔兩個人的戰術價值,這樁區區800萬歐元的買賣至今都堪稱米蘭歷史上的最佳交易。不過也是從此刻起,真正“四個10號”也就並不是常態了,卡卡+皮爾洛+西多夫,仨人已經為米蘭提供了足夠強大的掌控力。
其實這裡的問題也是出現在防線上——老哥哥們又老了一歲,在後防的安全無法得到絕對保證的情況下,只能犧牲掉一個“10號”,這個時候被犧牲掉的,實際上就是魯伊科斯塔。
為什麼說西多夫優秀?這個時候必須要上雙後腰幫助防守的情況下,暗戳戳擠掉魯伊科斯塔的其實只能是他。而他卻是能提供葡萄牙人無法提供的防守與跑動覆蓋能力,是讓人心服口服的。
反正只要球隊戰力不減、榮譽依然線上,大家都並不太介意這個問題。
若干年後的2008年,小羅的加入才讓四個10號又形成了話題——卡卡+小羅+皮爾洛+西多夫,這個夢幻組合的娛樂性和觀賞性似乎是最強的。但在比賽成績方面,卻逐漸變得更加無法令人滿意。
其實還是那個原因:球隊防守的能力,實際上又進一步退化了——米蘭已經早就習慣雙後腰保衛皮爾洛、也早就習慣更加保守和穩健的“4321聖誕樹”了,所謂的“四個10號”其實相比之下,更像是煙花般的一個噱頭,證明著米蘭的時髦和有趣。
說到這裡,大概可以說句:人們總是津津樂道的“四個10號”的足球哪怕是在米蘭、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的情況下,想順利存活也並不那麼容易。可能這種“噱頭”確實比較罕見吧,尤其對義大利足球來說,大家對濾鏡也太重了。
另一方面,這種足球確實也重新整理了大家對義大利足球、整體足球、攻勢和技術型足球的認知,塑造了許多年輕人對足球的終生審美,比如我。所以說“難忘”,總是不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