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小羅
最近,我突然重溫起了中學時代特別喜歡的兩個奇幻系列作品,“地海傳奇”六部曲,以及“中土”相關的一系列作品。這麼做的原因很令人悲傷:亞馬遜根據中土世界觀改編的電視劇《力量之戒》拍得實在令人不能卒視。哪怕我閱讀中洲歷史故事的年份已久,遺忘諸多細節,也能看出這部劇從核心到外在都充滿了粗製濫造的氣質。重溫原著之後,劇中種種錯漏和曲解更是凸顯——而主創一度號稱自己只是“原作者的搬運工”,試圖把“忠於原著”當做賣點。
都是西幻,我索性把“地海傳奇”系列也一併重讀了,依然非常喜歡。它雖然也在西方奇幻中佔據重要地位,在國內名號卻遠不如“中土”響亮。在我看來,原因一部分在於原作者的謹慎,“地海”系列沒怎麼經歷過像樣的影視化。難得同意由吉卜力工作室改編,卻陰差陽錯讓不足以擔此重任的宮崎吾郎操刀。最後的成品《格得戰記》(通譯《地海傳說》)一部頂六部,和《力量之戒》糟糕得難分仲伯。
有些改編拍得讓原著粉憤怒,新觀眾迷茫
在我看來,《格得戰記》對推廣原著造成的負面打擊恐怕比《力量之戒》更甚——至少中土的若干故事此前已經因為影片“指環王”三部曲和“霍位元人”三部曲廣受歡迎;華納出品的衍生遊戲《中土世界:暗影魔多》也沒有落在平均工業水準之下,IP還一度扛住了後來各種將成未成的改編計劃,甚至年度最爛遊戲《魔戒:咕嚕》的衝擊。而《地海傳奇》現在給沒看過原著的觀眾留下的印象,只剩下吉卜力版的扁平呈現。
其實我原本對《中土世界:暗影魔多》不太感冒,沒想到全靠同行襯托……
這些改編具體有多麼不盡人意,很多資深粉絲已經寫過文章、做過影片,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在此就不贅述了。我只是覺得,這些失敗的改編暴露出了一個共同傾向:當下有一部分內容創作者,甚至一部分內容消費者,並不具備認識和傳達作品複雜核心的能力。他們只能選擇用粗暴的、簡化的、最容易理解的公式模板去處理原本旁逸斜出、龐雜深邃的原作思想圖景。
《力量之戒》中最突出的例子,是把女主角加拉德瑞爾追殺索隆的動機建立在被美劇拍爛了的“為兄復仇”這一點上,顯得人物平庸莽撞。且不說在劇中打了個醬油的哥哥實際上並不是她在中土失去的唯一一個血親(債還不一定都能算在索隆頭上),哪怕編劇怕新觀眾沒看過原作,不瞭解她的家族,也可以編個更符合她出身和野心的理由——邪惡可是在汙染她參與建造和渴望統治的疆土!她滯留中土三個紀元背後的複雜時勢、她本人的高傲(而不是沒禮貌)和遠見,這些統統不存於劇中。
加拉德瑞爾的確爬過雪山,且一些手稿版本提到她曾經在第一紀元的親族衝突中“激烈地戰鬥”,但亞馬遜劇集並未展現這些行為背後的人物核心,只是移花接木一番後流於表面地展現,以“會打架”這種最淺薄的途徑塑造所謂的“大女主”
《格得戰記》則把原作中對內心與世界本質的探尋拍成了毫無新意的少年幫助少女、拯救世界,並進行了混亂的人物關係嫁接,使得劇情讓動畫觀眾也摸不著頭腦。實際上,“地海傳奇”在結構和主旨上從來和傳統的英雄冒險之旅不同,甚至有意識地加以區別。但動畫版精準迴避了原作者用整整6部書在讀者心中種下的若干問題和答案:為什麼最有能力者最謹慎於使用力量?為什麼意中人在年輕時不曾彼此選擇,卻在暮年失去了才能與地位後終於攜手?為什麼被損毀最甚的,最後卻最為自由完滿?每一部“地海”都在溫柔地引導角色尋找哲理性的存在真義,而這些也統統不存於劇中。
吉卜力的美術質量過硬,就是在地理、習俗等細節上無法讓人聯想到地海故事所發生的群島世界
與之相對的是,有相當數量的內容消費者不斷以諸如選角“正確”之類的臉譜化、簡單化論斷去批判《力量之戒》,間接掩蓋了作品更復雜的問題:臺詞空泛、運鏡迷惑、原創劇情前後矛盾、演員未受過語言和儀態訓練等等,主創團隊還順勢逮著這種最無關緊要的批評給更多不滿的觀眾扣帽子;《格得戰記》與之相反,把原作90%的棕色人種都畫成了白人,劇情和人物塑造的拖沓混亂甚至無“正確”之鍋可甩——或者這本身就是改編者並不理解原作初衷的證明。
總之,影視化和遊戲改編自然可以對原著進行大刀闊斧的刪改,只要核心不變,原著粉絲和新觀眾仍能從中收穫類似的感動。而佳作的核心,取決於它們的複雜、深刻、反套路與不流俗。強行把它們同化進已知的商業流行文化模板,只會得到一團似是而非、平庸無聊的工業流水線產品——還不如放過這些作品,讓願意瞭解的人直接向原作者獻上時間與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