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本老牌遊戲廠商任天堂,各位小夥伴可能很快就想到馬力歐、塞爾達、寶可夢等耳熟能詳的名字,當然任天堂旗下的品牌眾多,涵蓋了多種豐富的玩法型別,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有很多名字因為各種原因逐漸淡出了玩家的視線,這其中以現實環境為原型展開故事的《地球冒險》系列,憑藉獨特的內容和豐富的玩法,在任天堂為數不多的JRPG作品中顯得格外出眾。之前的影片中我們回顧了系列初代發行過程中的傳奇經歷,本期我們就來聊聊續作《地球冒險2》(Mother 2,Earth Bound)。
1989年7月,《地球冒險》初代在FC主機發售後,在日本地區獲得廣泛好評,但由於內容稽核等原因未能在遊戲原型的北美地區發售,留下了不小的遺憾,之後經歷了測試卡帶流出、英文版ROM破解修改、GBA掌機復刻版等事件,直到2015年任天堂才推出了模擬器形式的官方英文版,算是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初代作品的成功讓玩家對續作充滿了期待,任天堂也加大了對這個系列的支援力度,一款更加出色的JRPG遊戲呼之欲出。
《地球冒險2》開發工作在初代發售後就啟動了,任天堂當時的硬體重心已將轉向全新的16位主機SFC,遊戲在功能更強大的平臺上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會,不過最初以糸井重裡為核心的團隊APE公司遇到了很多困難,整個開發週期長達5年大大超出了預想,糸井曾多次表示這個專案很有可能會失敗,不過後來隨著以天才程式設計師巖田聰為首的HAL實驗室加入,整個過程才變得順利。
兩家公司在共同開發《地球冒險2》的過程中進行了工作分配,APE主要負責遊戲設計,HAL則重點放在程式設計,由於這兩個工作室位於不同的地點,員工經常不得不經常往返工作。
糸井試圖打破傳統JRPG主世界和城鎮採用不同比例地圖的割裂設計,希望玩家能在遊戲環境中有統一風格的冒險體驗,這樣的設計理念使得《地球冒險2》中每個城鎮都經過精心設計獨一無二。另一個有意思的想法是把流行的柏青哥元素加入到遊戲中,角色受到傷害損失HP時會掉落彈珠,然而在最終成品裡還是改成了滾動計數器形式,主要是考慮到SFC在處理多個活動塊時會出現拖慢情況。
隨著開發工作的推進,遊戲的內容也變得日趨龐大,最初的設計卡帶容量只有1MB,隨後擴充到1.5MB,最終成為了3MB的大作。《地球冒險2》還設計了非常獨特的反盜版機制,遊戲過程中有幾個關鍵點會檢測是否為正版卡帶,盜版的話遊戲會進入到超難模式,敵人數量大幅增加,看到這裡小夥伴們可能會想,這不正好給硬核玩家挑戰的機會嘛,呵呵別想得太簡單,就算你克服重重困難到達最終BOSS,遊戲程序就會凍結,此時所有儲存的進度都將被永久刪除,這種有些變態的設計在遊戲史上也留下了濃厚一筆。
1994年8月27日,《地球冒險2》正式發售SFC版,這次的故事仍然圍繞著超能力和外星文明展開,玩家扮演的主角奈斯(Ness)從調查一個神秘的隕石坑開始,逐步踏上了對抗外星侵略者拯救世界的冒險旅程,這次仍然需要收集8首曲目,不過和初代內容不同。
本作的情節設定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地球上名為Eagleland的虛構國家,玩家冒險隊伍的主要角色有四人:主角奈斯喜歡棒球,球棒是他最擅長的武器,同時擁有強大的PSI精神力量,是團隊中的輔助和治療者;女孩波拉(Paula)原本和母親一起在家經營幼兒園,使用平底鍋作為武器,擁有大量強力的攻擊型PSI;神童傑夫(Jeff)是一位著名教授之子,原本在北部一所寄宿學校中讀書,幾乎可以修理任何東西,雖然不能使用任何PSI,但卻有掃描敵人的獨特能力,可以檢視其引數和弱點,多種經過改裝的槍械武器也是威力不俗;普(Poo)是來自東方之地的王子,身為武林高手的他物理攻擊和PSI都表現出色,但不擅長使用武器,並且由於東方人的原因不習慣西方食物,導致回覆量較低。
遊戲的基本玩法仍然繼承了傳統的JRPG,玩家在俯視角畫面中探索整個遊戲世界,與形形色色的NPC進行交談,獲取種類豐富的道具物品,在回合制規則下與敵人戰鬥,勝利後獲得經驗值升級並提升人物屬性。前作中備受好評的城鎮和大世界等比例切換和主視角戰鬥畫面得到保留,流程中出現的各種物品大多來自現實生活,包括溜溜球、棒球棍等都可以成為武器,角色可以攜帶14個道具,包括了隨身裝備和部分劇情強制物品,供玩家自由分配的有限,不過你可以使用類似快遞包裹的服務,讓你的妹妹翠西(Tracy)幫你保管更多的物品。
本作沒有采用當時同類作品中常見的“踩地雷”遇敵形式,敵人在畫面上直觀可見,與之接觸後即可進入戰鬥,根據雙方接觸時的方向,可能會出現玩家偷襲敵人或者被偷襲的情況,如果玩家的實力遠強於敵人,對方還可能會逃跑,實力相差懸殊時甚至會直接判定勝利。角色的生命值仍然採用了頗具特色的滾動計數器,受到傷害時會以動畫形式減少,降至0的話角色會失去知覺無法行動,需要使用物品或戰鬥結束後去醫院治療。
遊戲中還有一些有意思的細節設計,例如主要城鎮名稱是根據玩家流程進行數字排序,包括ONEtt、TWOson、THREEd、FOURside等;名為Sky Runner的發明原本叫作Sky Walker(天行者),但為了避免和《星球大戰》產生版權糾紛做了修改;開發者對於披頭士等搖滾樂的喜愛也融入到遊戲中,流程中會遇到一個NPC給玩家一道填空選擇題“披頭士樂隊的歌曲,(XXX)terday”選項是Yes和No,正確答案是Yes,指的就是《Yesterday》這首代表作,另外場景中能看到一艘非常醒目的黃色潛水艇,這也是披頭士的招牌之一《Yellow Submarine》;在英文版本中會有一個自稱Nico的女孩,邀請奈斯一起唱歌跳舞,而日文版裡這個NPC並沒有名字,這其實是負責英語本地化製作的馬庫斯林德布羅姆(Marcus Lindblom),將他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名字加入到遊戲中。
《地球冒險2》發售後受到玩家廣泛好評,在日本地區銷量達到52萬套,在1994年遊戲暢銷榜排名第10,1995年6月5日,遊戲也在北美地區發售,這也是該系列首次正式面向英語玩家,美國任天堂投入了200萬美元進行推廣宣傳,然而其廣告手段卻成了敗筆,一些略顯低俗的內容和主要面向青少年的受眾群體並不融合,部分媒體也進行了批評。最終遊戲在北美銷量只有14萬套,商業反應遠低於任天堂之前的預期,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時的美國玩家對於JRPG普遍不感興趣,直到幾年後《最終幻想7》出現,這個型別才逐漸被廣泛使用者所接受,加上主角奈斯在《任天堂明星大亂鬥》中表現出彩,《地球冒險2》在之後的移植復刻中重新引起人們關注,系列也因此在全世界範圍內擁有大量粉絲。
2005年IGN進行了“史上最佳遊戲”評選,本作名列第46位,一年之後的相同評選,名次沒有下降反而升至第33位,同年日本《FAMI通》雜誌也有同樣的評選,本作名列第37位,足以可見遊戲強大的影響力。
2003年6月20日,任天堂在GBA掌機推出了《Mother 1+2》合集移植版,其中《地球冒險2》在保留原版內容的基礎上,也進行了一些改進,受限於GBA螢幕解析度較小,原版中某些剛好一個螢幕的場景變成了卷軸顯示,畫面整體亮度也有明顯提升以適應掌機較暗的背光,不過音樂效果嚴重縮水,這也是很多GBA遊戲被人詬病的缺點。另外一些內容細節也有了變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SFC版在公園裡有個NPC曾說道蒼蠅落在食物上變得更加美味,這個有些惡搞的對話在GBA版裡變成了蒼蠅意外出現在食物上。
《地球冒險2》的發售算得上中規中矩,標準平臺加上不同地區移植,沒有像初代英文版那樣受限種種原因長期難產,也沒有像後來續作那樣幾經輾轉更換平臺險些取消,設計者的創意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展現,儘管最終銷量未達到巔峰水平,但卻收穫了大批核心粉絲,時至今日仍然有大量愛好者透過模擬器等形式重溫回顧。
我個人覺得《地球冒險》在任天堂眾多品牌中屬於非常有特色的,其經典的故事冒險玩法配合貼近現實的背景,在當前JRPG明顯復甦的環境下,仍然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如果你喜歡經典風格的JRPG,那麼本作是絕對不容錯過的,也希望未來有機會老任能夠想起這個IP,讓《地球冒險》系列繼續煥發魅力。
關注“碎碎念工坊”,傳播遊戲文化,讓遊戲不止是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