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首發於公眾號【暮妍】
圖片:相關影片截圖,侵刪
01.
晚上好,我是暮妍。
《知否》裡有很多吃飯的場景,每每看著總覺得非常具有煙火氣息,尤其是每次看明蘭腮幫子鼓鼓地吃飯,我都覺得心裡暖暖的,甚至還會有一種人間值得的滿足感。
今天重新看了祖母被下毒後,明蘭氣定神閒的吃飯狀態,我有了點新感想。
她一邊平靜地吃飯,一邊仔細向照顧祖母的女使詢問情況。劉媽媽來向她彙報引誘康姨媽進盛家的相關任務進展時,她也是非常淡定地聽著,然後精準地發現不對勁的地方,立馬採取對應措施。
看她一邊吃飯,一邊處理事情,完全一副波瀾不驚的樣子,我突然就覺得:果然,能扛事的人,都懂得要好好吃飯啊。
祖母被下毒,昏迷不醒,沒有人會比她更難受,可是她沒有隻顧著哭和怨恨,而是努力護住祖母的同時,也好好地愛護自己。
因為如果她不好好吃飯,而是整天看著躺在床上的祖母而鬱鬱寡歡,茶飯不思,那懷有身孕的她也會跟著倒下,到時候還能指望誰替祖母撐著呢?
越是艱難的時候,越得好好吃飯。好好吃飯的態度,就是她積極儲蓄能量,對待惡人的態度。
如果大家有留心觀察過,可以發現明蘭其實在任何情緒低落的時刻都能做到把好好吃飯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這絕不是因為她個人吃貨屬性導致的(有一說一,明蘭真的是個吃貨),而是她腦子足夠清楚,知道吃好喝好才是解決任何問題的大前提。
王家主心骨王老太太也曾說過,每逢大事須有定氣,事多而食少,不是長壽之相。
那時候,年近七旬的她剛經歷喪女之痛,最愛的小女兒康姨媽死於顧廷燁劍下,她帶著兒子去找太后原本是為了替女兒討公道,可太后卻暗示她要合謀陷害顧廷燁和明蘭。
她兒子一想著要參與朝政之鬥,整個人惶惶不安,而她卻非常淡定地在回家路上點了兩碗麵,若無其事地吃起來。
看著他兒子只顧著嘆氣而無心吃麵,她還能順道訓誡一句,要他吃完了才能好好辦正事。
雖然這老太太是個不討喜的反面角色,可看到她在經歷喪女之痛和馬上就要捲進朝堂風波時還能如此從容鎮定地好好吃上一碗麵,也實在是佩服。
真的是王者心態啊,難怪能一個人支撐整個王家那麼多年。
02.
好好吃飯,說起來是非常簡單樸素的一句話,可是要做到卻需要非常強大穩定的核心才行,真正能做到的人並不多。
小公爺在還不夠成熟的那階段,因為他母親不同意他娶明蘭,就選擇了用絕食的方式來對抗,最後不僅沒起到什麼效果,還把自己折磨成病殃殃的模樣。
說實話,看到小公爺為了愛情而絕食的時候,我沒有半分感動,相反,我覺得他這樣子只會和明蘭的距離越來越遠。
因為他面對困難,選擇自傷自毀來讓身邊人妥協的這種消極的處理方式,和明蘭任何時候都會積極應對困難的處理方式完全相反。
每個人處理問題的方式都能折射出與之相對應的生活態度,小公爺為愛絕食看起來很堅定,很容易讓很多人為之感動,可實際上他這是自己無能為力而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非常被動。
同時,他拿著他母親給他的生命去威脅他母親,高調任性,這不僅會讓他母親覺得心寒,還有可能會加劇她母親心裡對明蘭的偏見,認為一切麻煩都是因為明蘭才惹出來的。
明蘭心疼他的付出是真,可心裡不喜歡他那麼做也是真,所以即便明蘭也感動他的付出,在跟他分開之後,還是理智地對身邊的丹橘和小桃說了他不成,他們之間不會有結果的,她對小公爺的任何做法都沒有信心。
小公爺沒有強大穩定的核心,所以遇事就消極對待。他自己其實也明白成不了,只是承受不住失去明蘭的結果,所以用了一種捨不得放下的方式在做無謂掙扎和自我內耗而已。
其實不管他和明蘭能不能成,最應該做的都是每日三餐好好吃飯,這樣即使最後結果是不好的,也不至於把自己身體搞垮,同時也不會讓對方有過大的心理負擔,互相也都能各自繼續往前走。
說白了,好好吃飯其實就是一種不畏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不管發生任何事,不管事情最終結果如何,日子總是要繼續的,沒有一個好心態的話,怎麼走完漫長的以後呢。
小公爺和明蘭沒有走在一起,實在是太正常了,橫亙在他們之間的不止是門第問題,還有生活處事態度的不相融。
當然,好心態也不是憑空就能有的,它需要時間和閱歷的共同塑造,小公爺在經歷了一些事之後,後面也有在慢慢成長了。
03.
顧廷燁在他父親死後,因為自責,傷心鬱結病倒了,整個人非常憔悴無力。
長柏給他帶去了明蘭煮的魚粥,大概是為了表示感謝,他勉強吃了一口,還誇明蘭的手藝與眾不同。
自那之後,顧廷燁整個人就開始振作起來,直至後面所向披靡,建功立業。很多人開玩笑說那是能補腦醒神的粥,顧廷燁喝完就開啟開掛人生了。
玩笑之餘,我想如果一定要賦予那碗魚粥一個意義,那大概就是告訴我們:人生在世,碰到各種困難在所難免,但只要我們能挺住,好好吃飯,好好過日子,一切困難就都會有轉機。
最後,我還想和大家分享電視劇《四重奏》裡的一句臺詞:一邊哭一邊吃過飯的人,定能堅強地生活下去的。
是的,就算我們在遭遇變故時忍不住眼淚也沒關係,只要記得好好吃飯就好,因為每吞進去一口熱氣,最終都會化為吐出來的生活力氣和勇氣。
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