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暑假,《唐山大地震》上映。
影片釋出會上,導演馮小剛在一如以往地對他新片的票房做了預測:5億。
同時,他還勸導觀眾,《唐山大地震》並不是一部娛樂片,想看娛樂片的就不要浪費錢買票了。
現場有記者疑問,如此反向宣傳,怎樣能保證5億票房的達成?
馮小剛做了如下解答:“我拍什麼都有票房,沒辦法,誰能超得過我呢?沒有!我特別孤獨求敗。”
能說出這樣的話,除了有以往的票房成績為自己撐腰,還離不開唐山市政府6000萬的投資和全力支援,以及各縣市組織的無數場次的集體觀影來託底。
最終,《唐山大地震》收穫6.73億票房。
2023年12月底,暌違賀歲檔多年的馮小剛,帶著《非誠勿擾3》迴歸了。
儘管多巴胺配色、手機相簿風格的海報、新朋老友再聚首等宣傳手段很是奪目,卻還是無法改變這部電影“三如產品”的本性。
今天,《非誠勿擾3》已經上映一個多月了,票房也終於來到了1.000億。
為什麼要在小數點後加這麼多零?
因為,自上映以來,作為第四部標榜自己是“首部分線發行”的電影《非3》,日票房只有3天超過千萬。
進入第二週之後,每天進賬的票房只有幾十萬,甚至更少。
曾經在票房市場上呼風喚雨、孤獨求敗的馮小剛,敗了。
而造成如此局面的根本原因,只有一個字,爛。
機器人趣話
1996年,郭達、蔡明主演的小品《機器人趣話》在央視春晚演出。
這個小品在當年創造了很多流行語,比如:
“蔡明啊蔡明,你也有今天,這條腿!”
“一隻繡花鞋啊,藍色骷髏啊,綠色屍體啊!”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機器人趣話》的編劇,是馮小剛。
那時的馮小剛,還不是中國電影市場上的“孤獨求敗”,也不是春節晚會的導演。
很有可能,這個本子都是多年壓箱底的存貨。
馮小剛對機器人,有自己的理解:
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善解人意型,溫柔賢惠型,有時還會邏輯錯亂,觸發柔道七段。
可能是十幾分鐘的小品沒寫夠,又來了一個加強版。
二十多年後,《非誠勿擾3》拍了出來,編劇、導演都是馮小剛。
在給《非3》宣傳時,馮小剛說:“我弄這個電影的時候,我都忘了那事了。”
也許,馮小剛真的是忘記了那個小品。
而《非3》,更像是他心裡永遠無法消滅的那份固執。
片中的舒淇,除了身材更勝一籌之外,她演的機器人儼然就是2.0版本的蔡明。
2.0版的女機器人,功能更加豐富,也更加模擬。
超級大bug也出現了,觀眾能夠一眼就分辨出哪一個舒淇是機器人,哪一個舒淇是梁笑笑。
可是片中的秦奮卻看不出來,這,就有些沒意思了。
《非誠勿擾3》的故事,發生在2034年,距今還有10年的光景。
馮小剛對未來的幻想,還停留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那個時候的人們對於四十年後的未來世界,可以想象成影片中的樣子。
換句話說,如果在30年前,把自己關於新世紀的未來觀強加給觀眾,大抵是能被接受的。
可是現在,已經是2024年了。
十年後,仿生人形機器人能夠發展到何種程度,是否能做到以假亂真?
很顯然,馮小剛並沒有做這樣的功課。
至少,像老範這種靠對縫起家的人,是不會擁有能夠量產機器人的科技公司的。
男凝、各種性別歧視、爹味兒,也許用這些詞來形容《非3》,會有惡意揣測的嫌疑。
那麼它想表達的是什麼呢?
想要描寫老年人的愛情,有一百種方法,借殼於不太高階的未來想象,並不是好的選擇。
三版建國,未露面的郭德綱,還我鄔桑
觀瀾湖的馮小剛電影公社,終於在《芳華》之後,產出了第二部電影作品。
可這一次非常遺憾,《機器人趣話》的續集,一點都沒有趣,連範偉都不搞笑了。
網路時代,搞笑水平和造梗水平的不斷迭代升級速度,是五零後導演無法理解和企及的。
馮小剛真的盡力了,至少他自己是被逗笑了。
而連微信都不用的葛優,又談何能逗笑當今的觀眾?
葛優飾演秦奮的問題,不只是出在《非3》中,拍《非1》時,如果不是鄔桑、神父和四姐妹的從中調和,大概從那個時候就開始讓人不適了。
馮遠征的建國屬於神來之筆,廖凡的建國勉強稱得上狗尾續貂。
可看到常遠的這版建國,我的表情就像地鐵老人看手機。
德雲社裡,除了于謙,目前還是沒有人能在影視表演方面表現出任何開竅的跡象。
有人猜不出在這部續集裡,岳雲鵬和李成儒飾演的兩個角色有什麼用。
岳雲鵬演的徒弟,隨便找一個會說話的、頭圓的人就能演。
李成儒演的大導兒呢,已經達到再次被關進安康醫院的境界。
實際上,這兩個人物的所有戲份都在雜耍著有關郭德綱的梗。
郭德綱,並沒有作為新朋友露面。
“網大”都已經不屑使用的貼蹭手法,馮小剛卻用得津津有味。
虞書欣演的秘書,遠不及鞏新亮來的靈氣,還不如用AI造一個機器人秘書,也能體現未來世界的科技感不是?
當然還有關曉彤,也不確定到底有沒有關曉彤。
看完這部電影,根本記不得她演了一個什麼人物。
最讓我難以接受的,是鄔桑的出現。
《非誠勿擾1》中,鄔桑告別友人,獨自開車,莫名傷感。
伴隨著自己的歌聲,留下了男人久違的、不由自主的眼淚。
秦奮說,錢不是事,就是缺朋友,心裡覺得孤獨。
難過的離別,你希望它是一個開始;
釋懷的離別,你希望它是一個結束;
可你猜不透的是,它到底會帶給你幾多輪迴。
把中國中年男性的友情拍到這個份上,已經到頭兒了。
完全沒有必要再把鄔逸聰請過來,再弄一次有關四姐妹的空歡喜。
垃圾觀眾,非誠勿拍
馮小剛對觀眾的態度,總是能成為影視新聞的爆點。
《我不是潘金蓮》上映時,有人質疑圓形構圖會冒犯觀眾的欣賞習慣,馮小剛回應:“我對冒犯觀眾特別有興趣。”
還有著名的“垃圾觀眾理論”,多年來馮小剛一直秉承著恨鐵不成鋼的情懷去對待觀眾、要求觀眾。
有意思的是,在一次“垃圾觀眾理論”採訪的後半段,馮小剛還表達了他對觀眾的另一種比喻。
把觀眾當做難以對付的對手,尊重觀眾,而不是尊重觀眾兜裡的錢。
事實上是這樣嗎?
《非誠勿擾3》的片長118分鐘,其中有大約35分鐘是前兩部的回憶,還有5分鐘是葛優和舒淇的拜年花絮。
這一段沙發座談,場景簡單,對白俗套。
乍一看很像某某系列,仔細看,其實像極了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港產賀歲喜劇的結尾。
可別忘了,那時的港產喜劇,只會給這類鏡頭幾十秒的時間,或者放在片尾字幕。
馮小剛卻把它放在了正片,也許他覺得這是個彩蛋,實際上它只是一條不用花錢就能在網上看的vlog。
算下來,《非誠勿擾3》的實際片長只有78分鐘,這裡頭還包括了幾個植入廣告。
我完全看不出,這是何種形式的尊重觀眾。
這不是把觀眾當做對手,而是把觀眾當做下手。
而這些下手,接到的全是殘羹冷炙。
沒人願意當垃圾,沒人願意當垃圾觀眾。
片名“非誠勿擾”四個字,本來帶著馮小剛的誠意,那是他在寫第一部的劇本時想到的。
葛優的徵婚啟事末尾,需要有一個落款,他聯想到之前去寫字樓,很多公司牆上會貼一個提示謝絕推銷廣告,寫著非請勿入。
一些徵婚啟事會寫非誠莫問,所以他決定讓葛優在徵婚啟事末尾寫上非誠勿擾。
可這續集,卻完全看不到絲毫誠意。
宣傳上倒是很賣力氣,上映前夕的一檔綜藝節目裡,馮小剛包著餃子,坦言沒有導演會不在意票房。
說不在乎的,都是假話。
票房不好,馮小剛應該是有感覺的,否則也不會在片尾讓葛優和舒淇杵門子。
只是他沒有想到,觀眾真的不買帳,分線上映也真的不能把“三如電影”變得精彩。
正規的抽盲盒,在保證一定機率獲得心儀商品的情況下,其他商品也會在一個品質保證的範圍之內。
可電影只有一個版本,每一家影院,每一個觀眾開啟的所謂“盲盒”,其實都長一個樣子。
就像網購之前要看一下真實評價,如今買電影票之前,誰都會去看一下差評比例。
電影這種商品,好評是刷不出來的。
《非誠勿擾3》不可能像第一部那樣,多年之後還能品出點味道。
它只會變成以後人們在探討分線發行時的一個案例,失敗的案例。
已經領了退休證的馮小剛表示,對於一些可拍可不拍的專案,他基本上也就不拍了。
可拍可不拍,不代表可以隨意拍。
況且這隨意拍,拍得也太隨意了。
既如此,要不然,馮導,咱就別拍了。
畢竟,你不是也看到了,這盛世如你所願,垃圾觀眾已經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