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防止以後看不到我們:
請務必點選上方藍字【電影天堂】→右上角選單【···】→設為星標★
作者丨老妹兒
來源丨十點電影(ID:sdimov)
最近幾年的同性優質作品越來越多了。
不管是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月光男孩》,還是這兩年大熱《愛你,西蒙》、《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都讓不少人意識到:
同性之間的愛情,其實也是普通人之間的愛情。
而今天要介紹的這部電影,就和普通的愛情有關。
《喜歡,輕吻,快跑》
起初燃起看片慾望的,就是這張海報!
透出螢幕的親暱和笑容,簡直抓人心窩。
有一種《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般的清新。
然而等老妹兒看完全片才知道,這哪是什麼小清新啊。
海報上高甜氣息之下沒有顯露出來的,是滿屏的馬賽克......
截圖我都得小心翼翼不透露半點不和諧內容。
我挑一張最最最最最不馬賽克的給你們看看。
脫衣舞男脫衣之前.jpg
無知的老妹兒當時正在跑步機上,架著電腦。
面對隔壁朋友「我懂你」的眼神,我......
但轉念一想,其實也沒什麼好害羞的,因為畫面確實清新到讓人忽略那些羞恥。
片子的導演克里斯托夫·奧諾雷,是一個典型的法國人。
但法國人的愛情跟中國人的愛情,除了畫面大膽,似乎沒有什麼不同。
Jacques,是一個35歲、事業小有所成的巴黎作家。
有一個和女性朋友生下的孩子,一個分分合合好幾次的同性炮友。
家裡還住著因為患有艾滋病求自己收留的前男友。
感情生活豐富多彩到讓人混亂。
平時的生活不是讀書、寫劇本,就是出去約約炮。
或者和住在樓下的好友閒聊。
直到出差在外的某一天,他溜進一家電影院,一眼看到了 —— Arthur。
Arthur跟他不同,20來歲,年輕,身體清瘦卻充滿爆發力。
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所謂的小奶狗,可鹽可甜。
不過Arthur對感情坦蕩的態度,其實更像小狼狗,從來不遮遮掩掩。
對著自己的女朋友都能坦白,說自己喜歡男孩。
而他的女友也沒有生氣,反而好奇他的心路歷程。
這樣的Arthur,渾身有使不完的熱情,喜歡閱讀,總是放肆地大笑。
對充滿厭世疲憊感的Jacques來說,是求之不得的。
同樣的,Jacques身上的閱歷和學識氣質,對Arthur來說也是致命的。
兩個人像是天生一對,相遇得不早也不晚。
所以見了面,按耐不住慾望也正常。
接吻,愛撫,聊人生,駕著車子開到山頂。
直到天黑到不行,不得不各自回去。
在酒店門前,比較內斂的Jacques,拒絕了想同床的Arthur。
但Arthur怎麼可能死心:
我在附近晃一下,以防你改變心意。
一個人強勢,一個人迴避,他們的開始就像每一段感情開始時的拉鋸。
總有一方先出手,總有一方先妥協。
所以最後Arthur如願進了酒店。
這場相識因此有了羈絆。
Jacques出差結束後回到自己城市,經常能收到Arthur寄來的信件。
但他卻一直沒有回信,對感情抱有悲觀心態的Jacques,不敢輕易地開始一段感情。
直到抵不過內心的衝動,在某個有陽光的午後,給Arthur打了一個又長、又眷戀的電話。
兩人談論愛情,談論文學,談論現在Arthur家裡的那個男孩子是不是金髮。
談論各種文學中詞語代表人的型別。
“美心”,代表不實幻想。 “錯金髮男”,則是意外之喜。 “惠特曼”,是人盡可夫。 “凡德爾公園”,是對別人而言不完美,卻完全契合自己的那一類。
貼著電話耳鬢廝磨。
上一刻還隔著長長的電磁波,下一刻卻彷彿面對面般,一個枕著戀人的大腿,一個望著愛人的雙眸。
愛意是忍不了的,所以戀人們總是喜歡打電話。
不斷地用言語誘惑彼此,絮絮叨叨、談天說地。
甚至有些話都認真到要寫上筆記。
Arthur問Jacques:
那我是你的什麼呢?
Jacques說:絕對是惠特曼(人盡可夫)。
Arthur不高興了,Jacques卻有點開心。
此時的他似乎確定了自己的心意。
他喜歡這樣會向自己抱怨和生氣的Arthur,迫不及待想飛奔而去,去那個城市見他。
他真的這樣做了,帶著滿臉笑容。
可是在等紅綠燈的那個間隙,被快樂掩蓋住的痛苦又浮現上來。
他愛上了Arthur,卻不能沉迷。
因為在回來的這段時間裡,他似乎生病了。
在出差回來後的某一天,他染上了艾滋。
逃離後的Jacques,進了醫院檢查治療。
本想獨自一人醫治,卻沒想到Arthur為了見他突然來到巴黎。
是不是愛上一個人的時候,總會奮不顧身想飛奔到對方的城市去?
只為隔著人海短短地見一面?
可生病的Jacques不敢見,只能躲在樓下的朋友家裡。
但是他又忍不住跟著Arthur出門,躲在他背後一路跟隨,像電影院的Arthur躲在他背後走走停停的夜晚。
他本可以忍受黑暗,一個人掙扎著死,可他遇到了他的陽光。
所以才會在看到難過的Arthur時,忍不住靠近,忍不住向他訴說愛意:
我想:你是我最後一個“凡德爾公園”。
我想,你是我最後一個,最契合我靈魂的愛人。
可Jacques又不得不逃離,他告訴Arthur自己只會獨處,希望Arthur能知難而退:
我什麼都不能給你。 我不知道如何跟別人相處,我只知道獨處。
但Arthur不怕難,反而心疼他的孤獨:
你不需要假裝自己已經死了。 我來保護你的孤獨。
這種心疼在得知Jacques患病後,也沒有絲毫減退。
我對你沒有一般想法,只有特殊想法。
Arthur的無所畏懼,來自於他對Jacques的愛。
愛是憋不住的,就像噴嚏一樣。
兩人的愛又如此柔軟,如此堅強。
所以在電影的最後一段裡,滿螢幕都是裝不住的的溫存,和少年人美好的裸體。
在路上:
住院時:
以及詭異的,和Jacques朋友的三人同床而枕聊天時:
法國人的愛情實在跟我們太不一樣。
他們對性大大方方,對愛毫不避諱,坦誠到讓人心慌。
而我們卻喜歡用「承諾」、用「唯一」去評判一段感情的時效性。
我原本也如此堅定不移。
直到看了這部電影,我才發現那些發自心底的喜歡、真誠和毫無保留,即使沒有承諾和結局,似乎也不是沒有意義。
沒有承諾永恆的愛並沒有比承諾一輩子的感情低階,這又不難懂。
同樣的,同性之愛並沒有比異性之愛低階,這也不難懂。
但它又不只是愛情故事那麼簡單。
這段愛情是在90年代「抗艾」背景下的產生的,所以有著無法避免的殘酷。
當時的HIV(艾滋病)肆虐,屬於必死的不治之症。
由於醫療資訊的不透明,不少人還和現在的人一樣認為,艾滋病只是同性戀疾病。
他們遭受譴責,不斷被妖魔化,被視為罪惡的源泉。
防護措施的不到位,科普資訊的不及時,讓不少人死去,或失去摯愛。
這是不可迴避的話題,導演也沒打算迴避。
因為Jacques的前男友馬可,就死於艾滋病。
馬可死前孱弱、孤獨,拖累於朋友。
只有Jacques,艱難地陪他度過了人生最後的一段時光。
所以Jacques才會在知道自己得病時如此躊躇,他知道病魔對人性的摧毀是無底線的。
他不想讓Arthur的愛情,像自己的一樣,被黑暗包裹。
逃離這段愛情,和放棄自己的生命,似乎是最正確的選擇。
這場死亡沒有實感,倉惶而無力,就像他們倆的愛情一樣。
如果等待死亡的過程,註定會連你愛人一起摧毀,那到底要放手獨自一人走,還是苟活下去彼此折磨?
沒有人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像Jacques也不知道,Arthur丟棄掉原本的生活、朋友,奮不顧身一人來到巴黎。
來到他的城市,想要在這裡紮根下去。
臨行前,Arthur給他打了一通電話,想告訴他,他會像他承諾的那樣,擁抱他的痛苦,撫平他的孤獨。
可電話沒有打通。
但Arthur擅長等待,就像酒店那天的夜晚:
我會在電話亭停留一陣子,你可以打電話給我。 我愛你,老頭。
然後他坐在欄杆上,在這漆黑寂靜的月光裡等著,守在電話機旁,等著戀人回話。
就像千千萬萬愛情中相戀的靈魂一樣。
只是讓人悲傷的是,這個電話,再也不會響起......
因為公眾號推送機制的變革,現在沒有星標的賬號,很容易被錯過推送,所以如果喜歡【電影天堂】的文章,拜託你一定一定別忘記★星標★
點開公眾號名片,點選右上角“…”再點選“設為星標”即可,謝謝大家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歡迎分點贊在看三連,支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