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古裝劇明顯落魄了。
我們已經很久沒有出過像《少年包青天》、《大明宮詞》這樣有意思、不雷同的古裝好劇了。
好在,央視出手了,推出了一部讓人眼前一亮的古裝大劇——《大唐狄公案》。
看劇名,應該已經有人猜到了,這是一部講述狄仁傑探案的故事。
狄仁傑的故事,從梁冠華版的《神探狄仁傑》到徐克的系列電影,觀眾永遠會被中國古代探案故事所吸引。
央視出品+狄仁傑題材,《大唐狄公案》怎能不穩?
以前黃金檔結束後,各大衛視就迎來了關機潮,次黃金檔的劇收視率都是高開低走,一路下滑。但同為次黃金檔,《大唐狄公案》的收視率卻一飛沖天,最終拿下同時段第一,表現相當亮眼。
看完後,番茄君已經深感此劇的魅力,發現這部劇是越播越精彩,我斷言:它一定會火遍全國。
一、起調:狄仁傑初登場,展現神探潛質
《大唐狄公案》並非單指一起案件,而是由九件大案組成,案件之間彼此關聯、最終引出一樁大陰謀。
整部劇的格局很大,但導演卻來了一招由淺入深。
第一集,並沒有馬上安排大案,而是透過一起蠅頭小案為大家介紹本劇的主人公——狄仁傑(週一圍 飾)。
狄仁傑因父親死於鬥爭之下而對入世為官興致缺缺,外出遊歷歸來後並不忙著科考,而是住在魚龍混雜的客棧裡把酒問青天,完全是一副放浪形骸的模樣。
某一日,客棧裡突然闖入一群官兵,說有一顆珍貴的明珠失竊,他們抓住了和盜賊約定好進行交易的買家,得知盜賊就藏在此客棧中,卻不知其人何面目。
正是科考時,客棧裡的住客來自天南地北,想要從中找到一個不知面目的竊賊,宛如大海撈針,談何容易。
眼看官兵們要用鐵血手腕無差別對待所有無辜的人,一直冷眼旁觀的狄仁傑終於忍不住出手。
他找掌櫃要來了住客的花名冊,根據冊子上的名字逐一對號入座,把上面每一個人的身份、來京城的目的、最近幾天的蹤跡一一道明,排除了他們作案的可能。
最終,狄仁傑揪出了一個混跡其中的生面孔,並且根據回憶,發現此人進入客棧後對手中的算盤尤為重視,懷疑他將明珠藏於算盤之中。
不料對算珠逐一檢查後卻並無收穫,但狄仁傑並未放棄,他細細地回憶此人進入客棧後的一舉一動,而後猛地走向櫃檯,拿起掌櫃的算盤擦拭,一顆刷了漆的明珠重見天日。
原來此人早已留有後手,為了躲避官兵的搜查,將自己的算盤和掌櫃的算盤偷樑換柱,只可惜他還是栽在了狄仁傑的手中。
案件雖小,但節奏緊湊,甚至在識破竊賊的算盤後還有掉包戲碼這樣的反轉,不僅讓人看到了狄仁傑敏銳的洞察力,同時也向觀眾釋放了一個訊號:這部劇絕不是看了開頭就能知道結尾的那種無聊劇集。
二、高潮:螳螂捕蟬、鳳凰在後
用一集做了鋪墊之後,劇情馬不停蹄地進入了主線。剛剛遊歷回來的狄仁傑立馬聽說了,離奇事件。
京城裡有一棵象徵鳳凰的梧桐樹被燒,同時皇后的鳳印也不知所蹤。兩件事情同時發生,目標明顯,劍指武后。
萬萬沒想到,狄仁傑很快就深陷其中。
一日,他和昔日同窗外出喝酒敘舊,卻被一陣歌聲引到了一家歇業不接客的酒肆。
老闆娘本不欲招待二人,在門口與兩人周旋,卻在看到滿大街巡查的官兵靠近酒肆時改了主意、匆匆將二人迎進門,而後徹底關門謝客。
酒過三巡,狄仁傑接連遇到了怪事。
兩人喝不慣葡萄酒,同窗就取出了自己的酒壺想用白酒代替,卻意外發現酒壺漏酒。
同窗想趁著酒全部漏掉前一飲而盡,才喝一口又猛地吐掉,因為這酒味如黃蓮,苦不堪言。
但酒醉中的同窗卻沒把此事當回事,只以為是自己前幾天吃了黃蓮把藥粉沾壺嘴上了。
兩人喝到酒酣耳熱,狄仁傑去如廁的路上,又隱約看到了老闆娘從一間暗室走出,身後還有一神秘女子,但當狄仁傑上前詢問時,老闆娘又以他眼花為由搪塞了過去。
而當狄仁傑如廁歸來,等待他的卻是一場大火,而已經喝得腿軟的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同窗葬身火海。
為了不讓同窗枉死,狄仁傑一定要將這場大火查個水落石出。
結果他發現這場大火併不簡單,大門被人從外頭鎖緊,不讓裡面的人逃生,而且死者中有一人是私逃出宮的皇后宮中的宮女,正是狄仁傑在密室門口看到的那位,她的職責就是看守鳳印。
然而這場火災尚未查明,又發生了一起火災,死者是幫皇后看守她親自養的蠶的幾個農戶。
從丟封印、到梧桐樹、宮女、蠶農皆遭火災,每一件都和皇后身邊的人有關,京城裡都在傳言是皇后干政,惹怒了上天。
但狄仁傑卻覺得這並非天意,而是人為。在聽了老師魏無疾(張嘉益 飾)對京城內武后和長孫卿兩股的鬥爭後,他更加認定一切都是長孫卿(張晞臨 飾)為了陷害皇后所為。
然而就在他以為自己已經接觸到真相時,意外地發現魏無疾放在書房的酒罈裡藏著遇空氣即燃的㷋石。
電光火石間,他想到了同窗發苦的酒、以及火場裡發現的那半段皮繩,仔細比對後他發現竟然和魏無疾用來綁書的皮繩一模一樣。之後他又翻找出魏無忌批判武后的批註。
原來真正的幕後推手並不是長孫卿,而是他的老師,隱藏的反武派的魏無疾。
魏無疾本意是讓弟子帶著裝著㷋石的破酒壺去參加科考,這樣在考到一半時,酒剛好漏完,㷋石會在考場中自燃,破壞這場由皇后主導的考試。
結果考場新政不允許帶容器入內,酒壺被暫時沒收,且倒放在籃子裡,導致壺裡的酒沒有按時漏完,反而一直等到考完後二人去飲酒時才自燃,這才導致了酒肆裡的那場大火。
沒想到陰差陽錯地正好燒到了皇后女官的藏身之所,於是魏無疾將計就計,將酒肆門堵死。
事情敗露,魏無疾為了進一步陷害皇后,不惜引火自燃,製造第四場天火假象。就在此時,出現了一名黑衣人,將狄仁傑引至一個神秘之處。在此處等待他的,竟是武后。
狄仁傑探查天火案的動靜已經引起了武后的注意,決定將他收為己用,因此她向狄仁傑坦白了一切,原來狄仁傑又錯了。
真正的幕後推手也不是魏無疾,酒肆的火確實是他放的,但前幾場火災,卻都是皇后自己的手筆,甚至鳳印都是她自己藏起來的。
皇后這麼做的目的是使一招釜底抽薪。
讓長孫卿借題發揮將自己踩在腳下,而後絕地反擊,在長孫卿最得勢的時候,將封印藏在佛塔的燭臺中,等蠟燭燃盡,鳳印顯現,彰顯自己的大勢所歸,徹底打壓長孫卿一派的勢頭。
僅四集,兇手就從明面上的長孫卿變成了渾水摸魚的魏無疾,而後又成了運籌帷幄的武后,劇情跌宕起伏、反轉不斷,著實是讓觀眾費了好一番腦子。
三、餘韻:實力派演古裝有質感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很多人都覺得演古裝劇不需要演技,只要靠角色的人設和華麗的裝造就能糊弄觀眾,劉宇寧在他的直播裡就說過類似的話。
正是因為這種偷懶心理,導致如今的古裝劇充斥著一群擠眉弄眼、演技屬實沒法看的演員。
但《大唐狄公案》裡的一眾實力派,為古裝劇撥亂反正了。
大家對狄仁傑的印象更多的是停留在梁冠華的那個版本,中年狄仁傑老神在在,挺著個大肚子,一臉正氣,非常符合大家對正派人物的想象。
因為梁冠華版本太深入人心,所以番茄君一開始忍不住為週一圍捏一把汗,但事實證明完全是瞎操心。週一圍另闢蹊徑,飾演了一個另類的青年狄仁傑。
週一圍版的狄仁傑,沒有梁冠華版那麼老辣,有種初出茅廬的感覺,會讓人感覺到他在案子裡的迷茫,所以在封印案中才會被各方勢力牽著鼻子走。
既要演出神探的敏銳,又要演出年輕人的青澀並不容易,但週一圍做到了。
第一集裡客棧的明珠案,讓人看到了狄仁傑的機敏,他在給眾人排除嫌疑時,有著年輕人特有的驕傲和輕狂。
但在發現酒肆縱火案的真兇是魏無疾時,週一圍沒有說話,而是用了一個眼神來表達自己的恍然大悟和不可置信。
週一圍靈動的演技,讓狄仁傑這個人物非常的飽滿。
從“自以為是”到“自知不足”,讓人看到了人物的成長,他接住了演技老辣的張嘉益的戲。
在劇中,一直到真相揭曉前,番茄君都沒懷疑過張嘉益,因為他真的表現得正氣凜然,怎麼看都是良師益友。
但當事情敗露,看著他憤怒、瘋狂的樣子,我才恍然大悟,發現其實張嘉益在之前的表演裡已經給觀眾露了馬腳。
比如他每次說起武后,都會眉頭緊鎖,顯出略微的不耐煩,已經暗示了他對武后的態度。
還有他在得知最親近的學生葬身火海後,雖然言辭裡都是對學生的悼念,但神情並沒有太憂傷,因為學生不過是他的一枚棋子。
還有最後自燃的那場戲,張嘉益臉上的那種瘋狂,一看就是已失去了理智,所以能做出自燃的行為也並不令人意外。
不得不說,張嘉益的演技實在是棒,亦正亦邪把觀眾騙得團團轉。
劇裡還有一個令人意外的演員,就是鍾楚曦。
鍾楚曦很少演古裝,而且她的氣質偏外向,一向是演大大咧咧的角色,讓她來演心機深沉的武后,真的可行嗎?
但看完劇後,番茄君覺得她的表演是在及格線上的。
坐在後位上時,一身華麗宮裝的她確實有睥睨天下的氣勢。
而一身男裝私下會見狄仁傑時,她雖然身材嬌小,但氣勢上卻絲毫不輸,一舉一動都帶著上位者的凌厲氣勢,和狄仁傑講話也像在提點後輩。
最後和長孫卿的正面交鋒,更是把武后的心機、穩得住演繹得入木三分,彷彿這場遊戲的贏家註定會是她。
幾位實力派演員的表演,讓整部劇的質感有很大的提升,不會讓人覺得古裝劇是小孩過家家,而是有厚度、耐人琢磨和回味的。
四、繞樑:古裝劇的春天要來了
應該說,《大唐狄公案》的播出,讓人看到了古裝劇有更好的開啟方式。
令人欣喜的是,《大唐狄公案》不會成為一枝獨秀的存在,因為有越來越多的嚴肅古裝正在開拍。
張頌文和白百何正在攜手拍攝《清明上河圖密碼》。
鄭曉龍繼《甄嬛傳》、《羋月傳》之後,時隔多年再次接觸古裝題材,找來了肖戰出演《藏海傳》,且表示會將現實主義進行到底。
這些古裝劇有別於爛大街的仙俠古偶,一定會掀起一場重大變革,讓我們拭目以待。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陽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