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24年的春晚,有多少人像我一樣,期待的小品,只看了幾眼就迫不及待想換臺,實在是看不下去。這真是應了那句話,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期待沈騰的小品,沒看出小品到底演了啥,包袱也不多,說實話挺失望的。而且似乎還沒演完就切了畫面,也不知道是時間不夠了,還是那樣安排的。
如果給沈騰的小品打分的話,最多打50分,將將及格。
再說一下另一個小品《那能一樣嗎》。這個小品如果讓我打分,說實話,如果能打負分的話,我能給它打負數。
在那裡尬演,憑什麼?
憑什麼這樣的節目都能選上?
太尷尬了!
這哪裡是專業人士幹出的事?
全程尬演,唯一能符合標準的是,真的是在“演”小品。表演痕跡太深了,一點也不自然。我估計他們在臺上都覺得尷尬吧?
而該小品的主角蔣詩萌,竟然還是英國籍。
難道是我們國家沒有小品演員了?
如果說他演的好,能深入人心也就罷了,演成這樣,咱也不知道她是如何透過層層篩選進入大名單的。
難道是咱眼光不行?
但作品不就是演給人民群眾看的嗎?
你不能自以為是脫離群眾啊!
我查了一下她的履歷,1989年出生於遼寧瀋陽,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不過後來還沒出名的時候,便入了英國籍。
作為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除了今年的春晚,她之前也是三次上過春晚。
她於2014年首次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
2018年再次登上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
2020年第三次登上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
算上2014年的春晚,她已經是四次登臺春節聯歡晚會了。
但說實話,2024年她表演的小品《那能一樣嗎》無聊至極,誇張的表演毫無笑點,自己卻笑的前仰後合。不知道她在臺上感不感覺到尷尬,但坐在電視機前的我,作為觀眾來說,都覺得尷尬無比。
春晚結束後,或許她也沒想到,關於自己演的這個小品,話題熱議,但不是因為演的好,反而恰恰相反。不知道,看到網友的點評後,她尷不尷尬?
還有,可能導演更多的是想小品的深度,畢竟這個時候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教育”人,所以包袱有的時候不響,但說實話,作為一名專業的演員,演小品能演成這樣,全程給人一種演的感覺,一點也不自然,這是讓人難以理解了。
這是她的個人風格,還是水平不夠?
今天白天我還和爸爸說,別看京劇受眾面小,但說實話,京劇這麼多年了,表演還是非常專業的。
我爸說:“我就挺喜歡看京劇的。”
其實那時我想說:“我如今也更喜歡看京劇了,看到那些小鮮肉就覺得反胃。”
我們看一下網友的評論!
網友點評幾乎一致
針對該小品的評論,我大概查了一下,差評太多了。因此可以說,我對該小品的看法和大部分人的觀點差不多。
實話實說,能將該小品全程看下來的,我佩服。[贊]
自從趙本山離開春晚這個舞臺後,小品這個類目就每況愈下。本來還期待沈騰能給大家帶來驚喜,現在看來也是黥驢技窮了。
結語:作為專業演員,能登上春晚不容易,既然被選上了,那就請拿出你們的高水平,不要在那裡自嗨,嗚嗚喳喳的,太不自然。浪費了你們的時間,更浪費了我們的時間。
而我始終覺得,無論是演小品還是演戲,最高境界就是讓人看不出來在“演”。
您說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