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劇裡,軍人形象總要是油頭粉面、光鮮亮麗的嗎?最近電視劇《西北歲月》一經播出,靳東一改往日“精英人設”,讓觀眾看到了一個真正“吃土”的軍人。這就跟之前某些歷史劇中,年輕偶像的表現形成了鮮明對比。這類年輕演員雖說都是一線小生,流量和熱度都是頂格兒的,可一到劇裡,不少人卻像個“誤入戰場的時尚博主”,臉上精緻妝容,一絲不苟的髮型,軍服倒是穿著,眼神卻全在意外形,哪來的鐵骨錚錚、浴血奮戰?這讓觀眾一邊吐槽一邊搖頭,演技差也就算了,連劇作都不符合歷史環境,觀眾能買賬嗎?事實證明,買不了。
這還不只是觀眾不買賬,連有關部門都看不下去了。新《亮劍》中的部分角色,硬是把軍人演成了雜誌模特,滿身的“偶像包袱”,結果不但沒能留住粉絲,還惹得觀眾集體抗議。劇組看著叫好不叫座的播放量,再看看滿屏差評和下架的命運,估計心裡也不得勁兒。這現象根源在於這些年輕演員害怕“毀形象”,硬生生把自己侷限在了“美顏濾鏡”裡,以為這樣就能迎合觀眾,殊不知真正讓人感動的演技,恰恰是在不顧形象、敢於投入角色的真實演繹中展現出來的。演一個在炮火中行走的軍人,不是照著鏡子打粉底,而是去把自己擲進角色的痛苦和磨難裡——臉上的汗水泥土,眼裡的堅韌不屈,才是最能打動人的“妝容”。
就拿靳東在《西北歲月》裡的表現來說吧,他演的軍人形象看著是真“糙”,沒有一個毛孔是平整的,衣服上都是塵土汗水。可是,這樣的他才有代入感,不是一腔腔喊口號,而是面對惡劣環境,流露出一種沉穩、堅定的神情。觀眾一下子就信了:這是個真正歷盡艱難的軍人,而不是哪個明星藝人。劇中那股子“西北風”撲面而來,彷彿每一幀都在提醒我們,那個年代的艱辛和戰士的韌性。靳東敢於“毀掉”自己精緻的外形,把真實帶到鏡頭前,讓觀眾看到了那個時代的軍人是什麼樣的,既不賣慘,也不矯情。這才是觀眾喜歡的,想看的,是他們願意支援的。
為什麼年代劇要講究“真實”呢?因為年代劇本來就是給人追憶和緬懷的,你既然扛著歷史的旗幟,就得讓觀眾看到那個年代的酸甜苦辣,而不是把它演成一場時裝秀。所以,年輕偶像們,如果真的想挑戰這類角色,不如先把偶像包袱放一放。一個軍人角色,本該是揹負歷史與信仰的,應該展現出最樸實的真誠,而不是用造型遮掩的虛浮。誰說軍人不能帥?可那份帥絕不是靠顏值,而是角色的“精神骨骼”撐起來的。
如今觀眾越來越挑剔,他們想要的是演員和角色的雙重真實——不是看幾個表面動作,不是刷粉絲濾鏡,而是感受到那個角色的靈魂。希望未來有更多像靳東這樣的演員,敢於“糙”出真誠,把角色當成角色,把歷史當成歷史。最後小編想問:拍年代劇,觀眾要的是偶像劇的美顏,還是歷史劇的真實?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