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候,譚凱的新劇《時光正好》,迎來大結局。
在這部劇中,譚凱飾演的周耀,雖不是主角,但盡顯中年男性的魅力。
他不僅在劇中活成了觀眾心中的理想型,還被網友戲稱,是個“一笑傾城,群芳失色”的專業鑽石王老五。
說實話,這樣的角色不是譚凱第一次駕馭,但得益於譚凱的一次次用心雕琢,使得每一個角色各有特色。
都說慢功出細活,而譚凱的人生,亦如他在微薄中寫的那樣:人生緩緩,自有答案。
在大家的印象中,譚凱和一樣,長著一張有錢人的臉,應該生在羅馬,贏在起點。
其實他既不是富家子弟,也不是科班出身的從藝人員,他能從一個上班族變成知名演員,全因一次叛逆的決定。
1972年,譚凱出生在山東青島,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掙著微薄的薪水,家中的日子捉襟見肘。
隨著妹妹的到來,父母爭吵成了家常便飯。
吵得最激烈的時候,父母把家裡能摔的東西都摔了,也摔完了最後的情分,最終以離婚收場。
離婚後,母親一個人上班,還要帶兩孩子,迫於生活的壓力,母親不得已把小譚凱放在外公外婆家。
譚凱外公是個手藝人,那些原料在他的巧手下,變成一件件十分精美的傢俱農具。
受外公影響,譚凱也喜歡上了雕刻。
這段特殊的童年經歷,不僅慢慢療愈了父母離婚帶來的傷痛,還成了他的藝術啟蒙課。
中考時因為偏科,譚凱沒能如願進入二中,但因為畫畫好,被調撥到了青島六中的美術班。
初到美術班,他的畫作經常被老師批評。
但他咬牙堅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慢慢成了美術班的翹楚,畫作被學校收藏。
高考時,譚凱的老師認為他的畫風很適合考中戲舞美專業,於是譚凱聽話照做,沒想到命運卻和他開起了玩笑,臨場發揮不好,錯失良機。
短暫失落後,譚凱很快振作起來,收拾行囊回青島繼續備考。
為了不增加母親的負擔,他在青島的海邊支起畫攤,靠畫人物肖像掙復考的錢。
功夫不負苦心人,第二年他如願考進了中戲。
進入中戲後,為了鍛鍊自己,也為了多掙錢補貼家用,譚凱經常在外面接活,做舞美、晚會、MTV。
很快他成為同學中的有錢人,可這讓欣賞他的老師十分失望。
但譚凱的不務正業,卻給自己帶來契機,同學們還在為工作發愁時,他早早就簽好一家廣告公司,公司還幫他解決了北京戶口。
要知道在當時留京是件很難的事,外地學生留在北京更難。
而譚凱每個月拿著上萬的月薪,不再為生計發愁,這讓他如釋重負,享受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不過由於工作需要應酬,又沒有生活壓力,短短五年時間譚凱的體重瘋狂飆升。
有一天宿醉醒來,看著鏡中肥胖的自己,譚凱有些恍惚,這時樓下發廊裡傳來蘇芮的歌聲:“跟著感覺走,抓住夢的手。”那一瞬間,譚凱的眼淚唰的流了下來。
他開始反思,發現現在的生活並不是自己想要的,果斷辭職。
譚凱一邊減肥,一邊積極尋找新工作,很快機會又一次垂青於他。
一次,他送哥們去拍戲,劇組導演看中了譚凱,覺得他形象好,臨時給他也安排了一個角色。
沒想到這次無心之舉,讓譚凱糊里糊塗地踏進了新行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對於不是科班出生,30歲開始演戲的譚凱來說,第一場哭戲讓他記憶尤深。
劇裡他的戰友死了,他需要用眼淚來演繹戰友情深。
演戰友的人是他的哥們,兩個人平時擠兌慣了,如今冷不丁讓他對著裝死的老友痛哭,譚凱即便在腦子裡把平生的倒黴事都回想了個遍,也哭不出來。
導演說:“演員就得有演員的樣,必須哭。”
看到噴到哥們臉上的吐沫星子,那一刻,乾嚎的譚凱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原來自己並不適合演戲。
可既然選好了路,那就對自己的選擇拼盡全力。
憑藉長相上的優勢和刻苦用功,譚凱並不缺戲拍,可幾年下來,他演的大部分角色都是配角,大家看著他臉熟,轉眼就又把他給忘了。
真正讓譚凱在影視圈嶄露頭角的,還是2009年和胡歌合作的《神話》。
譚凱飾演的西楚霸王項羽,不僅在戰場上所向披靡,更是對愛情忠貞不渝,他的每一次出場都自帶王者氣息。
面對戰爭,他勇猛無畏;面對愛人虞姬,眼裡又滿是柔情蜜意,尤其那句:“今日,我雖死,卻還是西楚霸王!”即便現在回想起來,仍然震懾心靈。
項羽雖死,譚凱卻用演技讓他的硬漢形象在人們心裡具象化。
《神話》之後,譚凱的演繹事業迎來了春天,後面的多部劇中,哪怕不是主角,他都能夠憑藉精湛的演技征服觀眾的心。
2011年,《中國遠征軍》上映,譚凱在劇中一人分飾兩角,演了一對日本雙胞胎兄弟,哥哥橋本隆太郎勇猛強壯,弟弟橋本兵太郎瘦弱斯文。
剛接到劇本時,譚凱很是排斥,可看過劇本後,他覺得角色有挑戰性便答應了下來。
他說:“演員就像流浪歌手,是類似漂泊的生活,但我喜歡漂泊不定。”
憑藉著這股子敬業精神,譚凱演活了這兩個日本人,以至於很多年後,還有觀眾誤解他是日本人。
2014年《何以笙簫默》上映,很快成了年度級大爆款。譚凱在裡面飾演的是男配應暉,僅憑一個深情眼神,吸睛無數。
十年過去了,應暉仍然熱度不減當年,很多短影片博主紛紛出鏡,效仿應暉那回眸一視。
更有網友去譚凱抖音喊話:“這一幕實在是太經典了,我忍不住又去把劇重刷了一遍。”
在同行眼裡,譚凱是一個令人捉摸不透的人。
工作中,他經常是癲狂狀態,拍起戲來完全忘我,不喊苦,不嫌髒,更不怕危險,但一旦迴歸生活,他又對生活品質要求極高,隨身的物品裡永遠裝著咖啡機、紅酒和唱片機。
有句話說得好:性情中人才是真人。往往對生活有要求的人,也充滿感性,譚凱正是如此。
四十歲那年,譚凱的母親生了一場大病。
等他從片場趕回,看到病床上的母親,那一刻他覺得媽媽老了。
譚凱果斷從北京搬回青島。他貸款在青島買了一個房子,把媽媽接過來和自己同住。
朋友們勸他,離開北京會影響發展,但他卻笑著對朋友說:“我沒有太高要求,就是想掙點錢和家人生活,母親拉扯我們兄妹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孝順她。”
只要不拍戲,他都會回青島陪母親。知道母親惦念他,在家時和哥們聚會從來不會很晚,一到十點就回家。
定居青島後,經常可以在他的影片裡看到陪伴家人的片段。
他會早早趕完工回家給媽媽過生日,提前準備大紅包,發影片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悅。
中秋節時,也會炫妹妹包的餃子,妹夫選的大螃蟹,認真享受每一口美食,用心感謝每一個家人。
沒事時,他也會分享青島街頭巷尾的小吃,帶大家感受地道的青島生活。
每次只要譚凱分享美食,總會有很多粉絲捧場,大家感嘆最多的是:“凱哥接地氣”,“凱哥一點不裝。”
我想,這正是大家喜歡譚凱的地方。
雖然歷經生活的磨礪,但他始終保持初心,跟著自己的心走。
圖|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