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建軍節,人民大會堂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電影放映會,放映的正是耗時五年、投資巨大、講述三大戰役的影片《》。這部影片分為三部曲,分別再現了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生動呈現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的關鍵戰役。事實上,這部電影的構思可以追溯到1949年,那個時候就有人建議透過電影形式記錄這三大戰役,但直到1986年才終於有了實際的拍攝計劃。八一製片廠負責拍攝,著名導演李俊執導,力求真實還原戰鬥場景與歷史細節。
影片的拍攝過程異常艱難,為了儘量還原歷史,創作組多次赴戰役發生的地方進行實地考察,採訪當年參戰的老兵、幹部,其中,聶榮臻元帥更是成為了歷史顧問,親自為影片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細節。為了增強真實感,劇組甚至動員了13萬軍區幹部和戰士出演,坦克、汽車、炮彈等戰爭裝備近乎全真復現。影片的爆破場面、激烈戰鬥以及人物形象都力求最大限度地接近歷史。
如此巨大的製作規模和投入,也換來了影片的高度讚譽。鄧小平在首映當天觀看後給予了極高評價,稱讚其為“拍得很好”,並表示將來每年都要觀看一次。影片不僅在國內收穫了廣泛好評,還在國際上贏得了聲譽,稱得上是一部藝術性和感染力俱佳的戰爭鉅作。1992年,《大決戰》一舉斬獲了金雞獎的多個獎項,包括最佳導演、美術、剪輯等,成為當時的電影佳作之一。
然而,在這片讚譽的浪潮中,也有一聲不同的聲音。這聲音來自——一位曾在解放戰爭中擔任重要指揮職務的老將軍。李作鵬是林彪的親信,曾任東北聯軍六縱副司令員、16師師長,親自參與過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在《大決戰》上映後,李作鵬並未立即發表評論,而是沉默了許久。面對別人詢問影片中關於林彪、等人的形象時,李作鵬突然開口,批評道:“假的林彪,假的羅榮桓,假的劉亞樓!”他接著補充道:“羅榮桓元帥可不是片子裡演的那樣,他不是那種人。如果羅榮桓還活著,這部片子怎麼可能放映?”
李作鵬的言辭顯得十分激烈,尤其是他提到的羅榮桓。影片中的羅榮桓被塑造成一個極為聰慧、果斷的角色,常常與林彪發生衝突並且能夠輕鬆地為戰局定下決策。在遼瀋戰役的描寫中,片中展現了羅榮桓如何勸說林彪改變戰略,最終使得林彪放棄攻佔長春而選擇進攻錦州。影片中的羅榮桓,似乎總是在為林彪的軍事決策提供智慧的指導,甚至展現出一位決策者的風範。這與李作鵬心目中的羅榮桓大相徑庭。
在李作鵬看來,羅榮桓從來不是那樣的一個人。真實的羅榮桓是一個寬厚、謙遜、沉穩的人,他與林彪的關係深厚,兩人性格互補,正是這種互補使得他們在戰鬥中取得了不小的勝利。李作鵬回憶起那些日子時,深知羅榮桓在與林彪合作時的慎重與低調,他從不試圖在林彪面前搶風頭,而是默默地為林彪提供支援與幫助。李作鵬認為,影片中所呈現出的羅榮桓形象不僅扭曲了歷史,也忽略了兩人之間深厚的友情與互助。
然而,李作鵬也理解其中的原因。他深知,林彪的政治錯誤在當時已經無法迴避。作為一名曾與林彪共事的人,李作鵬也因與林彪有過某些政治上的牽連而受到了懲罰。事實上,《大決戰》的劇本在創作階段便曾面臨一個重大問題:如何處理林彪的形象?林彪在戰爭中的軍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可他的後期背叛行為又使得他的形象極為複雜。創作組在此問題上頗為猶豫,甚至一度考慮將林彪的戲份淡化,或者完全抹去他的形象。但考慮到歷史的複雜性,創作組最終決定忠實於歷史,儘可能呈現林彪在戰爭中的軍事才能和戰略智慧。為了避免過於直接地呈現林彪的政治錯誤,劇本的處理顯得相對含蓄,更多側重於其軍事指揮的複雜性與全域性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