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說:“他()限定了我的自由,讓我沒有自由,他認為我去逛個街,喝杯咖啡都是浪費時間,所以我從早寫到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面對這種魔鬼般的催促,瓊瑤給了一個她自己的解釋:因為平鑫濤是工作狂人。
看到這個影片,我震驚了。
瓊瑤幾十年如一日,筆耕不綴,沒有間斷,如此辛辛苦耕耘文字,靠豐富的想象力編織故事,每天辛辛苦苦在紙上謀篇佈局,還要面臨收視壓力,這是怎樣一種苦逼的日子,要靠怎樣的毅力才能堅持下來呀。
在瓊瑤眼裡,這個社會是很殘忍的,一個女性一定要自強、自足、自立,要作為自己的大女主,一旦足夠強大,才可以隨時抽身,而不是哭哭啼啼去求別人的那一個,就可以變成一直是給予的那一方。
我覺得這個認識,是瓊瑤的母親袁行恕在少女時代灌輸給她的,在她的小說《窗外》裡面也有所體現。
瓊瑤17歲時和42歲的國文老師蔣仁鬧戀愛,母親百般阻撓,還把對方告到局子裡,讓他身敗名裂,被撤職處分,流落他鄉,蔣仁因為這場戀愛,落魄的過完了後半生,67歲鬱鬱而終。因為瓊瑤的母親不想女兒走她自己的老路,當年自己也是早早與大七八歲的丈夫陳致平師生戀,然後拖兒帶女,比起兄弟姐妹來一事無成,耽誤了事業發展,更何況蔣仁年齡太大。
人們都說《窗外》是瓊瑤的自傳,江太太就是瓊瑤媽媽的原型,瓊瑤就是江雁容,雖然小說有一定的變形,但也隱隱透露著現實的折射。
在《窗外》裡,母親江太太苦口婆心和當時情竇初開的江雁容說:“告訴你,讀書時代絕不許交朋友,你長得不錯,天份也高,千萬不要自輕自賤!你好好的讀完大學,想辦法出國去讀碩士博士,有了名和學問再找物件,結婚對女人是犧牲而不是幸福。”
“結婚對女人是犧牲而不是幸福”,這句話振聾發聵,我想在那個時代是貼合的,可見江太太也是受新思想影響的人,希望女性自強自立,她繼續規勸女兒說:
“你容易動感情,千萬記住我的話。女人,能不結婚最好,像女中校長,就是沒有結婚才會有今日的地位,結了婚就毀了。真要結婚,也要晚一點,仔細選擇一個有事業有前途的人。”
江太太的婚姻觀超前,是男女平等,希望女性不要依附男人,在事業上也要有所建樹,不要為了組建家庭過早犧牲自己,這也是她從自己早婚的親身經歷得出的結論,感覺比現在那些傍大款或騙彩禮的女生強多了。
瓊瑤的第一次婚姻也詮釋了這個道理,丈夫慶筠濫賭,在外貪玩常不著家,她主動提出和他離婚,帶著兒子跟自己姓,靠寫稿維生,獨自撫養他長大。
不得不說,瓊瑤在那個年代努力自強的精神,經濟獨立的思想,放在現代,也是女性的楷模。
後來平鑫濤結婚以後,拍電影賺取的錢,瓊瑤和皇冠是對半分的。她和平鑫濤是parter(合夥人),對方拿掉一半的盈餘,瓊瑤從來沒有用過皇冠的一分錢,因為她認為那一半就是平鑫濤的。
瓊瑤經濟獨立,她認為自己在精神上也是非常獨立自主的女性,但是“愛”這個字一生牽絆著她,也成就了她,事情總是兩面性的。
但是回首這一生,瓊瑤認為自己痛苦還是大於快樂、因為寫作佔據了她大量的時間,她這輩子,基本上都在伏案寫作,從早上起來,吃完早餐,就一直寫一直寫,直到晚上睡覺。
寫作可不是輕鬆的活兒,就像做苦工一樣。
我記得土耳其作家帕慕克說:“雖然我寫了那麼多年,是一個成熟的作家,但是每次開始寫一部小說,都是從頭開始,永遠像一個新手,面臨巨大的挑戰。”他的意思是說,你以前寫作的經驗,對新的寫作來說,幫助微乎其微,下一部寫作仍然要面對很多困難,永遠都是新的開始。
瓊瑤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她得讓自己的故事精彩,要考慮收視率,大量的文字佔據了她大量時間,一旦寫作起來就“六親不認”,因為她沒有餘力去兼顧別人,沒有時間去“認”他們。在沒有電腦的年代,瓊瑤都是手寫,一個一個字碼上去的,常常寫到右手破皮、流血,纏上紗布繼續再寫。
平鑫濤根本不讓瓊瑤停下來,如果他看見她哪天去逛街了,或者和友人悠閒地喝咖啡,他就覺得那是在浪費時間,因為他自己是工作狂,瓊瑤和他的工作緊密相連,他們已經密不可分了,現實緊緊捆綁在一起,不管是感情還是經濟,有人認為這是男方PUA女方。
因為當時瓊瑤寫的故事要在皇冠連載,閱讀率奇高,其他作者投稿根本沒有她那樣的閱讀量,哪一期停下來都是平鑫濤不能忍受的,一個故事結束了,瓊瑤又要開始寫另一個故事,所以她只有不停地寫、不停地寫,去滿足平鑫濤的期望,讓他歡喜,成就他的人生理想。
但是另一方面,瓊瑤又覺得,平鑫濤限定了她的自由,讓她失去了自由,所以特別渴望追尋它。好在瓊瑤非常重視愛,她愛平鑫濤,能夠忍受,幫助他去完成他的人生願望,自己也破繭成蝶,展翅高飛。
另外,平鑫濤有一個絕招,能討得瓊瑤的歡喜,他非常注重生活的小細節,平時,去哪裡出差都會帶禮物給她,日常生活,常常會寫一些“愛的小卡片”和花束一同抵達,送給瓊瑤,卡片上的字,常常是“親愛的老婆”起頭,隻言片語,讓人怦然心動,比如“魂牽夢繫,為卿痴狂”,比如“才別3日,無比漫長”之類熱戀中的情人間才有的甜言蜜語,逗得瓊瑤心花怒放,甘願為他犧牲綻放……
話說這一招對瓊瑤來說可真有效啊,瓊瑤年老年還一沓一沓拿出來細細品味,如痴如醉,珍愛無比。她的信仰是愛,她相信她的相信,她的書裡面也說的是愛。
這是一段感情與事業相輔相成的婚姻吧,外人不好評說。許多人都說,平鑫濤最後把遺產都給了前妻和子女,我想是因為他認為瓊瑤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而前妻林婉珍是沒有的,再說離婚了,他覺得虧欠林婉珍吧,他可能相信瓊瑤是大女主,比較智慧,能夠自洽吧。
瓊瑤後來說雖然沒有遺產,但平鑫濤把愛都留給了她,這到底是一種無奈的說辭還是一種釋然呢,我還是寧願相信後者吧,因為愛情你信則有,不信則無,如果沒有的話,瓊瑤整個愛的信念就會轟然倒塌了……
感情的事真的好難說,又牽扯到經濟,當事人的感受也百般滋味,非常複雜。
另外,你說平鑫濤“剝削”瓊瑤,讓她筆耕不輟成了賺錢機器,好像也比較武斷。因為寫作這件事,如果你不去寫,光在那兒想象,永遠就不會產出。
就像瓊瑤的第一任丈夫慶筠,原是臺大外文系的一名學生,也非常愛好寫作,最初就是他鼓勵瓊瑤投稿,兩人惺惺相惜,相見恨晚,才走在一起的。他們結婚以後,他總想寫一個偉大的、深刻的故事,冥思苦想、費心勞力寫了一頁卻總不滿意,就把它丟進廢紙簍,再寫一頁還是不滿意,又丟進廢紙簍,週而復始,做著無用功,因為他追求完美深刻,反而沒有瓊瑤寫的通俗易懂,產量多又受歡迎。
最後導致了慶筠非常嫉妒瓊瑤,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是瓊瑤沒有給他更好的寫作環境,拿她出氣,再加上現實生活上的壓力,兩人不歡而散,最後離了婚。瓊瑤離了婚大紅大紫以後,慶筠封筆不再寫作,靠在一個鋁材公司做翻譯工作維生,後來又再婚,生兒育女,過上了平穩安定的世俗生活。
瓊瑤曾談起過這段婚姻,說反思了又反思,到底自己哪裡做得不好,為什麼會這樣。我想這就是她所說的現實很殘酷帶來的矛盾,她領教過了,所以更有自強自立的願望。
寫作需要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它帶給你的收入是不確定性的,並不是你寫到吐血就能夠賺錢,如果生活搖搖欲墜,捉襟見肘,孩子又需要照顧,你又怎麼能安心寫作。當時他們夫妻倆都靠寫作維生,沒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支撐現實生活,確實很具體。
但是我想,回過頭來,有所安慰的是,後來瓊瑤的第二任丈夫平鑫濤如此“殘忍地”地推動瓊瑤寫作,讓她在言情小說方面留下了70多本書,許多劇本,文學成果豐碩,這種名利雙收的巨大成功,這種和皇冠的“雙贏”,內心也算是找到一種平衡吧。
如今,瓊瑤的各種版權將近40個億,給子孫後代留下了巨大的財富,她也算精彩的走過了自己的一生。對於和平鑫濤的這種感情,因為沒有分得遺產,可能中間她也經歷了懷疑和痛苦的掙扎,不然她怎麼會說“愛害了我,也成就了我”呢,一年以後她才走出來,還去看過心理醫生,最後瓊瑤離世,我相信她對這份愛還是帶著釋然的心態去了吧。
12月4日,當她選擇一氧化碳中毒自殺,才能夠身無掛礙,輕盈地像一片雪花翩然飛去。
愛是什麼?一個聲音在我耳畔輕輕迴響:愛是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