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上午,依照瓊瑤生前意願,瓊瑤的兒子及家人為她舉行了花葬。
2017年,瓊瑤已經是81歲的老人,丈夫平鑫濤患上了失智症,目睹老伴的痛苦,瓊瑤給家裡人寫了一封信,特別說到自己希望的離別方式:
1 不論什麼重病,不動大手術,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時讓我作主。
2 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千萬不要被“生死”的迷思困惑住!
3 儘速火化成灰,採取花葬方式歸於塵土。
4 不發訃文、不公祭、不開追悼會、不做七,不燒紙,不設靈堂,不要出殯。
瓊瑤也在採訪中說,生和死是雙生體,生命來到人世間,就有離開那一天,不要看不透。
11日上午11點至11點半,花葬開始,從早晨開始,大量粉絲來到陽明山,這是瓊瑤希望她長眠的地方。
粉絲沒有攜帶祭品、香火或花束,家屬現場提供可供紀念表達心意的禮物,這也是瓊瑤的心願。
瓊瑤的兒子陳中維按照風俗,舉行了簡單的家祭儀式,他把一剷剷土填入瓊瑤的長眠地——陽明山臻善園。
按照瓊瑤的心願,她的粉絲沒有立墓碑。
在千里之外的瓊瑤老家湖南衡陽蘭芝堂,也有大批粉絲、遊客來到瓊瑤老家紀念。
淡泊名利的瓊瑤
多年在媒體報道中的瓊瑤,是暢銷書作家,是影視製作人,是還珠格格的媽媽,還有人批評她破壞他人婚姻。
但同時,瓊瑤資助家鄉、回報家鄉的事蹟,很少有人報道。
瓊瑤出生在成都,4歲的時候,父親把她帶回了老家衡陽縣渣江鎮蘭芝堂,她的祖父陳墨西在老家,在祖父照看下,瓊瑤過得無憂無慮的。蘭芝堂是瓊瑤的祖居,最早建造於1872年。
衡陽縣三湖鎮瓊瑤祖居蘭芝堂
和四川很多地方的風景類似,前面一水池塘,祖居後面有青松綠竹林,山水環繞,風景宜人。
瓊瑤很喜歡老家的風景,後來的可園,也有按照老家佈置的意思。
瓊瑤在衡陽現在的人民路小學讀過書,後來改名為剛直小學。
在衡陽,瓊瑤還有不少親戚,瓊瑤走之後,有記者採訪到了她衡陽的堂叔——書法家、畫家陳季春。
1989年,陳季春(左一)與瓊瑤(左二)全家
瓊瑤的祖父陳墨西是陳季春的堂伯父,陳季春老人今年76歲,比瓊瑤比小了10歲,但是按照宗族輩分,瓊瑤要喊他叔叔。
他回憶,雖然瓊瑤離開衡陽很早,但是對老家一直惦記,1989年,兩岸關係回暖,瓊瑤得以回到離別四十多年的衡陽。
堂叔回憶,那時候瓊瑤五十多歲了,但是看上去,還是很年輕。
瓊瑤首先下榻在長沙蓉園賓館見到了堂叔,送了一本《我的故事》,也就是瓊瑤的自傳。
到達衡陽老家後,他領著瓊瑤去了陳墨西的墓前拜掃。
瓊瑤不是隻露個面,就和老家人斷絕來往的那種人,她留下自己的聯絡地址,經常和堂叔書信往來。
在那一年,瓊瑤看到三湖鎮興隆村的小學比較破敗,於是自己出資,按照臺灣標準,重新建造了興隆小學。
陳老人說,這座小學規格很高,不僅在全省,在全國都算是很好的。
當地有關部門非常注重和瓊瑤的關係,也非常感激,學校落成的時候,當地聯絡瓊瑤,希望命名為 瓊瑤小學。
瓊瑤知道後,堅決不同意,說做好事也沒必要太宣傳自己。
當地政府於是換了個辦法,說叫墨西小學,也就是用瓊瑤祖父的名字命名。
他們本以為瓊瑤會接受,但是瓊瑤還是不同意,說就用原來的名字,興隆小學。
幾番推辭,當地部門只好用原來的名字。
這件事在當地傳為美談,人們都以為花了錢,肯定用自己名字,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然而瓊瑤淡泊名利,做了好事不留名。
就算後來的媒體,也很少宣揚這件事。
瓊瑤不僅修了小學,還給當地修了路。
瓊瑤和衡陽當地的聯絡持續到生命的最後一年,今年衡陽舉辦旅遊發展大會,瓊瑤發來了賀信。
堂叔在網上得知瓊瑤去世後,感到非常悲傷和不可思議,他有瓊瑤的手機號,打了過去,但是沒有人接聽。又和瓊瑤的兒媳婦、秘書淑玲打電話詢問,也沒有人接聽。
堂叔說,他們應該在忙活瓊瑤的身後事,在她印象中,瓊瑤樂觀堅強,沒想到她會這麼做。
家鄉對瓊瑤的紀念。
前面說到,衡陽的旅遊發展大會,瓊瑤致信,衡陽本地也沒有忘記瓊瑤。
他們對祖居蘭芝堂重新修整裝飾,瓊瑤的生平,代表作,以及回鄉尋根的事情進行了詳細展示,目前工廠已經完成,對全社會免費開放。
瓊瑤離開的第二天,就有大批人前來悼念。
今天花葬之後,瓊瑤的兒子兒媳說,瓊瑤希望大家能儘快迴歸日常生活。
瓊瑤的兒子在自媒體上說:“我們有著共同的回憶,一樣的哀思,生活依舊前行,阿姨精神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