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晚都是一場“隱形江湖”,明星們的咖位、地位、受捧程度,都在無形之中被排列好,今年的站位安排,又讓41歲的蔣欣成為話題人物。
這幾年,蔣欣並非沒有好作品,但她的“江湖地位”始終不上不下。演技有,口碑也不差,就是少了些運氣。
今年的春晚合照中,宋佳、殷桃佔據C位,閆妮和蔣欣站兩側,尤其是蔣欣,整個人幾乎被擋住了一半。這種細節,真的只是偶然嗎?還是娛樂圈一貫的“實力排序”?
為什麼是她們?
殷桃是業內公認的大滿貫視後,金鷹、白玉蘭、飛天全拿了,絕對是頂級演技派。硬實力擺在那裡,她的C位無可爭議。
宋佳雖之前名氣比殷桃稍遜一籌,但去年憑《山花爛漫時》的張桂梅一角狂攬關注,又衝擊2025年的飛天獎。如果她成功,地位基本也就穩了。
閆妮雖然作品質量穩定,但最近幾年商業價值有所下滑,所以在排名上略微靠後。
至於蔣欣,她的作品不少,但始終缺少一座重量級獎項,商業影響力也不如前兩位,所以,站邊上,也成為一種“預設規則”。
娛樂圈不是隻靠演技說話的地方,商業價值和行業認可才是硬通貨。能帶多少流量,票房回報率如何,品牌方買不買賬,都是決定你“站在哪”的關鍵。 這就是現實,殘酷但公平。
再看看蔣欣的事業軌跡,2011年,《甄嬛傳》的華妃一角讓她紅遍全國,演得霸氣側漏,讓觀眾恨得牙癢癢,不得不承認,她把這個角色演活了。
問題是,觀眾對她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強勢”“張揚”的框架中,這也導致她很難徹底突破這個標籤。
2016年,《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她短暫突破了這個限制,這個角色的現實感強,能讓很多觀眾共情。但翻紅歸翻紅,她的演繹道路並沒有因為這部劇邁入新的高度。
她的角色始終停留在“大女主配角”“話題型角色”這一層,缺少一部真正屬於她的、能夠讓市場徹底認可她的個人代表作。
娛樂圈是一個講究平衡的地方,太過圓滑容易失去個性,太過剛烈又容易被邊緣化。
殷桃雖性格低調,但是挑劇本眼光毒辣,每一部都能帶她上一個新臺階。
宋佳在近幾年抓住了現實主義劇的風口,把自己推向更高的位置。
蔣欣,雖然一直在穩步前行,卻少了一些“搏一搏”的冒險精神。
很多人會想,蔣欣是不是太耿直了,所以在圈內吃虧了?這也不是沒有道理。
韓紅曾公開說過,沒人敢潛規則蔣欣,因為她一巴掌能給打回去,這話讓大家都笑了。
另外在春晚後臺直播時,主持人和蔣欣、閆妮閒聊互動,氛圍本應是輕鬆愉快的,沒想到因為蔣欣的一句話就變了。
主持人隨口問蔣欣能否模仿一下閆妮平時是什麼樣的,蔣欣直接用手捂住嘴巴,哈哈大笑,學起了閆妮標誌性的笑容和動作。
她的模仿確實生動,觀眾也樂了,但透過鏡頭不難發現,一旁的閆妮卻臉色微變,笑意收斂,明顯有些尷尬。
實際上,這些透露出的資訊很真實,她性格直爽,不擅長娛樂圈的“人情世故”,在這個圈子,情商往往比演技更重要。
娛樂圈的本質是商業市場,流量、口碑、獎項、資源,每一樣都至關重要。演技再好,沒人願意投資你,你拿不到大製作,你的行業地位也很難提升。
反過來說,哪怕一個演員演技一般,但只要能帶票房,資本願意砸錢,照樣能成為“頂流”。
娛樂圈不是“慢工出細活”的地方,尤其是女演員,過了40歲,市場選擇就會更加殘酷。
那麼,42歲的蔣欣還有翻盤機會站上C位嗎?
當然有。她的基礎好,觀眾緣也非常好。
挑一部真正屬於她的“大女主劇”她需要一部真正屬於她的、能夠代表個人風格的高質量大女主劇,不是繼續在“僅僅是戲好”的狀態徘徊。
增加商業曝光純靠演技是不夠的,市場需要看到她的商業價值,她需要在品牌代言、時尚資源、綜藝曝光等方面有更多突破。
看看楊紫、趙麗穎,即使是演技派,她們也在努力拓展自己的市場價值,蔣欣也需要在這方面發力。
突破“強勢女性”標籤觀眾已經對她的“霸氣角色”習以為常,她需要一個全新的角色形象,比如現實題材、心理懸疑劇,甚至嘗試一些極端反派角色,都可能是她突破的方向。
如果一味說蔣欣真的沒有爆款,那未免也有些太片面了,去年她主演的《小巷人家》,已經讓她狠狠“殺”了一把。
這部劇播出後,在年代劇市場殺出了一條血路。蔣欣在劇中飾演的宋瑩,一個性格堅韌、充滿生活氣息的女性形象,完全突破了她以往的“強勢角色”框架,這也是非常好的一個方向。
蔣欣的演技夠硬,甚至毫不猶豫認為她是這些人中演技最好的一位,不過還是需要更精準地選擇劇本,更大膽地開拓市場,才能讓自己真正站上C位。
42歲的她,還能再進一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