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很多人都在走親訪友。
山東的大衣哥朱之文的家門口,也擠滿了人,即便大門緊閉,他們也不肯走,不時敲門,來提醒裡面的人,外面有客,趕緊開門。
不明所以的人,還以為大衣哥太傲慢,連客人來了也不讓進去,其實不然,這些人並非客人,而是前來借錢的人。
不止是大年初三,從大年初一起,就每天門口都擠滿了人。
他們跟朱之文並沒有親戚關係,而是想借著過節的理由,來打秋風。
只要有人開門,他們就二話不說往裡擠,不給錢就不走,讓很無奈。
但畢竟是自己的家,也不能不讓出門啊,沒辦法,每次開門的時候,大衣嫂都會擋在門口,只開一個小縫,讓家人進出。
即便如此,也有人不顧臉面,拼盡全力要擠進去,大衣嫂用力阻擋,一臉無奈。
有人可能會說,就讓他們進去又如何,大不了發點煙和零食,還能破產嗎?
事實上,真的不能開這個口子。
大衣哥剛走紅的時候,也想著要回報鄉親。
他出錢給村裡修路,弄健身廣場,辦學校,想讓村裡人日子過得好一點。
結果村裡人根本不買賬,反而說他太摳門,嫌修的路太少了,弄健身廣場還不如給大家錢。
也不知道誰先起的頭,找到大衣哥借錢,說家裡有急用。
一開始,藉口還很充分,不是家人生病,就是孩子上學。
大衣哥也不好意思拒絕,只要對方開口,多少都會借,一年下來,他算了一下,借條加起來有一百萬,而還錢的人沒有一個。
他這才意識到,這些人並不是真心借錢,而是把他當大老冤。
從那以後,大衣哥就不怎麼借錢了,村裡人對他頗有微詞,說他有了錢傲慢了,不肯幫襯鄉鄰了。
還有人拿他和對比。
說劉強東才是懂感恩的人,過年的時候,給村裡的老人一人發一萬,還各家各戶發禮物,都是整箱整箱的搬。
言下之意,就是大衣哥太摳門了。
說這話的人,其實是偷換概念。
劉強東之所以感恩鄉親,是他讀書的時候,得到了鄉親的幫助,要不是鄉親們湊學費,他也不一定能讀大學。
而朱之文,他在出名前,基本是被鄉親們看不起的,原因很簡單,他家很窮。
他結婚的時候,只有幾間老房子,幸好大衣嫂不嫌棄,兩人結婚後,有了一兒一女。
大衣哥一家的生活來源,就是土地,他們早出晚歸,想盡辦法把莊稼種好。
由於天生好嗓子,他喜歡在種地之餘唱歌,村民聽了無不嫌棄,還給他起了個外號“三大嘴”。
朱之文的兒女,就算長大了,身上還有掩飾不住的自卑。
他們學習成績不好,從小就受到村裡小孩的嘲諷,導致走路的時候低著頭,就算朱之文掙錢了,他們也被人稱作“地主家的孩子”。
村民看到朱之文唱歌掙錢了,過上了好日子,內心無不羨慕嫉妒。
人性有個弱點,就是笑人無,恨人有。
從心理學角度理解,原來都是條件相當的人,突然有人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身邊人不會覺得是本事,而是認為他運氣好,那麼自己也要跟著沾點光。
於是,他們想盡辦法借錢,根本就沒想過還。
誰能借到錢,也不會有感恩之心,只會覺得幸運,認為自己有本事。
站在這個角度,就能理解大衣嫂的無奈,面對螞蟥一樣的人,有多少錢也填不平對方的慾望,更何況是一群人。
大衣哥不好意思拒絕,她就站出來當“惡人”,當守護家人的屏障。
說實話,真的難以理解大衣哥。
你說他糊塗吧,他透過自己的努力,讓一家人過上了好日子,真的很厲害了。
說他精明吧,卻又不捨得離開老家,每天要面對這些人的糾纏,難道不累嗎?
或者,這就是大衣哥需要的人設,他需要成為話題,而這些話題也反過來成為他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