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訊息,中國臺灣航運公司長榮海運、陽明海運正準備向臺灣造船商臺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臺船國際,CSBC)下單訂造甲醇雙燃料動力支線集裝箱船,訂單規模分別為6艘和15艘。
上述訂單當前正處於協商階段,有關船舶的具體規格等進一步細節尚未披露,但據稱兩家船東將訂造1800TEU Bangkok Max型集裝箱船或2900TEU支線集裝箱船。在燃料選擇方面,均傾向於甲醇燃料。目前,臺船國際已經為這兩型集裝箱船設計做好準備,該船廠曾為長榮海運建造過10艘2900TEU集裝箱船。
由於尚未正式簽約,該系列新船的交付期也尚未明確。目前大部分亞洲船廠的船位趨於緊張,交船期通常已排至2至3年以後,但臺船國際與亞洲其他船廠有所不同,基於充足的船位,臺船國際最快可實現2025年交船。
航運分析機構Alphaliner在其最近的週報中指出,在過去幾年的集裝箱船“訂單潮”中,由於無法與中國大陸地區船廠和韓國船廠的報價相媲美,臺船國際並沒有實現真正獲利。
值得注意的是,臺船國際已於本月初(1月5日)釋出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決議定向發行私募普通股籌集約20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6億元),用於充實營運資金。據當時臺媒報道,此次募資將用於擴大其商船建造等業務,力爭獲得1家亞洲船東的4艘油輪訂單以及上述21艘甲醇雙燃料動力支線集裝箱船訂單。
據瞭解,臺船國際2015年以前的發展勢頭十分強勁,並藉助商船業務實現連續盈利,後受多種因素影響,臺船國際在商船領域的接單競爭力逐漸喪失。經過幾年轉型調整,臺船國際目前專注於商船、海上風電船、石化建設以及防務裝備“國艦國造”等4大領域。
然而,在商船領域,臺灣地區主要航運公司已逐漸轉向中國大陸地區、韓國和日本等船廠下單。2023年,長榮海運和陽明海運均活躍於新造船市場,分別訂造了24艘16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和5艘液化天然氣(LNG)雙燃料15000TEU級集裝箱船,但全部由韓國和日本船廠接單。
其中,長榮海運訂造的24艘16000TEU甲醇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由韓國船廠三星重工和日本造船(今治造船、日本造船聯合的合資船廠,Nihon Shipyard)分別承攬16艘和8艘。陽明海運的5艘LNG雙燃料15000TEU級集裝箱船由HD現代重工接獲,計劃於2026年開始依次交付。
若長榮海運和陽明海運的新造船計劃得以實現,將對臺船國際商船領域“復甦”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