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智通財經網
動態更新:
1)政策:醫保政策明確提出“賦能經濟發展”,創新藥是政策明確鼓勵和支援的方向。2)行業:整體就診處於平穩增長態勢,次均費用下降已在部分割槽域觀察到企穩態勢。3)產業:產品競爭力顯著提升,更多公司嵌入全球醫藥產業鏈。
投資策略:
1)整體板塊調整相對較為充分。反腐常態化下,行業有望逐步進入正常階段。從行業比較來看,醫藥行業更多的優勢在於“人口老齡化加深+需求品質升級”帶來長期投資機會,我們認為醫藥的相對優勢已較為明顯。
2)以策略思維選股,關注創新藥械和超跌龍頭。關注:1)創新(藥品+器械):競爭格局好或具備顯著優勢的產品,尤其是具備全球銷售潛力的產品;港股/科創小市值biotech公司經歷過上一輪泡沫大多超跌,經過這1-2年內部在研產品的創新迭代,陸續湧現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種,估值回升。2)超跌龍頭:資產負債表健康,經營業績有改善預期的細分行業龍頭,例如一些偏消費的龍頭。
建議關注(按先後順序):
(一)創新藥:百濟神州-U、迪哲醫藥-U、澤璟製藥-U、康方生物(H)、科倫博泰生物-B(H)、雲頂新耀-B(H)
(二)展望2025:濟川藥業、華東醫藥、藥明康德、億帆醫藥、聯影醫療、愛爾眼科、國際醫學
(三)業績驅動:愛博醫療、海思科、艾力斯、特寶生物、惠泰醫療
(四)彈性個股:港股彈性biotech(和鉑醫藥-B(H)、科濟藥業-B(H)、來凱醫藥-B(H)等)、益方生物-U、科興製藥、歐林生物
創新藥板塊:持續推薦,政策與產業趨勢共振,國際競爭力提升
投資邏輯:
國內政策全鏈條支援創新,醫保談判價格體系日趨穩定成熟,創新藥估值體系穩健
在多個關鍵環節政策清晰支援的前提下,不僅創新藥行業進入優質發展階段,而且創新藥估值體系更加穩健。高創新品種在臨床試驗、審評審批、價格管理、醫保支付、藥品配備使用等全鏈條環節均將得到加強支援。同時同質化競爭也將被加強管理,例如同靶點藥物若有一款藥物透過完全審批,則後續在研藥物不再享有附條件上市資格,將大幅改善競爭格局,使得創新度高、進度快的藥品享受更高的研發投資回報。
其中對於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品種,有望進一步分享歐美高支付市場
中國創新藥出海趨勢較為明確,自2020年開始,無論是權益授出的形式亦或是產品獲批上市的形式,均呈現出高速增長的態勢。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上市公司已完成20餘項藥物/在研藥物海外權益的授出並且有6款創新藥在美國獲批上市,6款獲批創新藥為:貝伐珠單抗、F-627、呋喹替尼、特瑞普利單抗、託珠單抗、利培酮緩釋微球。
在研管線靶點前移,全球競爭力顯著提升,提供長期增長動力
隨中國創新藥公司在研管線靶點前移,創新度提升,全球競爭力顯著提升,提供長期增長動力。每年有多個重磅學術會議舉行,包括ASCO,ESMO,WCLC、ASH等。多家創新藥公司將在會議上披露在研產品臨床資料。首次POC產品以及顯著優於現有臨床治療效果的產品更具有投資價值。
我們認為創新藥產業趨勢明確,政策對“真創新”的支援態度明確。隨著真創新好品種越來越多,商業化價值兌現呈現遞進式多元化,建議結合催化節奏和估值空間關注:
1)海外商業化兌現為主:百濟神州、科倫博泰生物(H)、和黃醫藥(H)、和譽醫藥(H)、榮昌生物(H)、百奧泰、百利天恆、邁威生物;
2)國內商業化兌現為主:中國生物製藥(H)、恆瑞醫藥、億帆醫藥、信立泰、貝達藥業、艾迪藥業、智翔金泰、康諾亞(H);
3)個股高速成長兌現為主:信達生物(H)、迪哲醫藥、康方生物(H)、澤璟製藥、君實生物、綠葉製藥(H)、益方生物、艾力斯、加科思(H)
醫療裝置:裝置更新陸續落地,業績有望環比改善
投資邏輯:
短期:常規招採逐漸恢復,業績端有望企穩。
①月度裝置招標採購呈現恢復趨勢,根據眾成資料統計,裝置招標採購金額企穩,11月整體中標金額環比提升22%,對應到企業業績端有望環比改善;②醫療裝置以舊換新開始落地,目前已有海南、貴州、北京等多個省市已進入招標階段,有望逐步兌現訂單;③由於低基數效應和招採政策加力帶動需求恢復,明年裝置同比有望加速增長;
中期:裝置以舊換新將持續三年,助推國內需求持續,國產化、出海趨勢明朗。①需求端:裝置更新方案提出到2027年醫療裝置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預計持續帶來板塊的需求提振。②供給端:國產裝置創新持續,在超聲、磁共振、硬鏡、軟鏡等領域實現突破,創新產品為國產化和海外銷售帶來有力支撐。
長期:國內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裝置出海持續進行。醫療裝置在出海方面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全球市佔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海外的渠道、售後服務體系的建設,裝置出海值得期待。
投資策略:國內市場從常規招投標回暖角度來看,大型醫學影像裝置有望率先受益於以舊換新落地實現業績的改善,預計常規醫療裝置的招採也將持續恢復;出海主要關注兩個方向:①單臺價值較高的創新型高階醫療裝置,持續推進高等級醫院領域的突破,著重聚焦歐洲、東南亞以及美國市場的訂單簽訂動態;②對於常規裝置,市場和渠道的開拓將帶來業務增量,如:印度、巴西等市場的招投標。
建議關注:相關標的:邁瑞醫療、聯影醫療、華大智造、福瑞股份、開立醫療、魚躍醫療、新產業、迪瑞醫療、海泰新光、澳華內鏡
醫療服務:政策業績估值三重共振,關注底部反轉機會投資邏輯:
1)政策端:2024年11月,醫保基金預付制度落地,有望大幅最佳化醫療機構醫保資金週轉效率,提升診療積極性。商保加速推進,多項醫療服務價格專案立項指南出臺,體現技術勞務價值,鼓勵創新,後續增量政策加碼及業績有望催化板塊持續修復。2)業績端:短期:24年下半年是四年以來首次未受到宏觀診療環境影響的時間視窗,在同期低基數下診療人次有望快速提升,帶動服務公司業績增長。中期:調結構與提價格並駕齊驅。醫療服務已進入價格調整週期。價格改革思路將有升有降,但預計以升為主。長期:供需決定行業空間。老齡化加速疊加主體支付能力快速提升,公立醫院供給增長彈性有限,民營醫療服務是緩解醫療供需矛盾的重要主體。3)估值端:醫療服務板塊基本面企穩向上,建議積極關注政策及業績邊際變化帶來的困境反轉機會。
投資策略:1)整體服務板塊2019-2023年的疫情基數效應影響告一段落,行業有望逐步進入正常階段。從行業比較來看,醫藥行業更多的優勢在於“人口老齡化加深+需求品質升級”帶來需求增長,醫藥的相對優勢已較為明顯。2)關注嚴肅醫療困境反轉和消費龍頭預期兌現:1)嚴肅拐點:支付政策邊際改善,疊加盈利能力改善,2)消費復甦:資產負債表健康,經營業績有改善預期的細分行業龍頭。
建議關注:(一)嚴肅醫療:國際醫學,海吉亞醫療,新里程,錦欣生殖,華潤醫療,盈康生命,環球醫療,三博腦科等。(二)消費服務: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美年健康,華廈眼科,普瑞眼科,固生堂等。
本文編選自微信公眾號“天風研究”,智通財經編輯:陳宇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