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光 編輯:文驊
爆料投訴郵箱:[email protected]
核心提示:
1、2012年,華信集團將翡翠苑別墅收入囊中,代價大約是10億港元,當時約合人民幣8.49億元。
2、要買下這20幢別墅難度並不小,多位上海房地產中介向《風暴眼》表示,其中最難的當數要湊夠20個購房資格。
3、在房地產市場經歷深刻週期性調整的當下,有能源企業準備了100億抄底房地產。
4、大部分能源企業更偏賴成熟的資產。譬如,高階酒店、寫字樓、科創園區以及倉儲物流園區。
1月9日,在上海做了十多年房地產交易的張海軍看到一則訊息,有人花費了14億元,競得了翡翠苑20幢別墅,這裡曾是葉簡明創辦的華信集團總部辦公地。
很快,這個由4家公司和14個自然人組成的龐大競拍主體,被挖出與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永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一時,“鋼鐵大佬抄底上海房地產”的輿論喧囂塵上。
但張海軍卻並不感到驚訝,從2020年開始,他就明顯感覺到煤炭、鋼鐵、水泥等產業企業盯上了房地產市場,而上海待售的寫字樓、酒店基本上已經被他們看了一遍。
只不過,這些企業雖然手握重金,但卻並不會輕易出手。他們宛如一群潛藏的獵豹,獵物雖已然顯現,但他們仍在靜待最佳的出擊時刻。
01 興國路上的神秘富豪
如同葉簡明的發家史一樣,這20幢別墅也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它們坐落於昔日法租界的核心區域,斜對面就是大名鼎鼎的興國路賓館,周圍是一些知名的老洋房,道路兩旁的梧桐樹據說都有百年曆史。
和《繁花》中主打熱鬧商業街的黃河路不一樣,興國路則因為具有一種悠然安靜的氣質,更像是矜持的貴族,完美詮釋著上海強調的底蘊和氣質。
興國路的物業稀有,鮮少會有待賈的機會。擁有興國路的物業,也大都非富即貴。野心和慾望蓬勃之下,真正的富豪才能久久為功。
實際上,這20棟別墅的開發商並非華信集團,而是一家1987年在香港成立的外資公司大中華國際集團。上世紀90年代末,當時的上海正是日新月異,擁有無限機會的時刻。
當時的大中華國際,已經房地產領域嶄露頭角,在深圳開發了多個樓盤,並將觸角延伸到了上海灘。到現在,大中華國際已經具備涵蓋房地產、商業、酒店、電視傳媒、能源、港口、大型國際物流中心等多元化產業。
根據公開資料,翡翠苑的開發商,大大置業(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大置業)成立於1994年,現在已經被列入異常經營名單,且嚴重違法和被限制高消費。
100%持股該公司的爾來有限公司唯一股東為Sam Strong International Limited。而後者最初為中華國際集團控制。
根據大中華國際的說法,在出售前已經持有該物業權益逾17年,但出租率似乎一直不佳,2009到2011年出租率甚至還從30%降到了5%。
直到2012年7月,華信集團才將這20幢別墅收入囊中。
當時,華信以4.478億港元(當時約合人民幣3.655億元)從大中華手裡拿下SamstrongInternationaLimited43%股權,後者持有的物業正是翡翠苑這20幢別墅。與此同時,華信還向其他物業持有人收購了餘下股權。
以此計算,華信為這20幢別墅付出了約10.4億元港元(當時約合人民幣8.49億元)的代價。而大中華國際則表示,當時這20幢別墅價值約為人民幣7.4億元。
2015年,原本是住宅用途的翡翠苑成了華信集團總部辦公地。相應地,20幢別墅,大部分進行了結構改造。其中,一棟別墅已被拆除,並改建成了穹頂建築,原本規劃的每棟住宅樓都設有地下室,但現在大部分都經過了不同程度地改動,有些被改造成了食堂或活動室。然而,這些改建並未經過任何審批。
據《財新》報道稱,“這20棟建築更像一個金字塔狀王國,頂端的葉簡明有專屬的‘主席樓’,數個執行董事分享‘總裁樓’,其他高管則分佈於各處樓中”。 而環繞“主席樓”的,盡是以金黃色為主調的建築。
隨著華信集團的破產清算,這20幢曾經見證葉簡明輝煌時刻的別墅也被擺上了拍賣臺。然而,它們卻數度遭遇流拍。2021年8月,報價16.8億流拍,2023年報價17.6995億,再次流拍,直到最近才等來新的買家。
張海軍向鳳凰網《風暴眼》透露,要拿下這個專案並不容易。他指出,首先根據上海目前的購房政策,需要先湊齊20個購房名額,這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其次還需要準備十幾億的資金,畢竟別墅的價格在那擺著。此外,專案的違建整改還需要經過審批,過程也可能相當複雜。
但多位上海房產中介用“鋼鐵大佬撿漏”來形容這場交易。“按照成交價來算,房源摺合均價約15.65萬元/平米,這肯定是低於市場價”,一位房產中介向鳳凰網《風暴眼》表示。
張海軍更是直言:那個地段賣20萬一平都有人願意買。在他看來,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修復一下違建,再稍加包裝,然後抵押給銀行,14億元就能輕輕鬆鬆地套出來。”他說道。
而翡翠苑資產評估價為17.68億元,但起拍價只有13.72億,相當於打了7.6折,而14億的成交價也打了7.9折。
02 “鋼鐵水泥”也瘋狂:有人準備100億抄底
在房地產市場經歷深刻週期性調整的當下,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是,像永鋼集團這樣的傳統能源企業抄底房地產領域已經成為一種常態。
據鳳凰網《風暴眼》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這類能源企業在房地產領域的成交金額已經突破100億元。
不過和抄底上海這20棟“稀有”別墅不同,大部分能源企業更偏賴成熟的資產。譬如,高階酒店、寫字樓、科創園區以及倉儲物流園區。這些資產型別不僅能夠產生穩定的現金流回報,還具有較高的增值潛力和抗風險能力。
在中國房地產資料研究院院長陳晟看來,“有些資產,雖然並非位於繁華的市中心,但由於其出色的運營效率和穩定的收益表現,同樣可以被視為優質資產。”
以高階酒店為例,這類資產在疫情等極端情況之外,通常能夠憑藉其優質的服務、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強大的品牌效應,源源不斷地吸引客源。從而為企業帶來穩定而持續的現金流回報,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這種“坐享其成”的投資模式深受能源企業老闆們的喜愛。
去年,江蘇金峰水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峰水泥)的動作尤為引人注目。該公司接連兩次出手,以共計40.73億的價格先後拿下虹口三至喜來登酒店和蘇州河畔的地標性建築——寶格麗酒店。
而2023年11月,有內蒙古煤企業背景的上海邕鵬實業有限公司,則砸下41.42億元拿下中糧海景壹號5、6、7號公寓專案。更早之前,中國金茂以28億出售的北京金茂威斯汀大飯店,接盤方里也有煤企身影。
這些企業往往攜重金而來,一出手就是大手筆。
張軍向鳳凰網《風暴眼》透露,金峰水泥拿了100億元的銀行授信來抄底房地產。“100億最起碼不花80億出去,現在才只花了40億”,他進一步說道。從去年10月份開始,張海軍已經向金峰水泥推薦過兩三個專案。
然而,交易過程往往充滿了博弈和較量。其中,最核心、最敏感且最易引發爭議的問題便是價格。“上海待售的酒店和寫字樓基本上已經被盤查過一遍了”,張海軍透露。但與以往的搶購風潮有所不同的是,這些能源企業似乎並不急於出手。
“他們現在的策略是有便宜的就購入,不便宜就慢慢談。”張海軍表示。據他了解的情況,金峰水泥收購上海寶格麗酒店時,一開始對方的報價是30多億,但最後談到20多億成交了。
03 是入手的好時機嗎?
能源企業的富豪們搶注地產背後,折射著社會財富結構的新變局。
早在十多年前,能源企業的老闆們揮舞著支票簿,在地產界掀起了一陣陣狂風巨浪。時至今日,房地產市場中仍然流傳著許多關於煤老闆們的傳說:他們手中提著裝滿現金的蛇皮袋,乘坐公交車四處尋覓,一旦看中目標,便毫不猶豫地大肆購置房產。
煤老闆們更是撐起了潘石屹的黃金時代。2004年,他將SOHO中國的銷售總部設在山西,還多次帶領營銷隊伍深入山西、陝西、內蒙古等地區舉辦產品推介會。
2006年,山西客戶的購買金額佔SOHO中國總銷售額的40%。2008年金融危機下,三里屯SOHO開盤一週成交20億左右,客戶一半都是煤老闆。
但歷史的巨輪從未停止過它的轉動,每一個行業的繁榮與衰退都像是一部史詩般的長篇大劇。沒有人能永遠站在山頂,隨著行業週期的波動,他們逐漸消失於地產江湖。
然而,就在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迷之際,他們卻以出人意料的迅猛之勢殺了回來。
在陳晟看來,能源企業經過前幾年的紅利期,手裡積攢了大量的現金,他們抄底房地產市場更多是出於資產配置的考慮。
2021年9月之後,國內部分地區突然拉閘限電的現象成為了人們熱議的焦點。這一突如其來的變化,使得煤炭供應更加緊缺,煤價如同脫韁的野馬般不斷飆升,創下了一個又一個新高。這種瘋狂的上漲行情,被市場形象地稱之為——“煤超瘋”。
有資料顯示,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023.1億元,同比增長212.7%。而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營業收入4.02萬億元,同比增長19.5%,利潤總額1.02萬億元,同比增長44.3%;應收賬款5320.1億元,同比增長23.1%。
水泥和鋼鐵行業同樣如此,2021年,22家上市水泥企業就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889.05億元,淨利潤達1006.97億元。而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當年累計營業收入6.93萬億元,同比增長32.7%;累計利潤總額3524億元,同比增長59.7%。
拿江蘇永鋼來說,其在2021年淨利潤就有55.1億元,2022年雖然有所下滑,但依然有30.1億元的利潤。
但儘管利潤豐厚,陳晟在與這些能源企業的交流中發現,由於對能源消耗和環保要求的提高,他們普遍認為未來本行業的需求會下降。因此,他們會用現有的資金去投資優質標的,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和變化。
而過去,這些優質資產在市場上很少流通。“然而,隨著房地產市場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流動性風險逐漸浮出水面,一些開發商和業主方開始願意將他們手中的優質資產進行交易,且在價格上展現出更大的靈活性,這是一個很好的入手機會”,陳晟說道。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房地產作為一種實物資產,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抗通脹能力,對於能源企業來說,購買房地產可以實現資產配置的目的,降低風險,提高資產的長期價值。 “當下趁著較低的價格抄底,待市場回暖後就可以獲得較高的回報”,他進一步提到。
然而,這些老闆們是否如同他們過去那樣,再次精準地把握到了市場時機,唯有時間會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