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降息、降準等大招的刺激下,股市開啟大反攻!
告別2700點守衛戰,重新站上2900點。
但回想去年,股民還是不容易的。
那,證券公司們呢?
最近,券商們陸續公佈了2023年的業績預告。
你猜怎麼著?!
超過7成的券商,業績都超好的...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看,已經公佈2023年度業績預告的23家券商中:
14家淨利潤正向增長;
2家扭虧為盈,1家虧損幅度收窄;
只有6家淨利潤同比下跌…
一句話總結,股市不咋地,但券商都沒少賺!
當然,也有沒那麼賺錢的。
券商一哥中信證券,就不幸加入了淨利潤下跌的券商行列——好在,跌得並不算多,-7.65%。
和TA同病相憐的,是東莞證券、五礦證券、國投證券、中航證券和麥高證券(原網信證券)。
但總體來看,券商整體的業績還是可以的。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股民都過得慘兮兮,券商卻還能旱澇保收,淨利潤大漲呢?
答案是多方面的。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前一年,也就是2022年,券商的整體業績是下滑的,基數比較低。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資料,2022年,全行業140家證券公司營收和利潤,分別同比下滑21.02%、25.11%。
換句話來說就是,2022年的業績實在太慘了,所以反襯得2023年好像沒有那麼慘。
當然,大家對於“慘”的定義可能不太相同。
股民感受可能是:“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其次,要知道券商為什麼能在股民都虧錢的情況下賺錢,就先要了解,券商們都是靠哪些方式在賺錢。
最核心的,當然還是經紀業務,也就是大家股票賬戶交易時,券商平臺收取的佣金。
最近這兩年,股市行情不佳,羊毛出在羊身上,券商的經紀業務普遍表現欠佳。
其次是投行業務,也就是股票和債券的保薦和承銷業務。
2023年全市場的IPO規模和單數都是下降的,再融資規模也在繼續收縮,大部分券商的投資銀行業務自然也是收縮的。
比方說上面提到的券商一哥中信證券,顯然就大受影響。
然後是資本中介業務和資管業務,也就是兩融、基金投顧、代客理財等業務。
這兩項業務整體看起來較2022年有所回暖,但同樣受到基數低因素的影響,佔比也不算太大。
最後是自營業務,也就是證券公司用自己的錢買賣股票,這個就是值得重點說下。
在大家都虧得很慘的2022年,證券公司自己炒股也很難。
據統計,2022年券商經紀、經紀、投行、自營和資管業務收入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5.77%、-5.8%、-57.12%和 -14.76%,自營業務表現不佳是致使2022年證券行業盈利大幅下滑的核心因素。
但到了2023年,情況變了。
自營業務搖身一變,成了券商們集體的增長“引擎”。
包括紅塔證券、西南證券、國盛證券等多家券商在解釋業績增長原因時,都提到了自營投資收益的“助力”。
那麼問題來了,在股市整體下跌的背景下,券商們是怎麼實現自營投資收益大增的呢?
券商們給出的答案是:最佳化投資結構、擴大投資範圍、嚴管風險等。
就,好像很難抄作業?!
除了以上,貓姐猜測,券商們的業績能較2022年大幅好轉,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或許是降薪。
還記得2022年頻繁曝出的券商業炫富新聞嗎?!某券商非銀首席分析師小紅書上曬工資“年收入224萬”、中金公司90後券商交易員月入超8萬等。
在那之後,金融業“限薪令”如約而至。
2023年,券商業也降薪傳聞四起。
但具體降沒降,可能要等4月份券商完整業績出爐,我們才能知道確切答案。
到時,貓姐也會詳細解讀,記得關注。
2023年,你炒股賺錢了嗎?
你怎麼看券商的這份業績預告?評論區聊聊吧!
掃下方二維碼,備註“說財貓”,拉你進群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