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界的王多魚又出手了!
邁瑞醫療以66.5億元拿下惠泰醫療21.12%的股權,前者是A股醫療器械當之無愧的一哥,後者是科創板股價最高的龍頭公司。
這場溢價25%的併購,成為今天資本市場的大熱點,而邁瑞醫療與惠泰醫療的股價走出冰火兩重天的態勢,邁瑞醫療全天下跌5.39%,而惠泰醫療上漲4.57%,市場情緒一目瞭然。
在行情如此低迷之際,邁瑞醫療卻如此闊綽出手,背後究竟藏著什麼樣的意圖?
到底貴不貴
根據公告內容,邁瑞醫療旗下子公司深邁控,將以約66.5億元受讓惠泰醫療21.12%的股權。惠泰醫療現任控股股東、實控人成正輝同時承諾,將永久且不可撤銷地放棄所仍持有的惠泰醫療10%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
市值3200億的邁瑞醫療,更為大眾所熟悉。在股民眼中,這是醫療器械行業的絕對龍頭,堪比茅臺的穩定業績,也被稱為“醫械茅”,過去三年淨利潤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
而惠泰醫療,知名度則小了很多。根據公司介紹,惠泰醫療主打電生理、血管介入兩大業務板塊。簡單來說,就是針對領域的定位檢查和手術治療。
自2021年登陸科創板至今三年時間,惠泰醫療營收從4.79億暴增至2022年12.61億元,淨利潤也從7000多萬增長至3.4億,是心血管賽道上的國產一哥。
就在前不久,惠泰醫療還發布了一份相當“靚麗”的業績預告,預計2023年實現歸母淨利潤5.1億元至5.65億元,同比預計增長42.45%到57.81%。
截止1月29日,惠泰醫療報收377元,成為科創板股價最高的公司,甩開第二名股價近百元。
即使惠泰醫療的業績如此優秀,但這場併購依然引起了是否太貴的爭議。
按照邁瑞醫療的說法,這場併購並不算貴。
參考滬深交易所 2021 年以來交易規模大於10億的控制權轉讓案例,平均溢價率達到了30%,其中醫療相關案例的平均溢價率達到了33%。
參考海外市場近年來交易規模大於5 億美元的非藥類醫療健康領域的控制權轉讓案例,平均溢價率達到了34%。
邁瑞醫療認為,本次交易合併估值為 302 億元,對應惠泰醫療1 月26日收盤價溢價率為25%,參照惠泰前60日均價溢價率為23%,並不算貴。
但值得注意的是,高溢價通常發生在行業蒸蒸日上的時候,而醫療行業近3年都處於低迷下行的態勢中。
參考中證醫療指數,近三年指數估值一路下行,市盈率分位低於歷史上87%的時間。
而邁瑞醫療竟然沒有趁機砍價,而是以25%的溢價拿下21%的股權,不得不說還是有錢任性啊。
有人以21.12%股權對價66.52億元計算,收購估值為66.52/21.12%=315億元。惠泰醫療預計2023年實現歸母淨利潤5億元,收購P/E=315/5=63倍
從靜態估值來看,收購價格確實畸高。
不過目前惠泰醫療靜態PE高達70倍,這麼一對比,收購價格似乎又沒那麼離譜。
不管怎麼說,市場情緒是對這場併購最直接的反應。
受此訊息影響,邁瑞醫療全天下跌5.39%,而惠泰醫療上漲4.57%,誰佔了便宜,誰吃了虧,股民用腳投出了票。
衝擊全球前十
這樁並不便宜的生意,邁瑞醫療有著自己的算盤。
依靠生命資訊與支援、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業務,邁瑞醫療不僅已經站上了3000億市值,而且已經進入全球醫療器械企業前三十強。
邁瑞醫療的目標是在2025年躋身全球前二十醫療器械榜單,按照邁瑞醫療20%的年增速來看,這個目標並不遙遠。
但是,邁瑞醫療的野心並不止於此。全球前二十隻是邁瑞醫療當前階段的目標,全球前十才是更長遠的目標。
要想實現這樣的目標,依靠邁瑞醫療現有業務就不夠看了。
縱觀全球前十的醫療器械公司,其中超過一半以高值耗材業務為主導,排名第一的美敦力和第二的強生的主營業務均為高值耗材,並且這些高值耗材公司的盈利水平、現金流、業績增長確定性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因此,進軍高值耗材領域,對於邁瑞的長期目標十分重要。
而伴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速,心血管發病率將會持續提升。
對比發達國家來看,美國每百萬人電生理手術量達到了1300 臺,而國內只有其十分之一,滲透率增長空間巨大。
根據測算,電生理國內市場規模超過100 億元,冠脈通路和外周血管介入產品國內市場規模超過150 億元。
問題是,惠泰醫療能夠成為邁瑞醫療衝擊全球前十的新大腿嗎?
參考2022年營業收入,邁瑞醫療三大支柱業務的營收分別為134.01億、102.56億、64.64億,而惠泰醫療同年收入為12.04億元。
換言之,惠泰醫療年營收至少要增長5倍,才能成為邁瑞醫療真正的依靠。
要實現這樣的目標並不容易。儘管惠泰醫療是心血管領域的國產一哥,但是國內心血管領域的絕大部分市場是被外企佔據。
資料顯示,國內電生理市場上,強生、雅培、美敦力等外資廠商佔有率接近9成;冠脈通路和外周血管介入國內市場上,外資廠商合計佔有率超過6成。
還有一條路,去海外。
隱憂浮現
說起邁瑞醫療的海外佈局,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
當年,邁瑞醫療收購了美國Datascope 生命資訊與支援業務,以及瑞典呼吸氣體監測領域知名品牌ARTEMA,拓展了海外生命監護業務市場,並獲得部分關鍵技術。
自此之後,邁瑞醫療全面開啟買買買。自 2008 年至今,邁瑞醫療已完成近20 起全球收購。可以說,邁瑞醫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全球併購史。
來源:浦銀國際、高禾投資研究中心
到了2020年,邁瑞醫療在全球市場進入了700多家高階醫院的突破。儘管產品佔有率不高,海外業務不到整體一半,但當時邁瑞醫療就放出豪言要將海外業務收入比重提升至70%。
如今3年過去了,雖然遠沒有完成這個目標,但是過去的一年,邁瑞醫療在海外市場重新進入提速階段。
據財報資料顯示,2023年上半年,邁瑞醫療境外銷售收入66.95億元,佔比約40%;三季度增速環比二季度進一步提速至20%以上,而在發展中國家的營收增速則進一步提速至30%以上。
招銀國際認為,海外市場空間巨大、政策環境可預期性強。隨著邁瑞醫療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海外平臺化建設不斷加強,公司海外業務有望維持良好增長勢頭。
此次併購惠泰醫療,無疑也有進一步開啟海外市場的圖謀。
去年前三季度,惠泰醫療海外業務增長約90%,但佔公司整體營收的比例也僅為16%,這意味著惠泰醫療在海外市場上還有巨大的空間。
邁瑞醫療也毫無遮掩自己的意圖,“將充分利用全球市場營銷資源覆蓋優勢,推動電生理及相關耗材的業務發展,提升標的公司業務的全球化佈局,促使標的公司實現從國內領先至國際領先的跨越。”
不過,買買買的背後,也存在隱憂。
一直以來,邁瑞醫療在併購和銷售費用上的大手大腳,以及相對較低的研發投入,都是市場的擔憂所在。
如果不能把併購資源轉化成技術優勢,那麼邁瑞醫療的護城河可能沒有看上去的那麼堅固。
2013年,美國馬西莫公司就在美國本土對邁瑞發起了專利侵權和違約的訴訟,最終在2015年11月,邁瑞向馬西莫主動尋求和解,賠付馬西莫2500萬美元。
這場專利官司,就像一場發動風暴的蝴蝶,其效應如今仍在放大。
最典型的就是邁瑞醫療與科曼醫療的專利糾紛,從2019年鬧到2023年9月,雖然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邁瑞勝訴,但業內普遍認為邁瑞醫療贏得並不體面。
據《多肽鏈》援引市場評論人士說法:邁瑞訴訟同業的這些專利基本不是核心專利技術。過去,國內在專利申報方面諸多不成熟的地方,因此一些不具創造性的專利也能夠很容易地申報成功。
這番話無疑透露出邁瑞醫療在核心專利技術上的隱患,而近些年邁瑞醫療發起的專利訴訟愈加頻發,幾乎是把國內同業告了個遍,似乎更加坐實了邁瑞醫療的心虛與著急。
這樣的故事會不會在海外市場上的再度上演,恐怕是邁瑞醫療最為擔心的事情。
而“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的操作,很可能給醫療器械行業的創新發展帶來巨大的災難。
參考資料:
耐思生命NEST:告遍同行的邁瑞,急了!
高禾投資研究中心:邁瑞醫療成長史,就是一部併購史!
邁瑞醫療有關收購情況彙報和互動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