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金本位,和新全球秩序的黎明。
如果你是一個80後,可能會覺得前半生和即將開始的後半生處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裡。
在你成長、求學、成家的階段,改革開放的洪流推動了中國歷史上最激進的造富運動,GDP和房子同時以讓人瞠目的速度翻倍,全球化帶來了人、貨、資本無節制的跨國流動,和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那些偶發的地區衝突,對大部分人而言似乎只是無關緊要的背景噪音。
但就在你以為要在乏味的和平里度過幸福人生的時候,世界好像有點兒不太一樣了,你發現自己開始被動地“見證歷史”了:
逆全球化的民粹行動從黑天鵝變成了西方政客的共識。八年前競選總統的特朗普還被當成笑話,今天成了眾望所歸的右翼領袖。
從俄烏到中東,再到最近的朝韓和緬甸,動盪不安的氛圍席捲了地球每一個角落。
《大西洋月刊》寫道,我們的時代“沒有爆發世界大戰,但卻充滿硝煙”。
從黃金的價格(經通脹調整),可以更直觀地看到這種變化:
1980-2018年,金價漲了106%。
而從2018年到今天,金價漲了多少呢?
119%。
6年漲出了過去38年的高度!
世界的急速轉向簡直不講道理,也給金價寫好了更刺激的劇本。
這究竟,指向了一個什麼樣的未來?
從種種跡象來看,不要懷疑,黃金的戰略轉向已至。
全球秩序即將迎來重新洗牌,傳統的定價邏輯已經不足以解釋金價的瘋狂上漲。
黃金的價格由什麼決定?
傳統上來看,美債實際利率和美元是金價的錨。
俗話說,黃金天然是貨幣。黃金和美元同為全球通行的信用貨幣和央行儲備資產,彼此存在替代效應,價格會像蹺蹺板一樣波動,美元回落則金價上升,反之亦然。
另一方面,黃金本身不產生收益(無息資產),所以,在美聯儲加息週期中,如果美債實際利率(名義利率-通脹)抬升,美元資產的吸引力變高,金價往往會走軟。
按照這個定價邏輯,金價應該跟美債實際利率反向波動。過去幾十年,這套定價邏輯也一直都很有效。
但是,看下面這張圖,從2022年以來,實際利率(紅色線)走高的同時,金價居然也在同步走高。
而美元跟金價的蹺蹺板關係也不再成立了:不管美元怎麼變化,金價始終只有一個方向:上漲。
要理解這種和經濟學常識完全相反的趨勢,我們需要明確一個事實:
黃金的價值是恆定的,它的物理屬性看得見、摸得著,幾乎永不磨損,永不鏽蝕。如果從三世紀的羅馬帝國算起,黃金見過的貨幣崩潰史足夠美國全部歷史迴圈七輪,就算戰爭把世界打成一片廢墟,黃金依然熠熠生輝,其價值跨越千年、普世認同。
而法定貨幣的價值來自於什麼呢?不管是紙幣還是銀行電子系統中的數字,不管是美元、人民幣還是歐元,本質上都是一種“信用憑證”,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張以政府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作為擔保的欠條。
所以說,金價變化反映的是這個“信用憑證”的波動。
1971年,一盎司黃金價值35美元,53年後的今天,一盎司黃金值2700美元。這不是說黃金的價值真的漲了77倍,而是因為美國和美元的信用在貶值。從1971年到今天,美元的價值和購買力已經暴跌了98.5%!
1914年時,沒人能預料到已經主宰世界100年的英鎊霸權會在接下來短短十年裡迅速瓦解。
正如德國證券界教父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的那句格言:“一種貨幣只會死在自己的床上。”信用貨幣最大的威脅來自發行這種貨幣的國家本身。
金價脫錨,顯示出來的正是國際社會對美國主導下的美元體系的深度不信任。
從沙特、伊朗、阿聯酋等中東產油國,再到俄羅斯、印度、巴西和中國等金磚國家內部的雙邊、多邊貿易,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去美元化趨勢。就連傳統的美國盟友歐洲也有所動搖。去年,中法之間的液化天然氣採購協議史無前例地約定將採用人民幣結算。
背後的原因很簡單。
第一,美元“過度武器化”,波及全球金融體系。
從1917年的《與敵國貿易法》,到冷戰時期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再到911事件後的《愛國者法》,美國凍結外國資產、限制美元結算的權力不斷擴大。
2012年的《削減伊朗威脅和敘利亞人權法案》,更是直接給了美國掌控全球銀行間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權力,能肆無忌憚地對目標國投下金融核彈——完全切斷其美元結算渠道、癱瘓其金融系統,制裁任何與目標國交易的第三方、迫使其他國家和企業"選邊站”。
就連瑞士銀行這樣一貫“永久中立”的避風港,在2022年俄烏衝突後,也要被迫選邊站,開始凍結俄羅斯資產。
第二,美國不可持續且史無前例的債務擴張。
目前的美國公債規模大約是35.77萬億美元。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最新資料,整個2024財年,美國政府公債的利息支出高達1.1萬億美元,為歷史上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比美國的國防支出(約9000億)還要高。債務利息的支出大概相當於美國GDP的3.93%,佔比創1998年來新高。
連華爾街都看不下去了。去年8月,美國銀行警告,2033年,美國公債規模可能達到52萬億美元,平均每天增加52億美元。債務螺旋正推動美國逐漸走向明斯基時刻後一切資產土崩瓦解的末日。
這種債務擴張的後果是什麼呢?
對美國來說,馬照跑,舞照跳,除了損失美元信用,什麼後果都沒有。
為美國印鈔買單的,是全球所有其他國家。背後的機制是:美國透過債務擴張輸出通脹,其他國家則透過貨幣貶值、資產貶值和經濟緊縮來承擔成本。
以非洲為例,美聯儲加息之後,美元兌非美貨幣匯率持續攀升,導致以美元計價的國際糧價和能源價格高企,依賴進口糧食、能源的非洲國家因此通脹跳漲,且美元外匯不斷迴流美國,貨幣迅速貶值,家庭儲蓄被侵蝕、企業運營成本大幅上升。
非洲第一強國埃及也不例外,今年以來,埃及的通脹率一直處在30%附近,近1.1億人口中,大約三分之一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類似扁豆湯和埃及"fuul"(煮熟的蠶豆)這些曾被視為只有埃及窮人才會吃的食物,現在可能已成為許多人買不起的奢侈品。
早在1965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就抱怨過,美國用“一錢不值的廢紙去掠奪其他國家的資源和工廠”。每一片大陸,都灑滿了被美國收割的血與淚。
可見,擺脫美元霸權的訴求,無疑是真實而強烈的。
“亂世買黃金”這句俗語,精確地概括了黃金的避險屬性。
最近十年,全球央行幾乎無一例外都在大舉增加黃金儲備。
2022年,全球央行增持黃金1082噸,創歷史紀錄,2023年,各國央行又增加黃金儲備1037噸,為歷史次高。
增持黃金,既是對美元信用崩潰的對沖,也是在定價全球政治經濟新秩序。
一方面,是熱戰規模直接擴大、頻率增加。如下圖,據英國軍事智庫統計, 2022年以來,全球武裝衝突次數平均每年高達180次、死亡人數也攀升至冷戰結束以來的高點。
以俄烏、巴以為代表的武裝衝突更是綿延至今,對全球供應鏈和能源市場造成了極大衝擊。
另一方面,潛在的地緣政治博弈不斷加劇、對抗情緒持續升溫。根據美聯儲經濟學家編制的地緣政治風險指數(GPR),2020年代以來,地緣政治威脅的上升趨勢接近1980年代冷戰期間和2000年代初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爆發時。
2024年,中國的國防支出預計為1.67萬億人民幣,比上一年增長7.2%,將實現連續三十年穩定增長。
就在本文完成前(週四),市場上傳出了我們進行核攻擊下資料鏈通訊測試的訊息。新聞的每個字讀起來都有一種末日將近的感覺:
“測試設想的場景為一枚核彈在離地面數十公里的平流層引爆,測試在資料鏈網路在由此產生的高空電磁脈衝(HEMP)下的生存能力。”
前有美國國務卿“如果你沒坐在桌子上,那你就在選單上”的威脅,後有跨越12000公里的“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我們別無選擇,霸權輪替的邏輯線上,唯有軍力破局一條路可以走。
一些海外智庫認為,國際上目前其實正在使用“影子金本位制”。美元信用的波動,和地緣政治風暴催生的避險需求,讓黃金承擔了類似本位幣的角色。
當前,美國仍然保持著經濟總量第一和外貿進出口第一的地位。美元仍約佔全球外匯儲備的60%,並參與全球90%的外匯交易,全球貿易過半數的交易以美元結算。
但破局的時點已至。下圖是金磚和G7國家佔全球GDP的比重,隨著印尼等潛在新成員國的加入,金磚的經濟實力的上升速度還會繼續加快。
回到前面分析的黃金傳統定價邏輯失靈。想想看,現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可能是百年級別的全球秩序切換,類似實際利率變動這樣和平時期的小事,已經無法主導黃金的價格走勢。在新舊秩序更替的臨界點,金價還會肉眼可見地繼續戰略性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