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莫琳
市場回到2800點以下,多家上市公司紛紛出手維護股價,提振信心。
截至記者發稿,僅1月31日晚間,已有超80家上市公司釋出了回購方案。其中不乏多家行業龍頭,例如,三一重工董事長向文波提議以6億元—10億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18元/股;公告稱,公司擬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A股股份,用於後續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及登出減少註冊資本,回購資金總額將不低於6億元,且不超過12億元。
Wind資料顯示,今年以來,有485家上市公司已經實施了回購,還有280多家上市公司的回購“在路上”。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過往資料顯示,“回購潮”多出現在市場底部時期。在市場低迷時期,股份回購可向市場傳遞股價被低估的訊號,同時增加市場上的流通資金,有助於提振市場情緒和風險偏好。
“核心資產”出手
回購金額已超150億元
Wind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已經有485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回購,回購股份超過11.6億股,回購金 額超過151億元。
從回購金額來看,寧德時代、三安光電、東方財富等回購金額分別為7.39億元、6.9億元和4.21億元。此外,恆逸石化、海螺水泥、陽光電源等基金重倉股也紛紛回購超億元。
回購數量最多的是和邦生物,超1.42億股,緊跟其後的是三安光電、寶鋼股份和恆逸石化,今年以來回購數量分別為5201.35萬股、3801.92萬股和3309.17萬股。
284家公司回購計劃“在路上”
記者注意到,自1月30日晚間開始,滬市科創板的上市公司吹響集結號,紛紛釋出“提質增效重回報”的行動方案暨回購方案。
根據已披露的“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相關公告,上市公司以提高投資者回報為基本出發點,以回購股份為重要支點,提出了公司維護股價穩定的具體舉措,包括回購、分紅、股東延長鎖定期等,明確傳遞公司積極回報投資者、維護公司市場形象的使命擔當。
除了科創板採取一致行動之外,據Wind統計,還有284家公司的回購方案“在路上”,回購目的包括實施股權激勵、市值管理和員工持股計劃等。其中不乏回購登出的上市公司,例如,欣旺達在1月31日晚間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王威提議再次回購公司股份,予以登出並相應減少公司註冊資本。回購股份的資金總額不低於3億元,不超過5億元,回購股份的價格不超過20元/股。
12月15日,中國證監會修訂釋出《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主要修訂方向包括儘可能提高回購便利度、進一步健全回購約束機制等兩大方面。
本次《回購規則》主要修訂聚焦於兩大方向,一是儘可能提高回購便利度;二是進一步健全回購約束機制。
浦銀國際認為,過去十年,A股和港股出現回購潮的時候大盤指數往往處於低位,而回購潮結束後3個月內大盤指數均錄得正回報。今年以來,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回購都出現加速,1月回購金額環比增加133%、15%,或將有助於A股和港股的資金面有所回暖。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彪表示,回購登出往往被認為是對市場護盤託底的一種行為,最直接的表現是提升股價,對市場有比較明顯的引領作用,能減少公司的一些現金,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回購並登出的公司數量增多,是市場底部的重要訊號之一。
編輯:喬伊
稽核:許聞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