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楫開新局,心潮逐浪高。
“開年就是開工,開工就要實幹。”江蘇“新年第一會”上提出,要牢牢把握“走在前、做示範”重大要求,突出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
南京一季度億元以上計劃開工專案211個,計劃總投資約為90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為370億元……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1月,南京以穩定經濟執行的“壓艙石”——重大專案為切入點,給予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勇於創新、敢於實踐”,南京區域上市公司做出了表率。《大眾證券報》從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獲悉,截至2023年年底,南京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已達161家,其中,既有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也有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領頭羊”,而它們正構築起南京經濟發展的一道迷人風景。
向新:60萬家民企以創新換動力
開工就要實幹,要“幹得新”。
作為地方經濟的晴雨表,民營上市公司無疑將擔重擔、挑大樑。
辦公地址位於江寧區秣陵街道的開年以來公佈了一連串公司取得軟體著作權的訊息。這背後,是這名陪伴中國工業控制行業一路成長的“老兵”,以“助推轉型升級”為目標,圍繞研發的“連軸轉”——公司近年來投入的研發支出佔營收比重始終保持在10%左右。而在科遠智慧董事長劉國耀看來,公司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向創新要動力的過程。
如今,科遠智慧已手握多項國家級省級科技成果,以及多項發明專利、軟體著作權,由公司推出的DCS(分散控制系統)已在電網、鍊鋼等關鍵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將視線向北移至六合區,致力於體外診斷業務的基蛋生物也頻傳喜訊。“一種樣本分析儀及試劑盒排程系統”“鉤架機構及樣本分析儀”“一種樣本架撥杆機構及樣本分析儀”……今年以來,公司已取得多項實用新型專利。令人矚目的科研成績背後,是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民營經濟正成為南京經濟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截至2023年年底,南京市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0062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2萬家,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3家,其中民營企業佔比分別為92.5%、98.2%、82.6%。聚沙成塔下,南京民營企業總數已達61.54萬家,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46%。
這支裝載創新引擎的“民企艦隊”即將迎來政策的保駕護航。2024年第一個工作日,南京“新年第一會”便聚焦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釋出《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徵求意見稿)》,並提出要透過2—3年時間,在壯大創新型民營經濟上實現新突破。
不僅是本土企業擼起袖子加油幹。南京優渥的營商環境也吸引了一批外地上市公司來此,圍繞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展開投資。
2024年伊始,江蘇省一批重大專案揭開面紗。南京有近40個專案入圍,計劃總投資超過360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超過360億元。
其中,來自甘肅的積體電路和半導體元器件研製生產龍頭企業華天科技,投建的積體電路晶圓級封測基地擴建專案、5G手機高密度射頻PAMiDSiP先進封裝專案悉數在列。2018年,透過在寧設立子公司,華天科技和南京這座城市結緣。其後,該公司對寧投資不斷加大。
“未來3年計劃在寧繼續增加投資百億元以上,在南京打造國內最大封測規模的生產基地。”華天科技負責人透露。據悉,該專案將建成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積體電路晶圓級封測基地,施工週期持續到2026年。整體專案建成後,預計年銷售收入70億元,利潤總額10億元。
此外,陽光電源、匯川技術兩家千億元市值民營上市公司在寧投資的新技術、新應用、新模式專案也現身這份名單中。信任的背後,是企業對南京創新生態、創新環境的積極肯定。企查查大資料研究院近日出爐的《全國企業投資吸引力50強城市》榜單顯示,2018年至2023年前三季度,南京以115.2萬家企業總量、累計被投資10.2萬次位列第13位。2018年至今,已有3718家企業選擇遷入南京,居全國第11位。
向外:加快出海擴張步伐
開工就要實幹,要“幹得快”。
“歐洲船東新船簽訂,兩艘!”2024年剛至,蘇美達宣告了所屬子公司新年出海“第一單”的喜訊。
開年至今僅1個月,蘇美達的好訊息絡繹不絕:成功發運首單幾內亞6萬噸鐵礦業務、新籤泰國光伏公司元件供應協議、拿下沙特新未來城專案供電需求……
“多年來,公司深耕海外市場,國際市場開拓能力一直是獨特優勢。”蘇美達坦言,在深耕歐美傳統優勢市場的同時,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也在不斷加強相關產品和服務的佈局。2023年前6個月,公司實現進出口總額57億美元,其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實現進出口總額27億美元。
一個個亮眼數字見證著南京上市公司一項項“硬技術”加速落地出海。除了蘇美達這樣的央企,一些民營企業也把目光逐漸聚焦到海外市場。
2024年年初,國內潔淨室裝置龍頭企業美埃科技對外宣佈,兩間海外新廠房預計一季度開始投入生產,公司海外產能在擴充後將提升至2億元。“此次產能擴充主要是因為不斷增長的海外訂單。”美埃科技透露公司出海業務已有所斬獲:2020年至2022年,其海外收入年複合增長率接近50%,新簽訂單中海外佔比約為15%—20%。
“考慮進一步加大新加坡子公司的投入,提升公司的國際業務佔比。”坐落於南京市江寧區湖熟工業集中區,深耕精密光學元件行業多年的波長光電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公司目前海外收入佔總收入比重已近30%。
伴隨南京製造業的加速“走出去”,“綠色”漸成亮點。被稱作“新三樣”的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正成為拉動南京外貿發展的新增長極。2023年,南京外貿進出口總值5659.9億元,佔同期全省進出口總值的10.8%。其中,“新三樣”產品出口351.9億元,同比增長21.2%,佔南京市外貿出口比重提升2.9個百分點至10.6%,規模躍居全省第一。
但“酒香也怕巷子深”。企業出海除了靠自身過硬的技術,也離不開平臺的“吆喝”。採購商遍佈全球220多個國家地區、600多萬中國供應商、超過2000萬全球買家……來自江北新區的跨境電商企業焦點科技,正透過旗下外貿電商平臺“中國製造網”,扮演著中國外貿企業與國際市場往來橋樑的角色,助力中國先進製造業走出去。
“‘中國製造網’的中間品貿易2023年蓬勃發展,其中製造加工機械、交通運輸等行業商機同比增幅超過20%;來自中東、南美、東南亞等區域的商機同比也顯著增長。”焦點科技表示,2024年,將堅持佈局全鏈路平臺發展策略,幫助供應商抓住供應鏈全球化的契機。
而平臺的成功離不開政策引領。2023年,南京牢牢把握“自貿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疊加機遇,持續推動制度型開放、創新型服務。當年11月,南京海關釋出10條支援江蘇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舉措,為外貿發展注入新動能。截至目前,南京跨境電商規模居全省第一,佔比約四成。
向智:數實融合賦能高質量發展
開工就要實幹,要“幹得實”。
“再造一個‘新潤和’。”雨花臺區第一家本土軟體業上市公司潤和軟體喊出嘹亮口號,背後則是硬實力使然。公司以開源鴻蒙、開源尤拉為國產化數字底座,以AI技術為驅動,圍繞工業大資料及人工智慧的數字化賦能產業化應用,為行業客戶提供數智化產品和解決方案,滿足工業領域物聯網化、智慧化、功能安全與資訊保安需求。
“圍繞在工業領域技術轉化落地,公司將技術與行業深度結合,服務已涵蓋紡織、菸草、醫藥、電子、電網、能源、安防等多個領域的頭部企業。”潤和軟體相關負責人向《大眾證券報》表示。
以數字賦能製造的背後,是南京軟體業的循鏈而上。2021年,南京軟體和資訊服務叢集入選首批國家先進製造業叢集,提出用4年時間衝刺“萬億”。強鏈壯鏈之路上,加快發展高階工業軟體成為重要抓手。
行業龍頭上市公司帶頭突破。
從鍊鐵到鍊鋼、從軋鋼到延伸加工全過程,正透過數字孿生(資產和流程的軟體表示)實時呈現。在南鋼股份智慧運營中心的大螢幕上,關鍵資料不斷跳動。“真正實現一張網統籌、遠端化生產。”公司表示,近年來,南鋼股份圍繞數實融合,進行了管理、組織、流程再造,打通了生產排程、能源、裝置等9個部門,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公司如今已成為國家首批“數字領航”企業和5G全連線工廠。
數字化、智慧化升級正逐步令產業優勢變成優勢產業,並引領南京全市高質量發展邁入新境界。截至2023年11月,南京有7個國家級智慧製造示範工廠,累計入選12個國家級智慧製造專項,打造了27個省級智慧製造示範工廠、133家省級智慧車間。
“數轉智改網聯”不僅成為企業自身持續攀高的“利器”,也被進一步用作賦能千行百業發展的重要手段。
透過智慧工廠建設,實現生產效率提高57.5%,綜合運營成本降低21.7%,產品升級週期縮短35.8%,單位產值能耗降低11.4%……埃斯頓正透過國家級智慧製造示範工廠的引領,推動智慧製造理念和技術加快向上下游產業鏈普及。公司表示,將以柔性智造助力產業轉型升級,賦能產業發展,做智慧時代的領先者。
“‘網聯’可以放大‘智改數轉’效應,助力‘智改數轉’進一步普及深入。”科遠智慧總經理胡歙眉表示,依託於三十年工業自動化與資訊化經驗打造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公司正為能源、化工、鋼鐵、建材等傳統制造業的“智改數轉”插上翅膀。
而作為數智化賦能的受益方,測繪股份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其有望重構“新測繪”、投身“新基建”、提供“新服務”,將全面提升公司的行業競爭力。
開新局、啟新步。一張張鮮活的上市公司面孔背後,體現的不僅是企業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拳拳赤子心,亦是南京這座城市展露出的成長智慧——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2024年,在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之路上,南京將帶來更多圍繞向新、向外、向智的思考,並交出一張漂亮的答卷。
記者 陳陟 實習記者 李漫鴻 實習生 呂茂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