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弱勢的行情下,利好也會被減弱。
1月27日,諾和諾德旗下口服司美格魯肽在國內上市,國產上游原料企業諾泰生物、金凱生科隨即作出反映,卻只是一日遊。
近日,清華大學官網訊息,與宣武醫院成功進行首例無線微創腦機介面臨床試驗,相關概念股創新醫療、尤其活躍,但同時伴隨著較大的波動。
還有最近熱度比較高的核藥,A股龍頭東誠藥業直到今日才做出反應。
利空因素卻容易被放大,很難評價到底是情緒佔上風,還是理智佔上風。
就在今日,“國家隊”終於入場,表示將為A股引入更多增量資金,全力維護市場穩定執行,並且還釋放出暫停新增融券賣空的大利好。
A股的價效比在此時凸顯出來,從估值來看,A股已經接近歷史底部區間,截至2月5日,上證指數PE(TTM)11.7倍,處於近10年12%歷史分位水平。
在此基礎上,ETF指數基金成為確定性投資的首選,華夏滬深300ET(510330)、華夏中證500ETF(512500)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個指數基金,其背後華夏基金公司是全市場資產淨值排名第二的機構,這兩個基金作為被動指數型股票基金,分別與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相連,正是對於大盤的覆蓋。
華夏滬深300ETF(510330)還對成熟行業的龍頭進行了特別覆蓋,核心成份股包括貴州茅臺、中國平安、寧德時代、招商銀行、五糧液、美的集團等;
華夏中證500ETF(512500)也不僅覆蓋滬深兩市的500家成長藍籌公司,還有新易盛、科倫藥業、思源電氣、崑崙萬維、化工科技、滬電股份等,都是成長型新經濟龍頭股。
最近一個月,兩個基金規模均呈增加趨勢,滬深300ETF華夏(510330)累計流入353.18億元,中證500ETF華夏(512500)流入31.38億元。長期資金入場,市場底部區間就更加明確了。
與此同時,醫藥生物行業的PE(TTM)11.7達到了21.95倍,更是近十年從未出現的低位估值。
那麼,醫藥行業要怎麼看?(今天主要說CXO)
首先就要說到醫藥行業最近最大的一個不利因素,既不是政策、業績,而是來源於當下的市場環境和一項m國的提案,當然,重點是這個提案。
相關內容具體如下。
身為主角之一,醫療研發外包CXO龍頭藥明康德,自這項提案提交後,市值一度下挫至1500億元以下,距離歷史最高點已縮水了3500多億。
至於嗎??似乎也沒什麼不至於的,沒有人不怕風險,總有人想跑在別人前面。
但真的合理嗎?
筆者認為要關注以下3個方面。
1、關於提案本身,考慮參與方
我們都知道,CXO企業的客戶基本都是醫藥企業,對於國內的一些企業來說,確實有相當一部分收入來源於歐美製藥企業。
但此次提案中提到的合同簽訂是發生在m聯邦機構和CXO企業之間,也就是說,這項提案明確規定的政府機構,理論上來講對CXO企業的影響並不大。
而影響較大的方面來自於“希望禁止政府與使用上述公司裝置或服務的企業訂立合同”,那麼這就屬於m企業和政府的一場博弈,m醫藥企業是否能放棄中國CXO企業的服務,尤其是中國企業本土的便宜的生產成本。
如果可以不與中國的CXO企業合作,難道去找韓國、印度企業就不影響它們的國產化嗎?
而如果m醫藥企業選擇本土的CXO企業或者是進行全產業鏈的佈局,勢必就要考慮極高的經營成本,不只包括新的投入成本,還有已經存在的高轉移成本。
資料顯示,僅從人工成本這一項成本來看,國內的CXO企業成本就明顯低於歐美(Lonza、Siegfried)和韓國(三星生物)。
2、考慮提案透過的機率
另外,提案本身會不會透過是個問題,當下被“延期審議”,結果還不確定,歷史規律來說,提案最終變成法案的機率實際不足10%,其中與我國相關的法案歷史透過機率也不足5%。
(近三年m國會涉中提案透過情況)
不得不說,自2018年以來,m就一直搞一些“唬人”的禁止舉措,甚至還有實t清單,並且涉及到我國的諸多產業和公司,比如說華為、海康威視、大華股份、浪潮集團、華大基因等。
在相關訊息傳出的時候,或者說是確切受到影響的時候,國內的企業也一度備受挑戰,但一段時間過去後,我們就會發現,我們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甚至提案中提到的內容都不一定正確,不知道藥明康德是否在m也進行了相關澄清解釋和交涉。
3、聚焦藥明康德
短期來說,這是由一項提案引發的“慘案”,對此,筆者認為這大機率是個短期擾動事件,且除了藥明康德外,其它企業甚至沒有被提到,影響應該要小一些。
但長期來說,我認為還要落腳到藥明長期的發展上。
一直以來大家比較關心的兩個問題,無非就是大股東減持問題,再就是公司這麼大體量之後,未來的成長性問題。
那麼關於股東減持問題,股權分散是一大原因,但這和經營情況沒有太大關係,唯一寄予希望的是,董事長實控人應該多為了股價穩定考慮。
所以更重要的還是藥明未來的成長性問題。
尤其是2022年,藥明業績因為國外x冠特殊訂單業績大增,所以2023年業績遭遇到挑戰。
但關於藥明的成長性,飛鯨主要想說兩個點,一是在當下全球醫藥融資環境較差的行業背景下,藥明2023年還能維持增長,從行業來看其實已經不錯了。
所以只要行業融資環境有所恢復(跟隨利率下行),行業增量就能出來,2024年整個行業以及藥明康德的表現都是關鍵。
另一方面是站在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藥明康德的現金流還是不錯的,截至2023年三季度,其經營活動現金流達到了103.17億元,其賺錢能力一度超過邁瑞醫療、愛爾眼科和恆瑞醫藥。
那麼未來,無論企業的經營情況將怎樣,其未來競爭力(研發生產技術)都可以去提升,有了競爭力,藥明就仍能獲得訂單。
最後,落腳到價格,藥明現在市值約為1400億元,動態市盈率已經到了13.23倍,正常情況下應該要結合業績去考慮估值,只不過現在的問題卻和業績關係不大,情緒佔據了上風,等提案擾動結束大概就到底了~
另外,必須藉著今天的行情說一下醫藥行業,今天大盤集體反攻,醫藥行業便表現更加強勢,恒生醫藥ETF(159892)大漲6.88%,主要還是創新藥及CXO的助力,其核心成份股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石藥集團、藥明康德等紛紛大漲,創新藥及其產業鏈仍然是醫藥行業最亮的明珠。
關注飛鯨投研(id:Feijingtouyan),立即領取最有價值的《成長20:2023年最具有成長潛力的20家公司》投資報告!
來源:飛鯨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