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國部前主管普拉薩德近日在接受《日經亞洲》訪問時表示,美國經濟看來可保持強勁增長,中國則正面臨經濟放緩,預測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有朝一日會超越美國的可能性正在下降。
雖然是IMF中國部前總管,看似對中國和中國經濟有所瞭解。但是,從他的這番講話中不難看出,他對中國並不瞭解,對中國經濟更不瞭解。他與其他西方國家官員或分析者一樣,都只看到中國經濟的表面問題,而看不到中國經濟的內在動力和潛力。
我們並不否認,中國經濟眼前確實遇到了一些暫時的困難,包括房地產問題、經濟轉型問題、新舊動能轉換問題、市場需求不足問題、西方國家打壓問題等。但是,必須看到,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前進中的問題、改革深化中的問題、融入世界經濟過程中的問題,只要中國能夠堅定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國內大迴圈,堅持高質量發展硬道理,這些問題都能一個一個得到解決。且每解決一個方面的問題,經濟就會邁上新的臺階。
密切正視和主動暴露問題,是中國解決經濟問題的最有效手段。中國目前出現的問題,並不是掩蓋不住而被動暴露和發生,而是主動揭示和解剖,是把隱含在經濟工作中的問題,放到桌面來解決。譬如房地產問題,正常情況下,只要給房企足夠的資金,矛盾就仍然可以掩蓋。但是,中國吸取了日本和美國的教訓,主動地把矛盾暴露出來、把風險釋放出來,然後依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化解風險。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無論是日本的房地產風險還是美國的次貸危機,都是房地產行業撐不住後發生的。中國則是在嚴厲的調控政策下,使風險提前釋放,避免積累到自我爆發。自然,危害和影響也就要小得多。產能過剩問題也是如此,透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將過剩產能壓減,也讓風險提前釋放,減少了問題的嚴重性和危害性。
圍繞問題和矛盾,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和辦法。經濟轉型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比較多,是很正常的現象。發達國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且維持的時間都比較長,有的則沒有能夠渡過這個難關。中國在這方面,很明顯要強於其他國家。因為,按照經濟學理論,每一個國家在經歷中等收入階段,都會遭遇“中等收入陷阱”問題,中國同樣如此,同樣面臨“中等收入陷阱”壓力。但是,中國早就未雨綢繆,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和辦法,包括消解過剩產能、化解政府負債、降低企業負債率、防止房地產市場泡沫等,這些手段,可以說效果很好,對避免中國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可以這樣說,中國已經基本通過了“中等收入陷阱”危險區。
應對外部環境變化,中國有自己的方法和手段。這個世界,如果沒有國家想稱霸,沒有惡意傷害,沒有動輒打壓其他國家,那麼,包括中國在內,發展的效率會更高、發展的速度也更快。關鍵在於,樹欲靜而風不止。中國想潛心發展、安心發展、專心發展,可是,有些國家偏偏不讓,要採取打壓、制裁等手段,限制和遏制中國發展。自然,也會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不小的壓力。只是,新中國成立75年來,都是在各種壓力下前進和發展的,是不會屈服於外部壓力和阻力的。因此,中國早就採取了應對之策,所以,面對強大的外部壓力,中國沒有被壓垮,而是按照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現國內大迴圈的要求,繼續走得穩穩的。
戰勝困難和問題,中國政府有足夠的能力和水平。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再到新時代,中國戰勝了多少困難,化解了多少矛盾,解決了多少問題,可能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與中國相比。畢竟,中國有10多億人口,單是吃飯問題就要比發達國家不知難到哪裡。但是,中國都一步一步走過來了,且走得很平穩。很重要的一點,中國政府能夠組織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克服困難,戰勝困難,迎接挑戰,中國政府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魄力和勇氣,從而在困難和挑戰面前,始終不退縮、不畏懼。眼下的困難和問題,與新中國剛剛成立、改革開放初期時一樣,只要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凝心聚力,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迎接挑戰。
所以,普拉薩德先生對中國經濟的評價,確實比較差。至於中國能不能超越美國,何時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當然不需要別人說,而只需要中國人自己做。做,永遠比說來得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