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縮水超750億份,“固收+”產品面臨資金“搬家”壓力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9月底以來,股市快速升溫,低風險資金轉向投資權益類資產,“固收+”產品面臨資金“搬家”壓力。
規模環比縮水超9%
近日,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告訴記者,部分“固收+”基金(統計基金合同約定持股比例低於30%的偏債混合基金和二級債基)規模有所下降,一些投資者將資金轉投至股票ETF等權益類產品。
Wind資料顯示,三季度,“固收+”基金規模出現9%的縮水,7606億份的存量規模也是年內最低。
談及三季度“固收+”基金規模萎縮的現象,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表示,規模縮水與市場企穩反彈、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等因素有關。
該機構分析,首先,“9·24”行情啟動以來,權益類產品業績回暖,投資者不再滿足於固收打底、權益加成的收益結果,對高股票倉位的偏股型品種需求增加。其次,在“股債蹺蹺板”效應下,資金出於降低波動的目的贖回偏債型產品,“固收+”基金規模隨之下降。最後,在贖回因素以外,來自新發市場的增量資金減少,也是規模縮水的原因之一。
一位公募“固收+”基金經理表示,雖然規模有所縮水,但“固收+”基金淨值增長,整體管理規模變化並不明顯。不過,隨著股市節節走高,“固收+”基金的吸引力下降,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市場壓力。
華南一位公募人士補充道,上半年“債牛股熊”行情,純債基金表現較好,部分“固收+”基金實際上以純債策略在運作,儘可能減少股票配置。今年8月債市調整,很多純債基金淨值出現明顯回撤,疊加“9·24”股市行情爆發,該類基金整體出現了淨贖回情況。
多措並舉
提升“固收+”基金競爭力
在股市升溫、高銳度股票ETF受青睞的背景下,基金公司透過細分產品定位、加強投資者適當性匹配,提升“固收+”基金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表示,“固收+”產品的核心能力在於資產配置和控制回撤的能力,其策略的吸引力在於相對穩定收益和有限風險。
上述華南基金公司表示,“固收+”基金更適合中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股票ETF整體風險等級較高,兩類產品適配不同客戶人群,並不完全衝突。該機構認為,“固收+”基金可以作為普通投資者資產配置的“底倉”,與高銳度的股票ETF形成資產配置組合。
從資產配置角度看,上述華南公募人士補充道,雖然短期遭遇淨贖回,但目前反而是配置“固收+”基金的較好時機。“股市還沒有徹底轉牛,債市仍存在較多結構性機會,在這種股債都存在機會的市場裡,‘固收+’策略更有優勢”。
對於投資“搬家”的投資者,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平衡風險與收益,避免盲目跟風或過於保守。
上述大型基金公司表示,在投資中,風險和收益如影隨形。投資者不要盲目追高,要權衡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透過權益類資產和固收類資產的合理搭配,最佳化資產配置組合。
上述華南基金公司表示,作為投資者,更重要的是從個人風險偏好和資金流動性出發,用合適的錢投向適合的產品,不要盲目跟風、追漲殺跌,也不要過於保守,以免錯過配置機會。
製作:小茉
編輯:張潔
稽核:許聞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