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最後一刻,你永遠不知道要做什麼?
最新的訊息,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將對幾乎所有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加徵10%的額外關稅,之前的說法是加徵60%,這一下子就降了5成。
另外,還說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加徵25%的額外關稅,這比中國的還多。誰也沒想到,最大的輸家便成了加拿大和墨西哥。
當然,有人會說了,誰知道後面還會不會變,只要還沒簽署檔案,一切都還有變數。確實是這樣,但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徵更多的關稅,也不是沒可能。
2018年4月,特朗普發起貿易戰,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這讓中美雙邊的貿易出現了下降。
在中美貿易戰1.0時代,墨西哥成為了最大的贏家,一躍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二大逆差來源地,可以說是賺的盆滿缽滿。
當然,加拿大也是最大受益國之一,現在已經是美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三大進口來源地。
特朗普一直覺得世界各國都在佔美國的便宜,所以在上一個任期,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後,又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出手,要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後來經過談判,重新簽了一個《美墨加協議》,提高了汽車採購配件的含量要求。
本來以為簽了新的協議,美國就能少吃點虧,沒想到讓墨西哥和加拿大佔的便宜越來越大。特別是墨西哥,一個在全球汽車行業默默無聞的國家,竟然成為了全球第四大汽車出口國。
對於美國現在的貿易結構,特朗普早就不滿了,在選舉期間,他就揚言要對墨西哥部分商品加徵200%的關稅,其中,對汽車徵收100%關稅。所以,現在說加徵25%的關稅,算是下降了很多。
當然,特朗普要對墨西哥加徵關稅,背後針對的可能還是中國。因為他覺得雖然對中國加徵關稅,限制了中美貿易,但中國企業卻繞道墨西哥,將產品賣給美國。
這幾年,確實有很多中國企業選擇墨西哥作為出海目的地,在這裡投資建廠,特別是汽車行業。墨西哥和美國接壤,運輸成本很低,再加上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直接免稅,無疑是合適的選擇。
說白了,特朗普想對墨西哥加徵25%的關稅,就是想堵住這個漏洞,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遏制我們的貿易發展。
特朗普打關稅戰,一方面是不想讓其它國家佔美國的便宜,另一方面是想讓製造業迴流美國。從過去幾年的表現來看,這個美好願望以失敗告終。想想為什麼美國企業都要到墨西哥建廠,在美國建廠,運輸成本不是更低嗎?稅不是更少嗎?
美國已經沒有了中低端製造業的基礎,根本就發展不起來,再怎麼折騰也沒用。加徵關稅,最終還是要讓美國人買單。根據美國調查機構“稅務基金會”估算,由於加徵關稅,2018至2019年使美國民眾承擔了約800億美元的負擔。
對於美國來說,對中國加徵關稅,減少從中國進口商品。但從墨西哥、越南、印度進口,中國商品還是透過繞道這些國家,進入了美國。這幾年,這些國家從中國的進口大幅增長,像越南第一大進口國就是中國。
所以,不用太擔心,別以為籤個檔案,加個關稅,就贏了。全球產業都有各自的分工,不是透過加徵關稅,就能強制打亂的。高舉關稅大棒,最終受損的還是自己,不信等著看。